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學是屬于我們的春和景明 ——魯迅文學院殘疾人作家研修班側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英俊  2024年07月22日15:55

文學是人類情感和思想的載體,可以跨越種族、性別、年齡甚至身體條件的限制。中國作協一直高度重視殘疾人文學事業,近年來緊緊圍繞“做人的工作”,不斷推進溫馨和諧的“作家之家”建設,堅持多做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7月1日至12日,魯迅文學院殘疾人作家研修班在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38位殘疾人作家相聚在魯院,通過專家授課、改稿會、魯院讀書會、主題小組研討、班會、文學沙龍,以及參觀中國現代文學館等活動,加強文學交流,提升創作水平,度過了一段充實又美好的文學時光。

據介紹,本期研修班的38名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其中既有中國作協和省級、市級作協會員,也有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等,均在文學創作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是一個擁有充沛文學熱情和巨大創作潛質的作家群體。

“魯院為我的文學夢想插上了翅膀”

“我之前從未參加類似的學習和培訓,這次能來魯院,有一種‘終于找到了組織’的感覺。”湘西土家族作家吳添春接受采訪時坦言。

吳添春9歲那年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18歲時雙腿失去了行動能力,只能坐在輪椅上,從那時起,她逐漸養成了寫作的習慣,每天寫日記或者隨筆,有時候也借助詩歌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目前她的創作以詩歌為主,兼及散文,計劃今年內完成一部散文集。

“我一直把寫作當作是我靈魂的出口,而魯迅文學院之于我,是為我的文學夢想插上了翅膀。”吳添春說,“之前的寫作更傾向于‘我手寫我心’,不夠系統,也不夠深刻,這兩周的學習不僅解決了我寫作上的許多困惑和難題,也讓我意識到一個寫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本屆高研班班長劉向東也致力于詩歌創作,目前正在創作一本名為《無界》的詩集,這部詩集匯集了他近些年的思考和感悟。在《無界》中,他嘗試以更為細膩的筆觸描繪人物情感的變化,展現人類復雜而多元的情感世界。同時,他也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與讀者分享他對生活、愛情以及自然等主題的見解和感悟。

談及來魯院學習的感受,劉向東說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我有幸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作家學習交流,他們的創作經驗給了我很大啟發。通過這次學習,我不僅提高了寫作水平,更對文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為辦好本期研修班,魯迅文學院與中國殘聯有關部門進行多次協商、細致溝通,從課程設置、日常生活、后勤保障上做了盡可能周到的安排,力求給學員們帶來思想上、專業上的教益與啟發。

劉向東對魯院的課程設置印象深刻,“這些課程緊緊圍繞殘疾人特點和文學創作,不僅開設小說、詩歌、散文、文學評論,還有音樂課程,研修班還組織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講座,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文學創作的各個方面。”

“魯院為我們這個特殊群體搭建了寶貴的學習平臺,不僅從教學方面,更從生活方面給我們帶來了全方位的保障。”劉向東告訴記者。

來自寧夏的網絡小說作者高廣潔也是“收獲滿滿”。

高廣潔說,一開始寫作是為了賺取稿費養活自己,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因為文學本身而熱愛生活,并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參加這次培訓班,她不僅對文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更意識到寫作應該關注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更為寬廣的現實世界,而不是盲目追求熱點和點擊量。

“我之前的作品更多注重經濟效益,這次學習后,我會將重心放在作品的社會效益上,更加關注文學的深度和社會意義。”她說。

接下來,高廣潔計劃寫一部鄉村題材的作品,因為她本身就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生活和鄉土社會有深切的體驗。她準備通過一個老人的視角,描繪鄉村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百年變遷。

“文學在我精神最困頓的時候幫助了我”

因為詩歌創作成就突出,詩人胡云昌成為本屆研修班學員。接受采訪時他說,他的收獲主要體現在詩歌創作方面,詩人西川的授課讓他意識到,詩歌創作也需要觸類旁通,要善于從各種藝術創作中汲取精華;詩刊編輯部副主任彭敏點評了他的詩歌,并告訴他詩歌結尾不可泄了文氣,更要有深度和升華。

