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友誼流淌在共同的詩句中 ——首屆國際青春詩會浙江杭州活動側記
7月的杭州熱烈而美麗,19日,“首屆國際青春詩會——金磚國家專場”在杭州盛大開幕,來自10個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和中國的72位青年詩人相聚在西子湖畔,交流詩歌精神、感受美麗中國的魅力。
19日晚,舉行了盛大而充滿詩意的開幕式,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承,巴西詩人路易莎·芒羅致辭。張宏森向詩人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詩歌就像一條浩浩湯湯、奔流不息的精神運河,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創造出一種共同語言,使多元多樣的生活、情感、文化、思想得以碰撞融匯。詩歌對話讓我們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鼓舞,這也正是中國作協舉辦此次活動的初衷,“我們希望用文學的力量,浚通人類文明的交流之河,加深相互了解、促進多元文化交流”。
趙承在致辭中表示,浙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自古山水靈秀、人文蔚興,吸引著歷代先哲、文人墨客游歷論學、登臨唱和。衷心希望各位詩人朋友在活動中深化交流、互鑒互賞、增進友誼,讓這趟中國之旅、浙江之行留下美好回憶。
開幕式上,十個國家的詩人代表將象征取自各國母親河的“友誼之水”注入玉琮容器,澆灌和點亮舞臺兩側的“友誼之樹”。而伴隨著《友誼地久天長》的歌曲,由十國72位詩人每人一句共同創作的長詩和詩人名字緩緩出現在背景屏上,令現場中外詩人動容,甚至在開幕式結束后,詩人們仍在大堂一側朗誦交流。大家對此次盛會的期待,正如路易莎·芒羅在致辭中所說——在共處的時光里,能夠讓各自的語言充分相遇,并且創造出一種如兄弟姐妹般多元而充滿活力的嶄新的語言。
同寫一首詩,共筑一個夢
7月20日,“同寫一首詩”暨詩人手稿捐贈儀式在浙江文學館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鄧凱,中國作協對外聯絡部主任張洪斌,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王軍,《詩刊》社主編李少君,浙江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彤,浙江省作協主席艾偉,浙江省作協黨組成員晉杜娟、朱麗軍等,與金磚國家詩人們一同參加活動。
葉彤在致辭中向遠道而來的詩人們表示熱烈歡迎。他說,青春是生命中最絢爛的篇章,它如同初升的太陽,充滿了希望和活力,而詩歌則是人類表達情感、傳遞思想的最美語言。“首屆國際青春詩會——金磚國家專場”是青春與詩歌的激情碰撞,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美好見證,來自金磚成員國的詩人們雖遠隔千山萬水,卻因詩歌而緊密相連。
李少君在致辭中表示,“首屆國際青春詩會——金磚國家專場”以青春為題,以詩歌為媒”,初次舉辦就匯聚了來自10個國家的72位青年詩人。他們以才華和激情書寫著生命的詩篇,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獨特價值。“同寫一首詩”是本屆詩會的一大亮點,象征著不同語言、不同背景的青年詩人們,以詩歌為紐帶,共同書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靈魂深處的探索,以及對人類命運的關懷。我們還將見證青年詩人們的手稿捐贈儀式。這些手稿是詩人們上下求索、精益求精的印記,是他們心靈震顫的見證。手稿將被文學館收藏,供參觀者打卡、拍照,也將成為詩歌研究的珍貴資料,成為當代詩歌發展的重要見證。
