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也談《晨報》上的吳興華作品
來源:中華讀書報 | 陳越  2024年12月05日08:09

《新文學史料》2023年第3期刊登了吳心海所著《卞之琳的信與吳興華的佚詩》,作者“自陳機緣巧合,又在淪陷時期的北京《晨報》上披露了他在北京《晨報》上發現吳興華的詩作7首(組),經過讀秀、CNKI等中文各大學術數據庫搜索,均未有結果,也鮮有論者提及,至今無人整理,無疑當是佚詩”,并基于自身的閱讀經驗,對這批詩作的寫作時間做出初步判斷,附上整理的其中部分作品。這無疑是近年來吳興華研究的重要成果。

此前學界對于吳興華在《晨報·晨報副刊》發表作品的情況其實已有所論述。首先是張泉在《北京淪陷期詩壇上的吳興華及其接受史——兼談殖民地文學研究中的背景問題》(《抗戰文化研究》2011年卷)中提到吳興華在《晨報·晨報副刊》上發表詩作的情況,但未提具體篇目。趙國忠在《知堂佚文發現記》(《春明讀書記》,花城出版社2011年)提及“說到《晨報·晨報副刊》……到了1938年的北平淪陷時期,隨著大批文化人的相繼撤離,除周作人在上面刊登作品外,名家的文稿已很少見到,只得依靠張金壽、吳興華、蕭菱、謝人堡等新進作家來支撐版面了”。2013年出版的劉福春所著《中國新詩編年史》中提到“1938年11月20日《晨報·晨報副刊》刊出‘新詩特輯’,刊有吳興華《河冰上的虹》、飛白《胡琴》、蘆荻《情歌》等詩”(上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3月)。

筆者據《中國新詩編年史》所提供的線索翻閱《晨報·晨報副刊》,發現吳興華的詩作遠不止《河冰上的虹》這一首,隨后查閱相關論文資料,發現陳芝國在其博士論文《抗戰時期北京詩人研究》(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中用專章討論過吳興華在《晨報·晨報副刊》上發表的詩作,并對該副刊進行了背景介紹和內容分析,其中提到“據封世輝先生估計,(《晨報·晨報副刊》)共發表了‘吳興華、禾草、白金、蘆荻、林風等20多人的近50首詩歌’”(封世輝:《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史料卷),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并列出了吳興華在此發表詩作的篇名,“據筆者目力所及,其中在事變之前的中國詩壇已嶄露頭角的吳興華就發表了《杜鵑》、《聞簫》、《夜客的造訪》、《西風》、《鷓鴣》、《九歌》(組詩,共九首,分別為《月》、《黃昏的星》、《手表》、《吹哨》、《冬夜》、《笛》、《鳴蟬》、《借宿》、《百合》)、《遠別離》(組詩,共五首,分別為《夜雨》、《燈下》、《別》、《寄遠》、《尾聲》)、《重游》、《入夜》、《過楊柳》、《夕暮》、《河水上的虹》,計24首”。這里所說的篇目要比上文所提到的吳心海一文中所寫更為完整。除了這些詩作,吳興華在該刊還發表了三篇散文《現代英國桂冠詩人》《不眠之夜偶筆》《德拉梅爾及其作品》。

《現代英國桂冠詩人》連載于《晨報·晨報副刊》1938年7月2日、3日、4日,寫的是1930年榮獲英國第22屆“桂冠詩人”頭銜的“約翰·梅士菲爾德”(John Masefield),文章作者署名“興華”,可確定出自吳興華之手。該文從1930年前任“桂冠詩人”白理基斯(Robert Bridges)去世后,有可能繼任的三名候選人吉卜林、夏芝和梅士菲爾德的優劣比較開始,認為“這三人作品上的價值是不相上下的,各擁有一部分讀者。吉卜林的詩極多,聲名也很盛,但他的詩有時流入粗俗。夏芝的短抒情詩飄逸生姿,他將來無疑的要在英國詩史上占一個位置的,但他所領袖的‘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卻使他不能去做一個英國詩壇領袖。梅士菲爾德自然是二人的后輩,但他的詩兼具二人之長,他所歌詠的又是下層階級的貧困人民,故此結果仍是梅士菲爾德當選”。在簡述梅士菲爾德生平及創作概況后,吳興華指出其詩作有四個特點,即“(一)海的渴望,(二)對于死的態度,(三)對于生活壓迫的人們的同情,(四)綽塞的影響。”在逐一論述中,節譯了梅士菲爾德的代表詩作《海的思念》《永久的仁慈》《圣瑪麗的金城》《西風》的片段。在文章結尾,吳興華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梅士菲爾德做出評價,認為“梅士菲爾德是現代的大詩人”,一方面“運用詩體十分純熟”,十音變行體、七行體(rhyme royal)和抒情體“都能十分工穩的應用”,一方面“在思想上他譴責著上流社會,他描寫著灰色的生命,他并不歌詠著盲目的沖動,這就是他在思想內質上高出吉卜林的地方”。最后還特意提及“梅氏雖是個大詩人,但除了詩外他也有別的作品”,并信手列舉了梅氏劇作和小說的代表作,稱其“都是負盛名的作品”。

