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春晚歌曲:時代的旋律與文化的記憶
來源:光明日報 | 陳乾  2025年01月29日09:26

一年一度的央視春晚被視為規模最為宏大、影響力最為深遠的綜合性文藝晚會之一。作為春晚舞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歌曲節目數量約占春晚節目總數的一半。1983年以來,一首首歌曲從春晚舞臺唱響大江南北。那些佳作是除夕夜最難忘的旋律,是用音符記錄下的年度關鍵詞,更是新一年的開場曲。從歌曲《鄉戀》開流行音樂之先河,到近年來緊扣時代脈搏的新作,40多年來,春晚歌曲的風格、主題和表現形式不斷變化,但始終未變的是,它們宛如一條條無形紐帶,將億萬觀眾的情感緊密相連,有力地凝聚起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并深深地鐫刻下屬于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那些經典旋律,探尋春晚歌曲流行背后的文化密碼。

與時代同頻

反映社會發展進程

春晚歌曲廣泛流行的關鍵在于緊貼時代脈搏,精準反映時代主題與社會需求。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迎來歷史性轉折,國家致力于打破思想禁錮,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鄉戀》《難忘今宵》《幸福在哪里》等一批突破以往音樂風格的歌曲應運而生。它們順應青年群體渴望接觸新的音樂風格、表演形式,追求豐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打破了當時相對單調的創作與表演風格,記錄了人們對思想解放的渴望和擁抱新生活的強烈愿望,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聽覺體驗。

從某種意義上講,春晚歌曲宛如一部生動的編年史,忠實記錄著國家重大事件。圍繞“一國兩制”原則確定、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談話、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申奧成功、青藏鐵路建成通車等重大事件創作的歌曲,就是相關事件的音樂記錄。20世紀80年代初,兩岸關系解凍。1984年春晚歌曲《我的中國心》表達了人們對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強烈渴望。該作品說明流行音樂不僅可以娛樂大眾,還可以承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價值。自1985年起多次登上春晚舞臺的《龍的傳人》進一步印證了這一結論。《春天的故事》創作靈感源于1992年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并在1997年登上春晚舞臺,呼應了當時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時代主題。隨后陸續登上春晚舞臺的《公元1997》《走進新時代》《北京歡迎你》等作品,也都跟當時的國家大事密切相關,是國家發展進步的生動注腳。

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與此同時,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持續改善,這匯聚成一種強烈的情感共鳴。這種共鳴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化作他們的真情實感。而這些情感,皆能在春晚歌曲里尋得與之對應的依托:《光榮與夢想》《我們都是追夢人》《不忘初心》《燈火里的中國》《我們的新時代》等作品,以不同方式詮釋了中國夢的內涵,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國家繁榮昌盛、民族偉大復興的憧憬。

情感紐帶

凝聚家國情懷與個人情感

春晚歌曲緊扣國泰民安、民族復興、國家繁榮昌盛等主題,傳遞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種表達將個人情感匯聚成公共情感,讓除夕這一傳統節慶之夜,成為凝聚全體中國人歸屬感與認同感的重要時刻。

在春晚的歷史中,許多歌曲都承載著時代的記憶與情感。1977年創作的《祝酒歌》,于1984年春晚演出后風靡全國。歌曲見證了中國在經歷動蕩后迎來的新希望,同時宛如時代號角,激發起人民群眾建設國家的熱情。同年春晚上演的《難忘今宵》,其副歌“共祝愿,祖國好,祖國好”將情感升華,表達對祖國的美好祝愿,讓人們在歌聲中感受到濃濃的家國情懷,成為人們對春晚、春節最深刻的聽覺記憶之一。1986年春晚上演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飽含老百姓對家鄉、土地的熱愛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未來發展的樂觀態度,引發觀眾強烈共鳴。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改革開放政策穩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人們愈發渴望積極的精神引導。在這一背景下,春晚舞臺上涌現出一批強調民族認同與團結的歌曲,如《大中國》《愛我中華》《為祖國干杯》等佳作,以其獨特的魅力,極大地增強了民族凝聚力,讓人們從中找到共鳴,獲得歸屬感。