詩人代表呂周杭、安德烈·切爾卡索夫共同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浙江文學館捐贈詩歌手稿
會上,中國詩人代表呂周杭、其他金磚成員國詩人代表安德烈·切爾卡索夫共同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浙江文學館捐贈詩歌手稿。王軍與浙江文學館館長程士慶為青年詩人代表頒發捐贈證書。
隨后,艾偉正式向世界各地青年詩人發出邀請,以“天涯若比鄰”為主題,鼓勵青年詩人們同寫一首詩,共筑一個夢。
會后,中外青年詩人們一起參觀了浙江文學館與浙江省非遺館。浙江文脈源遠流長,自古才人輩出。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大運河詩路,這四條詩路是唐代詩人往來頻繁、對唐詩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文化古道,單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留存至今的就有1500多首唐詩。謝靈運、白居易、李白、杜甫、蘇軾,許多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來自浙江或與浙江有深厚的緣分,在此地留下傳世名篇。在白居易的介紹文字前,巴西詩人西達·佩德羅薩驚嘆:“白居易,我知道這位詩人!”可見,白居易的詩句在巴西也受到廣泛傳播與喜愛。白居易也是南非詩人沃納尼·比拉十分熟悉的一位中國詩人,沃納尼在林波波大學擔任英語講師,他告訴記者自己十分欣賞中國傳統詩歌:“它的結構短小而緊湊,卻又是那么精妙和復雜。”而談起新詩,他說最了解的當屬毛澤東詩詞,“毛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中文名為“易寧”的俄羅斯詩人伊萬·阿列克謝耶夫目前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對中國文學的了解可以說非常深入,他順理成章地擔任起“教學”和“翻譯”重任。在現代文學經典場景展廳,他一直向同行的俄羅斯詩人熱情介紹魯迅,在文創店,他興奮地指著相關文創產品喊住朋友們:這是魯迅!
在浙江文學館數字館AIGC展示環節,向現場詩人展示了“銀幕文學”團隊制作的AIGC短片《我不知道風》。這部短片由徐志摩經典詩歌改編而成,從音頻到視頻,都由AIGC技術生成,受到現場觀眾的熱情好評。
各國詩人在兒童館與孩子們互動
在浙江省非遺館,詩人們觀摩了西湖龍井的制作過程。沙特詩人胡達·穆巴拉克是一位中國茶愛好者,對前一天在晚宴上喝到的西湖龍井十分喜愛,親眼看到西湖龍井的炒制過程讓她非常興奮,制茶師父抓了一把熱乎的龍井示意胡達聞一聞,感受茶葉的香氣,“太美妙了!” 胡達贊嘆。南非詩人蓋蕾婭·弗雷德里克斯則向記者展示了她在體驗雕版印刷技藝時所完成的作品——紅色的紙上印滿了大大小小字體各異的“福”,“他們說這代表著許多的好運!” 蓋蕾婭對親手制作的福字帖非常滿意。
蓋蕾婭親手印制了福字貼
詩歌架起友誼的橋梁
如果杭州是一首詩,那么西湖就是詩眼。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西湖留下了美麗的詩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的美超出單純的自然之美,是詩與自然相結合的人文之美。乘坐寶石舫,穿湖而過,金磚國家詩人來到西湖北面的孤山島,這是一處不大的天然島嶼,但島上古跡眾多,可以感受到深厚的人文底蘊。
