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將“青春風暴”綻放成絢麗煙花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張佳璇  2024年12月17日09:32

14歲是個特殊的年齡階段,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們處于生理和心理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青春期孩子們的世界很精彩同時也很脆弱。

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的《馬可的十四歲》,作者周敏借助馬可這個角色,向讀者展示了在現代社會中青少年面臨的種種困惑與挑戰,同時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該書不僅捕捉了14歲青少年面臨的種種挑戰和成長痛點,還通過馬可和朋友們的群像故事讓讀者感受到青春的韻味與生命的韌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風暴”,如何將“青春風暴”綻放成絢麗煙花,是青少年必須面對的課題。商報記者對兒童文學作家周敏進行專訪,深入青春期現實,探索成長真諦。

《馬可的十四歲》

周敏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4年5月版

周敏,兒童文學作家,現任北京作協駐會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學院副院長。著有長篇小說《我和我的6班》《星星點燈》《大耳狐出逃記》等。作品《沙海小球王》《紅柳花開》被改編為同名廣播劇,《北京小孩》入選中宣部2019年“優秀青少年讀物出版工程”,獲得遼寧省出版政府獎。

Q

張佳璇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記者

 

 A

周敏

作 家

Q

《馬可的十四歲》在怎樣的契機下誕生?

A

2018年,我的第一部以中學生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北京小孩》出版,不久被評為當月的“中國好書”,而后入選2019年中宣部優秀青少年讀物出版工程,獲得遼寧省出版政府獎。這是一部現實題材作品,聚焦初一新生群體,把因升學給少年們帶來的種種挑戰放在首位,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們在應對壓力的過程中,重新完成了一次自我認知,并在成長中實現了從小學生到中學生的順利過渡。

2019年6月,潞河中學找到我,說學校初一年級學生正在閱讀《北京小孩》,邀請我到校圍繞《北京小孩》講節課。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場有六百多名初一師生共同參與的講座,從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真誠的笑臉中、激動的發言中以及精心繪制的手抄報中,我感受到他們對這本書的喜愛。講座結束,孩子們邀請我到他們班級去體驗生活,繼續書寫中學生的故事。

2020年的一個下午,我收到潞河中學一位同學發來的短信:“周老師,您還寫不寫那本‘初二的故事’了?我還等著看呢。”我意識到自己還欠著曾經讀《北京小孩》的他們和同齡人一部小說,至今尚未完成。《馬可的十四歲》的創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Q

談談你創作《馬可的十四歲》時的社會背景和個人心境。

A

在正式動筆之前,經歷了半年多的創作“醞釀期”。在與許多年齡相仿的“大朋友”們的聚會、閑談中,我有意識地把話題引向學生時代,發現不少同齡人雖早已歷經生活磨煉,臉上寫滿滄桑,但仍對初中生活記憶猶新,尤其是提起十四歲時,難掩興奮。在那個久遠而神秘的年紀,大家都曾親手按下過正式拉開“青春大幕”的起始鍵。

和我的青春年代相比,書中的小主人公們所處外部環境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面臨的困境也有所不同。但是,從精神層面看,屬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專屬特質高度重疊。在創作過程中,此類特質也一次次喚醒我的回憶,讓我與書中的主人公產生共鳴,收獲了一份美好的心情。

Q

你在文中提到了研學、“紅星班”等爭奪集體榮譽的趣事,靈感源于哪些生活經歷或故事?

A

因工作的原因,我曾經參與過幾次中、小學生夏令營活動,對研學相關內容比較熟悉。2018年,我在西安“碑林”偶遇一群正在進行研學活動的中學生,充滿活力的場面讓人難忘,便自然而然將其加入小說之中。

“紅星班”和“巧手杯”等爭奪集體榮譽的情節,一方面,是對自身經歷的“再加工”。另一方面,源于與少年朋友們的交流——別看年紀不大,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都很有“大局觀”,甚至有一種為了班級榮譽,甘愿奉獻、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情結。于是,我便為馬可和他的朋友們,安排了幾次展現此類品格的“考驗”。

Q

在《馬可的十四歲》的創作過程中,有沒有某個特定的瞬間或事件激發了你的創作熱情?

A

很難說有哪一特定的瞬間或事件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是許多耳聞目睹的“點點滴滴”串聯在一起,不斷給我的書寫帶來能量。

這里說的“點點滴滴”,很多來自于我家附近的一所中學,那些迎著朝陽、昂首闊步走入學校大門的他們,那些披星戴月、行色匆匆趕路回家的他們,那些與朋友嬉笑玩鬧、與“閨蜜”竊竊私語的他們,在持續激發著我的靈感,也為我的創作過程帶來更多的快樂。

Q

書中除了主角馬可,你還刻畫了梁莫琳、袁林、馮思怡等極具個人性格特色的配角,設計這些鮮活的群像有何巧思?

A

與之前創作的《北京小孩》《我和我的6班》兩本校園青春小說類似,《馬可的十四歲》“人物畫廊”的建立,與包括潞河中學在內的幾所學校息息相關。我從接觸的學生或接送孩子的家長那里,獲取了大量生動、鮮活的第一手素材,經過梳理、捏合,它們逐漸成形,加入這三部作品,成為“3班、6班檔案庫”的一部分。在書中老師、學生、家長的身上,都可以找到現實中眾多“3班、6班”的影子,一個個典型事件背后,也均有跡可循。

Q

書中馬可的每一次比賽和成長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坎坷與失敗的疊加,你想通過這樣的劇情設定對青少年表達什么?

