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感”與“模糊感”
故事構想
關于這個故事的靈感,其實在小說里還是比較明顯的:日本排放核污水。作為從小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我的感觸還是蠻深的。想好要寫這么一個帶有科幻性質的題材,那么具體怎么寫呢?宮崎駿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動畫人,他的作品伴隨了我的整個成長過程,每隔幾年再去看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我記得那時候是正在校園里騎車,耳機里放的是《天空之城》的主題曲,我忽然就從譜面里找到了這樣的靈感,最后決定寫一篇像是《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那樣帶有蒸汽朋克表達的作品。
所以我在整個故事里的科技設定都是很粗獷的,就像文中提到的,更符合“鋼鐵機械的傳統美學”,文中不管是“老伙計”還是臺風機都是由大量的金屬框架、纜線、管道和充斥其中的蒸汽構成的。由于最初構想的風格取材于動畫電影,所以這樣的科技設定帶來的“童話感”也是我想去刻意營造的,為此,我還在小說里加入了一段描寫南埠島本地童話《魚的故鄉》的段落。通過這些描寫,我想讓讀者視角的年齡感受更年輕一些,雖然小說里提供了一個年輕人,學徒的視角,他本身是一個年輕人,但我希望借助這些段落,將讀者的年齡感知落在比學徒要稍再年輕一點的位置,差不多是在童話和現實的交界地帶,一面有童年和少年浪漫氣息的暈色,另一面又開始有了對社會現實的了解。這個年齡是很微妙的,環保領域里常說,我們要去思考,要把怎樣的地球交給我們的下一代,而我覺得,把地球托付給下一代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上述的這個年齡。我并不會覺得談論嚴肅的現實問題就應該用更成熟更全知的視角,更年輕的視角沒什么不好,每個人都有童年少年的嘛,而這些事情,與他們更是息息相關的。
角色設計
這個故事的兩個主要角色:學徒和老師傅,我都沒有為他們構思名字。雜志的編輯很負責任,當時她看完問我:這兩個角色是不是要想個名字,我跟她說,我覺得還是不要有名字更好,可以營造這兩個角色的“模糊感”。學徒、老師傅,這兩個詞實際上是身份的代號,任何國家、任何工坊里都可以有學徒和老師傅,這兩個詞本身是無國界的,它們所指代的,屬于這個身份的這一類人,自然也是沒有國界的。如果我給他們起一個中國名字,自然的,大家就會覺得這是中國工坊里的兩個人嘛,外國人名字也是同理,我們的名字背后總是有一個文化語境在的,我才疏學淺,還沒法構思出一個不帶有特定語境的名字。用了代號之后呢,這兩個人就變得沒有國界了,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腦中構建出的形象套到他們身上,學徒可以是一個瘦小的中國男孩,老師傅也可以是一個粗獷的中年白人,都是可以的。因為小說要書寫的主題:環保問題,這是沒有國界的,所以我希望我的主要角色也是沒有國界的,甚至要更模糊一點,也不要有具體的歲數、樣貌,因為環保問題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任何人的形象都可以映射到這兩個角色身上。
但是,既然是小說的主角,所以我還想把這個“模糊感”減弱一點,讓他們的形象不要太過空洞。所以我在他們的人物形象里加入了一些小細節,比如老師傅愛喝茶,學徒喜歡在瞭望臺上看風景,我希望通過這些小設計可以把他們“模糊感”控制在一個恰當的范圍,既又無國界、易帶入的特質,又保留一些他們作為主角的獨特性和立體感。
小說主旨
在小說中,我采用了“同態復仇”的方式,滄嶼的工廠污染了南部和滄嶼之間的海域,所以老師傅就用這些帶有污染物的海水去污染滄嶼的城市,這種復仇方式是比較符合樸素的情感訴求的。滄嶼的工廠以破壞自然的方式發展經濟,老師傅以操控自然——準確來說是操控天災的方式宣泄情緒。在故事的最后,老師想要在復制一遍自己的操作,結果失敗了。那次的臺風跟他們其實沒有任何關系,他們只是運氣好,飛行器的路徑跟這個臺風的運行軌跡完全重合了,我想借此表達,這種借由人欲對自然進行操控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再引申就是,為了經濟去犧牲自然的行為也是不可取的。但是,比起從“人類”的宏觀角度討論,我更喜歡聚焦到個人身上,以小見大地去討論一些事情。一方面呢,每個人他其實都是有樸素的環保意識的,每個人面對環境問題的時候,他也會展現出獨屬于他個人的一些思考,我想借由捕捉這些個人體驗,讓環境問題不要成為那么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和我們每個人更近一些。另一方面,我看過很多以自然或者其他生物視角對人類這個整體進行質問、批判的作品,但我覺得這樣的批判有點太泛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在環境問題上的聲量很小,能做的事情很少,但是,最希望環境變好的有很多是這些人。也有很多值得尊敬的人一直在從事環境保護的工作,他們和許多沒有聲量的普通人,把這些人籠統地置入到對“人類”的批判里,我總覺得有些不太妥當。
前面提到,我想在故事里維持一個更年輕的視角。我在小說里設計了兩個孩子的形象,一個是南埠島胡子大叔的女兒,一個是少年學徒。少年學徒生活在風中谷地的老家,他的童年是富有浪漫氣息的,直到城市建設改變了那里的面貌,他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種屬于山野的浪漫了。而胡子大叔的女兒呢,她是剛到學齡的年級,睡前還在聽媽媽講的《魚的故鄉》的童話故事,這個時候的世界在她眼里是充滿浪漫氣息的。可是,她終究會有慢慢長大的一天,當童話的氣息沒有那么濃重了,她開始睜開眼睛看外面,如果她看到栓成一排,銹的不成樣子的漁船,看到沒有一條魚的海灣,看到遠處工廠的濃煙,她會怎么想?這也是我在故事里反復提及,想要探討的內容。小說的題目:風中谷地,一面是臺風眼景象的比喻描寫,一面是少年學徒所生活的農村,通過這一個詞把他的現在和過去串聯起來,也是把現實與童話串聯起來,他所處的現實用了比喻的手法浪漫化了,他回憶中的童年又只是白描,就像小說的主旨一樣,有種交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