齊橙的《何日請長纓》:大氣磅礴的歷史感
齊橙一直致力于工業歷史的宏大敘事,在回溯與重塑中營建工業敘事倫理的新話語體系。其作品視野宏闊,帶著歷史的眼光進入工業現場,參與繪制既波瀾壯闊又針腳細密的工業發展圖景。他的每部作品都聚焦新時期工業發展的重點節點,并以此反映完整的新時期工業發展史?!豆I霸主》《大國重工》分別以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和1980年為起點,觀察改革開放浪潮中的重工業發展和壯大,以點帶面地描繪重振工業國家意志和工業戰線上的理想與奮斗?!恫牧系蹏窂?985年寫起,講述以材料業為代表的基礎工業得到重視,新時期的工業開始了全方位的打造。
《何日請長纓》則起始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全球化來臨的1995年,關注的是中國當代工業的新發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強國夢。齊橙對此有精確的創作闡述:“我創作的幾部工業小說主題上各有側重,《工業霸主》講述的是工業情懷,《材料帝國》講述的是科技之美,《大國重工》講述的是舉國體制,而《何日請長纓》講述的是管理創新,這是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范疇?!薄逗稳照堥L纓》重點關注企業在社會環境下的生存之策和發展之道,既是歷史性的回望,又映射了當下,是強國建設在工業領域的文學性記錄。
故事的開頭是老國企臨河第一機床廠領導集體貪腐,陷入嚴重虧損,機械部派遣老處長周衡和計劃經濟學系畢業的大學生唐子風前往任職。作品分為“脫困”“崛起”“搏擊”“輝煌”等部分?;赝c想象是這部作品的關鍵詞,在想象中回望、在回望中想象,雙向互動,建構出既富文學表達又反映歷史現實的新工業敘事文本。
就工業題材而言,《何日請長纓》并沒有過多地借工業背景書寫人物和生活故事,作者重在從工業現場內部探尋工業發展的具體路徑,勾勒新時期工業發展的路線圖。齊橙顯然通曉并看重中國工業發展一路走來的技術邏輯、產業邏輯、市場邏輯和行為邏輯。作品以堅實的工業邏輯為敘述主線,注重在歷史的維度去回望,建構大工業敘事,與當下對話,直指未來。
正如齊橙在《何日請長纓》自序中所言:“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歷經十年時間,中國實現了華麗的轉身……體制轉軌的成果是輝煌的,但轉軌過程中的陣痛也是刻骨銘心的?!逼髽I在改革中重新啟航,面對的首先是有關人的問題。小說開頭周衡和唐子風的進駐,為管理層注入新的力量,老處長熟知行業的整體態勢、上層的政策以及企業情況,能掌舵、善謀劃。而剛畢業的大學生知識儲備好,充滿激情和勇氣,思維活躍、敢想敢拼。這一老一少組合的力量,其實就是改革必備的力量。他們倆到任第一件事就是“討債”。資金不但關乎企業的生產,更直接影響到工人的生存,工人失去養家糊口的收入,企業就會缺少發展之根本。在改革開放初期,“三角債”當屬普遍現象,是企業的“老大難”。所以,想方設法收回的欠款,其中一項用途就是給工人發工資,這既是切實關心工人生活,又有助于凝聚人心,重拾奮進的信心。小說以這樣的開篇切中了企業發展的要害,人作為第一因素,開啟了其他所有工作的敲門磚。
在《何日請長纓》中,齊橙將其特有的硬核敘事又進行了新的拓展。一是企業發展外部因素的硬核敘事。作為工業流小說,這一點特別重要。齊橙做足了功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工業發展的世界態勢和中國面貌,以及與此相關的形勢、政策、產業和市場,他了然在胸。通過他的敘述,這些成為小說本身以及故事的背景,同時也是人物行動的客觀原因。二是企業管理和經營的硬核敘事。理論性很強的經營法則與故事的可讀性會產生矛盾,容易造成閱讀的障礙;同時,如果單純地注重故事的好看,也容易將管理和經營講述得過于簡單和世俗化,甚至淪為無專業含量的職場生存和商戰故事。在這方面,齊橙保持了足夠的清醒和警惕,將工業邏輯作為故事推進的第一準則和核心動力。看似在講人的故事,講人情世故,用意則是讓讀者體悟其中的管理經營之道。三是行業專業知識的硬核敘事。齊橙把機床等專業知識經由網絡文學講故事的方式,生成為獨特的“爽感”。在小說中,他借唐子風等人反復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小到機床生產的技術,大到機床行業的自身發展規律和市場定律,都有許多精彩的書寫。小說的著力點不僅是描寫一個企業“打怪升級”式的成長過程,更是探討企業如何才能健康成長、持續強壯,從而提煉工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對現實產生啟示意義。
與同類題材網絡小說相比,《何日請長纓》更注重書寫信念和精神之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小說中不乏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動,也有人性的刻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爭斗等,但齊橙這樣寫并不是為了增加小說的生活氣息和人物的豐富性,而是表現在這樣的境況和過程中人對企業的作用。
作品中的唐子風雖然是穿越者,但更多是作為在場者和對話者,為我們搭建歷史與現實、回望與期待的橋梁,幫助我們進入歷史。唐子風其實是寫作者和閱讀者走入歷史的合體。當然,在工業進程中,那些有著未來思維、超常思想和與眾不同信念的人,其實就像穿越者。從這個意義上說,穿越者的形象反而增強了《何日請長纓》的現實力量。唐子風沒有未來科技和知識等諸多“金手指”,他最大的意義是帶來了未來工業的成就。在上世紀90年代,人們確實有疑慮,對工業之路信心不足。從未來而至的唐子風親身體驗到改革的成果和中國工業的榮耀,他把這些轉化為自信,以各種方式幫助人們堅定信心、努力向前。在當下,我們的工作、經濟建設乃至強國建設,自然會遇到挫折和困難,我們更需要增強信念、鑄造信心,相信經過今日之奮斗一定能達到美好的未來之岸。
思維、信念、精神是《何日請長纓》的內核所在,也是我們回到歷史現場的真正要義,是我們思考當下、不斷前行需要的動力。這種大視野的網絡文學書寫,既吸納純文學工業敘事的成果,又發揮了網絡文學自身的獨特優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