A

《馬可的十四歲》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并未注入過多的“理想主義”元素。現實生活的比賽,冠軍往往只有一個,單就結果而言,其他的參與者似乎都是“失敗者”,坎坷與挫折,本就是多數人需要面對的情境。

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尤其是剛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內心極度敏感,更容易長時間經受“失敗”帶來的痛苦與折磨,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當這些少年看到同齡人馬可的故事,應該會感到自己并不孤單,書中這位“陌生的朋友”,面臨著諸多困境,雖內心也有矛盾與不安,但仍選擇勇敢面對、努力生活。

Q

青春期懵懂的感情是最純凈和美妙的,《馬可的十四歲》中,徐志摩的詩《偶然》出現了兩次,分別對應了馬可看到時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你為何讓《偶然》出現在不同的位置?

A

首先是情節的需要。讓《偶然》在尾聲部分出現,一是對前文情節有所呼應,二是增加人物刻畫的細膩程度,三是“留一點余味”,讓讀者自己決定到底是誰把這首詩送給了馬可。

此外,《偶然》這兩個字,也暗合了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質——不確定性。少年們那個時期做出的種種決定,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一時興起”罷了。正是有了這樣的沖動,這樣的“偶然”,青春才會顯得格外生動、絢爛,馬可和他的同齡人們,才會逐漸收獲經驗,一步步走向成熟。

Q

《馬可的十四歲》以馬可和父親一起北上與3班分別作為結尾,為什么在兒童小說里設置分別的結局?

A

《馬可的十四歲》的結局雖算不上十足的“Happy Ending”,但也不是“Bad Ending”。一方面,馬可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需要承受輾轉漂泊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帶有某種“遺憾”的開放式結尾,可以給讀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進而和馬可建立更深度的情感連接。此外,隨著通信手段的不斷進步,馬可和朋友們的“分別”,不可能是“永別”,只不過是一次階段性的“分離”而已,沒有今天無奈分離的惆悵,怎會有未來久別重逢的幸福呢?

Q

請談談你在作品中運用的語言特點,比如書中的北京方言、“江湖傳統”等。

A

考慮到故事發生在北京的胡同,適度增加北京方言的比例,會提升代入感。此外,地方語言對塑造地方文化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特點鮮明的“北京話”構建了“老北京”文化的核心基礎,最能體現北京人的精神氣質。《馬可的十四歲》的語言風格,及其涉及的一些傳統元素,對讀者加深理解當地文化不無裨益。

Q

你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傳達給讀者怎樣的主題或思想?

A

從我個人角度看,《馬可的十四歲》是一部交織著失落與希望,挫折與救贖,挑戰與勇氣,更飽含著愛與真情的小說。我相信,那些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們,翻開這部作品,能夠輕而易舉地與馬可和他的朋友們,建立起牢固的情感連接,并逐漸體會到一顆顆純真的“少年之心”,與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放松,一起成長,一起品味雖有遺憾但仍舊美好的青春時光。

Q

在你看來成長的意義是什么?《馬可的十四歲》是如何體現的?

A

馬可從轉學初始的緊張、不安,到逐漸融入新集體,再到面對來自同學的競爭,遭受源于父親的壓力,伴隨著青春期內心的悸動,馬可逐漸完成了蛻變,一點一點成為“更好的自己”。對馬可來說,整個成長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起起落落,充滿曲折,但不管怎樣,只要勇敢面對,一步步地走,就會距離目標越來越近。

Q

你在兒童文學創作過程中有哪些心得體會?

A

《馬可的十四歲》從創作到出版的整個過程,讓我深深體會到,“打磨”對于文學作品的重要性。

書稿最初的發現者,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總編輯韓敬群,在他的督促與鼓勵下,《馬可的十四歲》才得以與讀者順利見面。在作品的審讀過程中,書稿前后經歷數次大幅修改,策劃編輯張引墨不厭其煩,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尤其在青少年情感的把控上,對標尺度堪稱精準,在保證刻畫深度的前提下,突出純、真、美,讓十四歲應有的樣子,得到了更健康、更充分、更具藝術性的展示。

Q

哪些創作上的挑戰讓你印象深刻?

A

回顧寫作經歷,初始創作期所面臨的挑戰更多一些。那時經驗不夠豐富,創作的方向不太明確,完全憑借著高度的熱情,跟著“直覺”進行書寫,“卡殼”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候甚至會“推倒重來”,創作的效率難以保證。

Q

你對未來兒童文學創作有哪些規劃和展望?

A

《北京小孩》《馬可的十四歲》和《我和我的6班》是我一直想創作的“中學生三部曲”或“青春期三部曲”,目前全部完成。接下來,把主要創作方向選定在“京味童年”的領域,目前,已經完成了一部名叫《胡同也有小時候》的小說,發表在今年的《人民文學》雜志,并被《小說選刊》轉載,這部小說的“圖書版本”也馬上會和讀者們見面。

Q

你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兒童文學領域產生怎樣的影響?

A

每位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讀者喜愛,我也不例外。雖不敢奢望自己的作品能產生特別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但我仍要把衷心的祝福獻給它們,獻給那些可愛的主人公們,愿他們能用真誠打動讀者,以勇氣激勵讀者,以愛溫暖讀者,與最美好的希望一道,走進讀者朋友們的心靈深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站|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国产精彩对白综合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