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綻放·鄉村季》特約評論 在田間治愈內心 ——簡評《花兒綻放·鄉村季》
節目海報
作為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共同推出的鄉村女性勵志競技綜藝,《花兒綻放·鄉村季》以獨特的視角、全新的表現形式向觀眾推薦多位來自鄉村的優秀女性,并通過她們花兒般美好的生命,展示出她們所代表的不同鄉村、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一檔集展示女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和文化旅游等現實關懷于一體的綜藝節目,也體現出在當今新媒體時代,文藝作品與時代同行、與生活同頻的發展趨勢。
《花兒綻放·鄉村季》首先集結了36位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花兒”,她們身著盛裝來到湖南益陽南縣羅文村,向觀眾朋友們展示各自的勞動能力、特殊才藝,讓花兒般的熱情綻放在鄉村大地之上。接著,主持人邀請“花兒”自選座位,并對前六位“大花團”發起替位挑戰。在這一過程中,出乎節目嘉賓意料之外,不少“花兒”毫不猶豫地坐在首發“C位”上,這種自信、勇敢和從容,令在場觀眾為之吶喊,更令無數女性觀眾受到觸動: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女性不能僅僅被動地等待,而應該更積極爭取機會,奪回自己人生的主動權。節目中的“花兒”全部來自農村,是切切實實與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但是,從她們燦爛的笑容、美好的面龐、健康的體魄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鄉村女性的風貌,也看到了新時代農村的新面貌、新風尚。
說起“花兒”,你會想到什么?妖嬈芍藥、純凈荷花、國色牡丹,它們代表著美的不同形態,以及審美的不同標準。在《花兒綻放·鄉村季》中,有一段解說詞令我心有戚戚:“當我們談論美,從來不是在談論皮相。隆重秀妝、環佩叮當是美,笑靨如花、熱情似火是美,靈魂與土地長久有溫情的連結是美,花兒之美于外亦于內,美在盛大,也美在深刻。”節目中的鄉村“花兒”各美其美,在這里,女性不必僅僅是優雅的、謙遜的、柔弱的、招人憐愛的,更可以是樸拙的、粗獷的、充滿力量感的。通過不同女性形象的展示,節目突出表現著當代女性走出傳統“被規訓”的審美價值觀,而逐漸走向多元、復雜之美,最終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動人姿態。如來自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鄉燎原村的王慧迎,外形硬朗帥氣,留著干練的短發,說話聲音鏗鏘有力,一登場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介紹到,小時候父親說女孩子不適合做農業,倔強的她偏不相信,為了證明自己,慧迎不僅多年深扎田間地頭,還認真鉆研理論知識,考取了高級農業技術指導、農產品經紀人、肥料配方師、農作物植保員、作物種子繁育員等資格證書,“巾幗不讓須眉”在她的生命中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通過自身努力奮斗得來的現實。在來自河南省商丘市明洼村的李瑞雪的報名視頻中,笑容明媚的她騎著自行車穿梭在豐收的麥田中,收割麥子、磨面粉,最后做成噴香的饅頭,鏡頭前的李瑞雪大快朵頤,她身上那種勞動的快樂、淳樸的力量感染了所有人。李瑞雪說:“女生可以天生麗質,咱可以天生勵志”,如此堅毅、如此自信,顯示出新時代鄉村女性蓬勃的生命力。
節目劇照
在節目中,女性的美來自于其自身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更來自于生活本身。在田野、在山間、在養殖場、在烈日灼照和揮汗如雨之中,她們全情投入地熱愛著生活,更發現著、創造著日常生活的詩意。來自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朱村的徐靜,本職工作是一位在各種紅白喜事上演出的鄉村歌手,一次不經意的機會,她將路邊的野花野草經過設計、加工,做成了特殊的衣服,從此,徐靜愛上了這種特殊的“服裝設計”,她不斷用蘆葦、茅草、樹葉做成盛裝穿在身上,走在村巷街道里,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從唱歌到做衣服,鄉村女孩徐靜始終用自己那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注視著大地,更在自己腳下的土地中不斷地呈現美、創造美。甘肅省武威市上新村的“田鼠大嬸”裴愛民日復一日地在西北沙漠中種莊稼,但她更是一個愛看書、愛寫作的文藝女性,節目中,她裹著粉色的頭巾、提著裝滿果實的竹筐,形象質樸,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性,卻為嘉賓帶來了自己創作的書畫。很難想象,在西北干涸廣袤的沙漠上,這位大嬸就這樣種了三十年的莊稼,也寫了三十年的日記。她曾這樣寫下:“我認為,有些東西存在于世上,它就是有道理的。并不是如毛大爺說:‘這拉拉秧是個禍害,人不能吃,羊也不能吃,長得又旺勢,鋪天野海一大片,白占了地兒。’真是這樣嗎?它們油綠油綠,蓬勃茂盛,再過些日子,就開滿了細密的雪一樣白的小花朵。因為無用得以繁衍。”或許裴愛民自己就是一棵拉拉秧,讀書、寫作,這樣的生活看似與她所處的現實格格不入,因為“無用”而不能被身邊的人們理解,就是在這樣的不理解中,她“偷偷摸摸”地看了幾十年書。直到有一天,經由新媒體的傳播,有出版社看到了裴愛民發在微博上的文字,讓她的日記最終變成了詩。如她所說,“日日是好日”——生活本身就是詩,無需刻意美化,只需用心感受,它的美好足以溫暖每一個認真生活的普通人。
“花兒們”與嘉賓合影
在女性的多樣力量中,在田野的廣闊深邃中,《花兒綻放·鄉村季》給人們帶來了極其珍貴的治愈力量。節目中有不少年輕女孩接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有海外生活經歷,卻殊途同歸地選擇了回到家鄉,回歸土地,與藍天白云、綠水青山,以及無數鮮活的動物、植物朝夕相伴。來自廣西南寧上林縣光全村的黃詩琦,畢業于名校中山大學,后在新加坡留學,畢業后卻辭掉了高薪工作回鄉養鴨,節目中的她由一個光鮮亮麗的都市麗人蛻變為直爽潑辣的鄉村“女老板”,卻更綻放出另一種魅力。在工作中,黃詩琦運用自己的知識、見識和現代頭腦,探索現代養殖尤其是技術養殖的新可能,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通過電商直播等方式,努力讓自己精心養殖的“香茅鴨”被更多人看到。類似黃詩琦這樣的女孩在節目中還有很多,她們的選擇和努力令人敬佩,而她們經過努力所創造的新生活也令不少人羨慕。對于今天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許多人來說,節目中這些來自鄉土生活第一線的“花兒”們,她們的生活體現了一種“在別處”的特殊狀態,那樣的生活遠離城市的壓力與紛擾,成為令人神往的“詩和遠方”。屏幕前的我們,也在這些“花兒”的故事中一點點治愈了自己的紛亂內心——雖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作者系《文藝報》評論部副編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