21世紀以來,中國的世界影響力不斷攀升。一批契合民族自豪感、滿足文化自信建構需求、順應社會凝聚力提升需要的歌曲陸續登上春晚舞臺。如《五星紅旗》《國家》《天耀中華》《美麗中國走起來》《新的天地》《看山看水看中國》等歌曲,不僅是藝術的呈現者,更是時代的記錄者與精神的引領者。它們以音符為紐帶,將每一個中國人與國家緊密相連,在時代的浪潮中奏響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砥礪前行的強音。

此外,春晚歌曲宛如一條無形的紐帶,不僅激發起人們對國家、民族的深厚情感,還聚焦親情、友情、愛情,彰顯出豐富的人文色彩。例如,《常回家看看》《時間都去哪兒了》呼吁人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并思索親情的意義,喚起人們對家庭溫暖和親情團聚的珍視;《同桌的你》則勾起人們對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觸動了觀眾內心深處對青春歲月的懷念;《十五的月亮》以深情的筆觸描繪了軍人與妻子之間的思念,展現了軍人家庭的奉獻精神;《大約在冬季》《因為愛情》謳歌愛情的美好與純粹,引發觀眾強烈共鳴。

雅俗共賞

體現多樣文化需求

春晚走過40余年,其歌曲既反映社會發展變遷,也體現傳統文化與時代主題的融合,已然成為記錄中國人時代精神與文化心理的重要載體。從大眾文化角度來看,春晚歌曲具有廣泛的普適性與親和力,其歌詞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無論是老人還是孩童,都能輕松理解與傳唱,從而構建起一種全民共有的文化記憶與情感聯結。

春晚歌曲涵蓋國際風云、國內大事、百姓生活等不同主題。例如,1998年我國遭遇罕見洪澇災害,1999年春晚便誕生了歌頌人民子弟兵的歌曲《你是誰》;2002年,申奧成功、中國男足世界杯小組出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年度大事催生出《大家一起來》等歌曲。這些緊跟時代的作品,語言平實簡練,讓觀眾得以重溫一年中那些令人難忘的畫面。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冬天里的一把火》《愛的奉獻》《小背簍》《我想有個家》《濤聲依舊》《相約九八》《山路十八彎》《兩只蝴蝶》《恭喜發財》《吉祥三寶》《春天里》《歲月》等歌曲一直被人們傳唱,說明春晚歌曲類節目符合大眾的音樂審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傳播力。

此外,渲染節日氣氛,表現中華民族大家庭喜慶、團圓、祝福等主題的春晚歌曲,歷來深受觀眾歡迎。像《好日子》《歡樂中國年》《萬事如意》《舉杯吧,朋友》《今夜無眠》《越來越好》《美麗的心情》《好運來》等,憑借濃郁的節慶色彩與貼近生活的創作風格,當之無愧地入選觀眾心目中的春晚金曲。

春晚歌曲深受全國觀眾喜愛。就契合時代脈搏而言,它精準捕捉不同階段的社會發展特征,生動展現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成為時代變遷的生動注腳;在情感聯結方面,它喚起家國情懷,觸動親情、友情、愛情等個人情感,成為大眾寄托情感、慰藉心靈的重要源泉;從大眾文化角度看,春晚歌曲具有廣泛的普適性與親和力,其旋律富有感染力,歌詞表意抒情相輔相成,賦予歌曲獨特的藝術魅力。這些歌曲已化作記錄中國變遷的靈動音符,留存于億萬華人共同的音樂記憶之中。

(作者:陳乾,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 国产综合成色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天天综合天天添夜夜添狠狠添|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可观看|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婷婷激情狠狠综合五月|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好了av第四综合无码久久|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蜜芽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五月婷 |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