登島后,詩人們兵分兩路,一隊前往蘇白二公祠,拜謁兩位前輩詩人、“杭州老市長”——蘇軾和白居易,聆聽這兩位著名中國古代詩人在西湖“山水功成”的經歷和貢獻,并向他們獻花致敬。在這一刻,詩歌讓大家穿越古今中外遇。而另一隊詩人則來到了著名的有百年歷史的西泠印社,在這里,他們親手篆刻了一枚屬于自己的印章,以最生動的方式感受古代中國文人墨客的生活和雅興。返回的路上,印度詩人普里特威拉杰·陶爾撐著一把中國傳統樣式的傘,這并不是他買的紀念品,而是一位路過的女士送給他的禮物。陶爾非常驚喜,站在湖邊驕傲地向大家展示他收到的這份溫暖的禮物。
俄羅斯詩人安德烈親手制作的印章
撐著中式樣式傘的陶爾
這樣的故事在詩會期間時有發生。隨著探訪的深入,詩人們的足跡遍布杭州及周邊歷史人文之地——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感受運河文化;在錢塘江邊的硤石燈展館感受當地特有的手工技藝;在富春江邊欣賞富春山居圖,參訪郁達夫故居;來到良渚博物院探訪千年前的古文明。
在大運河博物館,阿聯酋詩人阿邁勒·薩赫拉維被一位正在描繪運河的畫家吸引,停下了參觀的腳步。吳理人是杭州人,他筆下的運河不僅是風景,同時飽含深情與記憶,他的畫作打動了阿邁勒。她拿起筆,畫下了象征著京杭大運河到杭州的終點標志——拱宸橋,吳理人也同時畫下心中的拱宸橋,兩人互贈畫作。此時,拱宸橋就是聯結兩國的友誼之橋。
阿邁勒贈給吳理人的畫
吳理人贈予阿邁勒的畫作
友誼流淌在中國畫家與阿聯酋詩人之間,也流淌在一位杭州老人與埃及詩人艾哈邁德·葉麥尼之間。與老伴一同來參觀大運河博物館的杭州老人葉際邁對艾哈邁德表達了杭州人民的熱情歡迎:“杭州非常美麗,歡迎多多來中國!”這是艾哈邁德第一次參訪中國,他感動于當地人的熱情與友善,也對中國文化深有感觸:“埃及和中國一樣擁有古老燦爛的文明與歷史,中國人幸運地一直傳承了自己的語言,相比之下,埃及則失去了自己的傳統語言,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
艾哈邁德與杭州老人葉際邁
友誼還流淌在熱情的詩歌誦讀中。無論是京杭大運河畔、富春江上、錢塘江邊,甚至是在酒店大堂,詩歌朗誦隨時隨地展開,詩歌是永恒不變的話題和情感聯結。
富春江上,詩人們同寫一首詩
河流在葡萄牙語里也是一個動詞
它意味著微笑流進了嘴里
該怎么形容你
古老的朋友
碧綠如玉
我是尼羅之子
今天卻沉浸于富春之上……
富春江上,來自巴西、埃塞俄比亞、伊朗等金磚國家的詩人與中國詩人一同譜寫了詩篇《在中國富春江上》。
用自己的語言寫下詩句
這一刻,詩歌超越了語言。隨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語言連綴成詩,詩人們的心越來越近,情緒也越發高昂,他們朗誦詩句,也動情地唱起各自國家的歌曲,詩與歌再次融為一體,詩即是歌,歌即是詩。在這一刻,詩歌令大家凝結為一體,詩歌內在的感染力讓每一個人感到沉浸與振奮。
詩人們在徐志摩舊居
在海寧,來自俄羅斯、印度、南非及中國的28名詩人實地體驗了一次“詩潮澎湃”。在周王廟鎮云龍村,詩人們先后游覽了云龍記憶館、雅云基地、云龍繭站等地,感受到中國蠶桑文化的傳承與變遷。在錢塘江畔,詩人們化身手工藝人體驗硤石燈彩、藍印花布彩拷、剪紙、粉塑等傳統非遺制作。洶涌而至的潮水令詩人們深感震撼、詩性大發,印度詩人高塔姆·維格達表示要為此寫一首詩。最讓外國詩人感動的是在徐志摩舊居,見到徐志摩與印度詩人泰戈爾結下的不解之緣。這條條跨越時空的友誼紐帶,如今隨著印度詩人的到訪,得到了延續,正書寫著中印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此外,在分享會上,中外詩人輪流上臺朗誦自己的作品,以詩為媒搭建溝通的橋梁,讓文明在詩歌的聲音中得到交流互鑒。
為期三天的杭州之行即將結束,外國詩人們紛紛表示,這是一座美麗、熱情的城市,在這里他們感受到了溫婉多彩的江南文化,希望將來還可以有機會來中國,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接觸更多的普通民眾,感受他們的生活和經歷。
接下來,金磚國家詩人將前往北京交流座談,親身感受五千年文化交匯點的璀璨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