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歌曲中的《詩經》元素
春節檔期,《封神2》熱映。電影里的歌曲用了大量的《詩經》元素。
給人印象最深的當屬殷商女將鄧嬋玉過橋時,西岐民工們唱的“有女懷春”。這句出自《詩經·野有死麕》:“野有死麕(jūn,麋鹿),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這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既有青年男女私會的場景,更有女主角的心理描寫。“有女懷春”也預兆了《封神2》勢必要發展成為“愛情片”。“伐木丁丁”出自《詩經·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伐木只是起興,真正寫的是友情,以及通過宴飲來促進友情——確實,幾千年的歷史一再證明,中國人的友情是離不開吃吃喝喝的。“北風其涼,雨雪其滂”出自《詩經·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漢典》解釋“雱”就是“滂”,寫的是兄弟們在風雪中一起逃亡的場景。
除了上述直接引用《詩經》的句子外,更多的是對《詩經》中句子的改編,或者用《詩經》四言句式乃至關鍵詞進行的二次創作。比如“鳳鳴岐山,于高崗于彼朝陽”,改編自《詩經·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共泛水中央”,改編自《詩經·蒹葭》“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適此樂土”,改編自《詩經·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魚潛渭水”,改編自《詩經·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嘉賓是迎”,改編自《詩經·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黍麥離離”,改編自《詩經·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和《詩經·甫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何不同舟”“何不同車”“何不同止”,使用了《詩經·山有樞》“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首創的“何不”句式。“河水其泱”,使用了《詩經·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的句式,“泱”字則出自《詩經·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封神之戰,是周代商的過程。《詩經》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的詩歌正是從西周初年開始。因此,采用《詩經》的元素創作電影歌曲,時間和風格上是貼切的。《詩經》雜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但以四言為主,就是每句四個字,基本上屬于四言體。《封神2》的歌曲以四言為主,做到了形似。想象一下,要是用李白的五絕、杜甫的七律來二次創作,就不像那回事了,更不要說后來的宋詞和元曲了。形似只是起點,更關鍵也更難能可貴的是,《封神2》中的歌曲,或贊美淳樸的愛情,或傾訴兄弟的生死與共、同仇敵愾,或謳歌理想中的社會,或表達對家園的熱愛和守護……都是《詩經》中最感人的主題,這就與《詩經》頗為神似了。不能不說,《封神2》的歌曲有點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