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桂軍新崛起
駿馬,披星戴月,奔騰而來。
11月16日晚,“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將在南寧盛大揭幕。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是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并列的國家級文學獎項。作為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界的最高榮譽,第十三屆駿馬獎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后的首次國家級文學獎項評選,又恰逢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表10周年,意義非凡。
南寧裝扮一新,喜迎“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記者 周軍 攝
這個萬眾矚目的時刻,很多人會將目光投向文學桂軍,不只是因為這場群星閃耀的中國文壇年末壓軸大戲落地廣西,也不只是因為廣西作家連續兩屆“駿馬獎”都有3部作品獲獎,更因為這一群體在過去馬不停蹄,走過時光的幽谷,穿越山和大海,最終在風云際會的當下,完成了一場新的崛起。
崛起,在壯闊的時代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文藝事業錨定價值航向,擘畫宏偉藍圖。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文藝吹響前進號角,這是文學桂軍新崛起的“天時”。
2023年8月,長篇小說《回響》獲得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填補了廣西作家在中國最重要文學獎項的空白,為廣西文學實現歷史性突破。“不斷創新的激勵機制是我們創作的保障,有了厚實的土壤,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自治區文聯主席、廣西作協主席東西說。
一場合奏成就了“回響”。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為文學桂軍“出精品,出人才”架橋鋪路。從2019年起組織實施的《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回響》是第一批入選項目。廣西制定出臺《廣西優秀原創文學作品獎勵辦法》,每年安排4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優秀原創文學作品。5年間,獲得扶持的作家從2018年度的87人上升到2023年度的175人,其中超過半數來自基層,教師、醫生、公安干警、企業員工、鄉鎮干部、在校大學生……像溪流匯入江河、江河奔向大海,越來越多創作者融入時代的奔流,綻放生命的光彩。
創辦“八桂學者”文學崗、成立廣西藝術基金、恢復實施簽約文藝家制度、大幅提高優秀文藝作品獎勵標準、將廣西作協由文藝家協會調整為副廳級群團機關……“前端扶持、中端跟蹤、后端獎勵”的全鏈條扶持體系,像風馳電掣的時代列車,凝聚著廣大作家與黨和人民同心同行。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文學圖景,仿佛穿行長長的時光隧道后,忽然映入眼簾的風景,豁然開朗,美不勝收。
目前,廣西作協共有會員2735人,其中中國作協會員317人。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廣西作家出版專集選集600多部,收獲茅盾文學獎、花城文學獎、《十月》年度獎、《作家》金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中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相繼出版《廣西少數民族新銳作家叢書》《文學桂軍20年》《廣西當代作家叢書》《我們叢書·壯族作家作品系列》等系列叢書。
時代呼喚新的“回響”。2023年11月25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會見東西,代表自治區黨委對其榮獲茅盾文學獎表示祝賀,“廣西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希望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熱情謳歌新時代,充分挖掘八桂大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平陸運河建設等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生動實踐中汲取創作營養,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宏大場景中推出更多順應時代之變、廣西之進、人民之呼的精品力作,進一步打響‘文學桂軍’品牌,為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注入強勁精神動力?!?/p>
偉大的歷史實踐,涌現出新的藝術形式?;馃岬陌l展圖景,提供了新的創作場景。文學桂軍新的崛起,既是關于藝術追求的自我提升,又是對于時代需要的自覺回應。
本屆駿馬獎,廣西瑤族作家光盤的《煙雨漫漓江》獲長篇小說獎、壯族作家凡一平的《上嶺戀人》獲中短篇小說獎、黃芳的《落下來》獲詩歌獎。這是繼2020年第十二屆駿馬獎后,再有3位廣西少數民族作家聯袂登頂,連續兩屆獲獎數量在全國各?。▍^、市)名列前茅。新時代文學桂軍整體向好的現實圖景,又一次激起擲地有聲的“回響”。
崛起,在希望的田野