刊載于《晨報·晨報副刊》1938年8月1日的《不眠之夜偶筆》僅有500來字,起筆是“鐘聲‘嘀搭嘀搭’的走著,一半是醒,一半是夢,我聽到了它”,繼而寫到“干枯的滴搭聲把我從半醒的夢境里拉出來使我憶起我的失落的青春”,由此思緒萬千,浮想聯翩,仿佛看見“家鄉的森林”“一個簪花之女”“一顆兔脫的星滑過了天空”“一對白衣之女手持黑色的紗燈,在森林里走過”,在經歷這些意境后,明悟到“這一切,一切都消溶入鐘聲的‘滴搭’里,時光永恒的步伐是不能為我們任一個停止的”。

另一篇署名“興華”的《德拉梅爾及其作品》連載于《晨報·晨報副刊》1938年10月13日和14日,該文不僅篇幅較長,論述也較為充分,更能體現吳興華為文和治學的特點。吳興華從“白雷客(William Blake)和柯勒立治(S.T.Coleridge)”在英國詩史上的地位及其詩作特點談起,“兩人俱有根底極深的細巧的空想”,在這一點上有“為后人所不能及的”“特殊高超的成就”,他們“不可磨滅的功績”在于“在平凡里看出不平凡,而使不平凡成為可信,在一瞬的感興中,悟徹了永劫的真理”,盡管前者“比較崇高”、“完全超乎自然,超乎人類,而作真理的追求”,而后者“在描寫妖魔,夢幻等超人的物景時,仍保留著極其濃厚的人間性,他筆下的妖魔只是變性的人而已。他們也知道仇恨,驕傲,和愛情”。在吳興華看來,“德拉梅爾(Walter De Lamare)可說是繼承他兩人的第三個偉大的空想詩人”,分別與他們二人都有“較接近”和“聲氣相通”的地方。在簡要介紹了德拉梅爾的生平及創作概況后,吳興華指出其創作特色有四點,“一是超凡的原素,即上之所謂超自然的神仙魔鬼等。二是用孩子的心來思維,用孩子的眼來觀察。這在《孔雀餅》一集中,充分的表現出來。三是在極平凡的東西里看出他特殊的意義。四是他所最擅長的色彩字的應用”,并分別以具體作品來加以分析和說明,其中就有他自譯的《跳舞神曲》《打門》《魔鬼》以及引用孫毓棠所譯《丟掉的鞋》等詩作的片段。從行文中可以看出,吳興華對于德拉梅爾的詩作是很熟悉的,在論及第四個特點時,特別提到“那首極有名的《銀色》,那首詩中連用十個Silver描寫月光中的谷倉,我個人很喜歡那首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吳興華在論及“德拉梅爾是一個純粹的詩人,他的詩中的音韻,節奏,素樸的寫法,都是旁人所不可及的”的時候,舉出《諾德》一詩為例,指出其中“第一二節,音調沉重表示疲乏的羊群行動的情形,第三節寫鳥群飛鳴,因而音調變為輕快流利。這種詩的格律與內容打成一片的作品,實在是稀罕而難得見的”,這種注重詩歌的音韻格律并由此入手來探討形式與內容之關系的思路與方法,在他是一以貫之的。在文末,他特意指出“德拉梅爾不僅是一個詩人,同時也是個小說家,他出了幾冊小說集,都獲得很高的評價”。

吳興華在《晨報》發表這些詩作及散文時,還只是大學新生,他一方面致力于研讀英國詩歌,一方面寫作頗具古典意味但在形式及內容上又力求現代的新詩。從已出版的《吳興華全集》的“譯文集”《石頭和星宿》中可以看到,研讀英國詩歌頗有心得的他,所譯英國詩人的詩作不少,但有關英詩的專門著述并不多,《吳興華全集》的“文集”《沙的建筑者》中也僅有1941年發表的論奧頓詩集《再來一次》的評論,以及1943年發表的論里爾克的長文《黎爾克的詩》等不多的幾篇。他在《晨報》發表的這三篇文章正好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他這一階段的思想與創作情況,其中又以兩篇詩人簡論更為重要。一方面,這兩篇文章中節譯兩位詩人的詩作片段,盡管簡短,但由此也可略窺他譯詩的風格與方法,似亦可補《吳興華全集》“譯文集”之缺。另一方面,它們可算是他在英詩研究方面的早期成果,由此既可以見出他對于英國詩歌的熟稔,也能略窺他治學及為文的特點,那就是有歷史的眼光,又有藝術的慧心,能夠著眼于詩歌史的發展脈絡,基于自身的閱讀體驗,著重從詩藝入手來談思想內容,其詩學觀念無疑是現代與綜合的,隨著他思想的發展和成熟,他后來的創作和研究中有了更為充分的體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国产91久久综合|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国产性天天综合网|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韩国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 色99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久久综合久久性久99毛片|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色99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