在星光熠熠的“駿馬獎之夜”到來之前,文學之光已經灑在廣西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讓人看到歲月的深處,千帆競渡、萬物生長——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秦似的古體詩《吊屈原》、韋其麟的長詩《百鳥衣》、陸地的長篇小說《美麗的南方》等作品,最早為廣西文學找到了大山的出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壯族作家韋一凡的《劫波》、瑤族作家藍懷昌的《波努河》、黃繼樹的《桂系演義》等佳作連連,又為廣西文學試出了時代的水溫。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欣欣向榮的創作環境,這是文學桂軍新崛起的“地利”。
眼中是星辰大海。1996年7月,一場繼往開來的“花山會議”,開啟了文學桂軍拔錨的嶄新航程。在自治區黨委的布局謀劃下,廣西文藝擂響了向全國進軍的出征鼓:1997年,廣西率先在國內實施作家簽約制。1998年,東西率先突圍,以《沒有語言的生活》榮獲首屆魯迅文學獎。2001年,鬼子的《被雨淋濕的河》榮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其后,《后悔錄》《一根水做的繩子》《生生長流》《公務員》等長篇小說相繼面世,廣西作家影視劇本改編的《英雄》《十面埋伏》《尋槍》《理發師》等影視作品火遍全國,以“廣西文壇三劍客”東西、鬼子、李馮為代表的文學桂軍,鋒芒畢露。
心里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文學桂軍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聚焦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時代主題,推出了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作品,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網絡文學……文學世界里一個天馬行空的“廣西視角”,異彩紛呈。
腳下是山河大地。文學桂軍獨樹一幟的背后,始終是深植八桂傳統文化,在地方性中講述現實思考、人文情懷和家國意識的日常。正如今年廣西三部“駿馬獎”作品表現的那樣,多民族作家在人民身邊守望,用文學觀照生活,鄉土是永遠的題材寶藏和靈感源泉——
創作《煙雨漫漓江》時,在漓江邊生活了四十年的光盤依然有一種“燈下黑”的焦慮,“一開筆,感覺熟悉的漓江突然陌生了?!敝钡剿俅巫呓旖?,一頭扎進鄉野,才終于找到了題材和寫作的金絲線,“哪怕是在那里走走看看,呼吸一下那里香甜的空氣,都會激發出寫作的熱情和靈感?!?/p>
《上嶺戀人》有明確的地理標識,那是作家凡一平魂牽夢縈的故鄉。他說,上嶺村的故事至今仍如井噴般涌入腦海。好像這匹駿馬不管飛奔了多遠,思想的韁繩仍然深深地系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紅水河畔,那個青山和竹林環抱的小村莊里,“我想我這輩子的創作,是離不開生我、養我、親我的上嶺村了?!?/p>
《落下來》作者黃芳認為,是八桂大地賦予自己豐饒的滋養,“在廣西的文學版圖上,少數民族作家和作品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些年,從各種文學活動到各項文學創作扶持項目,我都是受益者之一?!?/p>
由始至終,是紅土地托舉了文學桂軍,以及更多的人。讓夢想升騰,讓崛起發生,如平地中忽然拔起的奇峰,像一座高山仍然拔節生長。
崛起,向輝煌的征程
文學是一個人的旅程,用生命之光尋找方向;文學也是一個族群的事業,以價值認同凝聚人心?!皬V西有久遠的文化傳統,也有豐富的文化傳承。老一輩作家從中汲取了有益的文化養分,后一代自然從他們身上學到了真傳、得到了滋養。”50后壯族作家黃佩華說。
有一脈相承多元共生的根系,有老中青三代作家并肩的合力,這是文學桂軍新崛起的“人和”。
10位名家導師對20名青年作者進行創作輔導的“1+2”工程,已連續舉辦8年的“花山詩會”,常態化開展的廣西青年文學講習班、廣西青年作家高研班、《廣西文學》改稿班、向上輸送的魯迅文學院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與一支高素質、高水準、高層次的文學作家梯隊息息相關。這些年,廣西大力培育人才成長土壤,加強對新文學組織、群體的引領,營造相互激勵、彼此成就、薪火相傳的創作氛圍,不斷積蓄廣西文學的澎湃動能。
90后青年作家祁十木說,受益于前輩們的言傳身教,自己這個“北方來的孩子”,有了“更為廣闊的視野,更獨特的文學信念,更野氣的文學方法”“八桂大地給予我的養分,會持續地滋養我的文學、我的人生?!?/p>
茅盾新人獎得主蔣曉平(我本純潔)近年引導了一批網絡作家加入作協,從小圈子走向大舞臺,“廣西持續加大對網絡文學的扶持力度,讓網絡作家被更多人看見?!彼?,被人看見的他,也要把蓬勃向上的力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傳承,就是一束光點亮另一束光,一支筆激活另一支筆,為這個慷慨激昂的時代寫下注腳,再去尋找著各自的波瀾壯闊。
八桂大地生生不息,文學桂軍步履不停。他們將持續“沉下去”,“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紀錄平陸運河文學創作項目”氣象萬千,那些靈感流轉的筆墨,仍在廣袤的土地上詩意書寫;他們將不斷“提上來”,《回響》改編成同名網劇、話劇以后,廣西啟動新一批優秀文學作品戲劇影視轉化計劃,醞釀更多的“跨界”生長;他們還在快步“走出去”,創辦“漓江文學之夜”和“漓江文學獎”,連續舉辦八屆的廣西網絡文學大賽升級為“泛北部灣網絡文學大賽”,中國作家協會東盟文學交流中心在南寧設立,要打通多個圈層,在文化互鑒中發現美好。更多人將站在文學桂軍身后,即便相隔千萬里,也能同享一個精神的桃花源。
南寧民族廣場上LED顯示屏播放的宣傳標語營造濃厚氛圍。記者 周軍 攝
未來,呼嘯而來。
新時代有未知的挑戰,科技與文化不斷碰撞,百年巨變正在發生。人與人之間永遠有新的鏈接,文學也要有新的語法。
新時代有篤定的回應,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的生動實踐中,埋藏著數不盡的好題材。人與人之間永遠有新的共鳴,文學桂軍也會有新的觸達。
讓我們走向這個夜晚,看駿馬奔騰,一往無前。
讓我們走進這個時代,看文學桂軍,一呼百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