胡云昌1974年出生于重慶墊江縣花巖村,因小兒麻痹后遺癥導致右腿殘疾,面對身體的不便和生活的挑戰,他刻苦求學,堅持閱讀和寫作,終于在詩歌創作中闖出一片天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精神寄托。

2024年春,胡云昌的首部詩集《紙上山河》問世,收錄93首(組)作品,分為人物篇、地理篇、人文篇、愛情篇、時代篇等5個部分,以描寫祖國各地的山川風景、人文古跡、風土人情、時代風貌為主,也有詩人對生活的獨特感悟。3月30日,新書發布會在重慶涪陵舉行。

回望來時路,有彷徨,也有堅定,有痛苦,也有欣慰,胡云昌從未放棄文學創作。

同樣,盡管面臨著視力障礙的挑戰,來自福建的青年作家吳可彥依然通過文學確立了人生的方向。

吳可彥在小學四年級時被海明威的小說深深吸引,當時還不太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但小說里故事的氛圍讓他著迷。讀初中時,吳可言的眼睛出了問題,陷入黑暗和絕望之中。

“那個時候,又是《老人與海》給了我力量,”吳可彥說,“文學在我精神最困頓的時候幫助了我,我感受到它的力量,也因此激發了我的創作沖動。”

最近,吳可彥剛完成一部奇幻色彩的長篇小說,并開始修改完善一部短篇小說集。在寫作過程中,他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不能通過視覺收集畫面素材,這需要他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想象來彌補。為了克服這一障礙,他利用語音軟件輔助閱讀電子書,并通過掃描儀將實體書掃描成電子書,這使得他的閱讀變得暢通無阻。

在文學道路上,江蘇作家朱智勇也始終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熱愛和執著。

朱智勇在大學期間不僅開始寫詩并成功發表,還涉足散文、小說和新聞稿的寫作。1995年,大學即將畢業時,朱智勇被診斷出左脛骨上端患骨囊腫,不得不接受手術。肉體的傷痛讓他一度陷入絕望。2004年春節的早晨,聽著窗外的爆竹聲,他突然意識到“一年之計在于春”,擱置多年的文學夢重新在心中燃燒起來。

“我必須重新回歸文學,重新尋找人生的路子。”朱智勇說。

同時,他也意識到,要想寫出好作品,首先就要給自己充電。于是他報考了揚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并于2007年成功被錄取。

從2015年開始,朱智勇專注于長篇小說的創作,出版了《饕餮族的罪與罰》《黃橋風雷》等作品。目前,他正在打磨一些短篇作品,并計劃創作一部紀實作品,記述蘇中千年古鎮黃橋六十年來的產業崛起和文化變遷。

“寫作,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來自青海的納木措今年20歲,是本屆研修班年齡最小的學員。她興趣廣泛,愛好寫作、音樂、游戲、電影、漢服和二次元,還喜歡攝影、剪輯視頻、踢足球、旅游等。

她經常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攝影作品,其中有一張,拍攝的是春天午后的河畔,不見太陽,卻能看到綠樹和欄桿的筆直倒影,河面上也鋪滿了光的碎影,跳躍著,閃亮著。萬物一片祥和。納木措給照片配了這樣一句詩:野心不止于此,這是屬于我的春和景明。

納木措的第一首詩的靈感源自風,一個下午,她從風中聽到了一種特別的聲音,于是寫下《海西的風》。那年她8歲。她到現在還記得,那是曠野的風、自由的風、不受任何限制的風。

在大學時期,納木措被同學們稱為“納大膽”。“我不屑于人們異樣的眼光,我是絕對地脫離了我的這副軀體。”納木措說。

參加這次研修班,納木措很激動,“這兩周的學習,我收獲了很多。在這里,我看到了平等和互助互愛的精神。我還很年輕,趁著年輕我要多寫寫,扎實我的文學基礎。最近,我正在寫一部都市題材的作品。”

18歲那年,河北青年作家劉廈就堅定了她在文學道路上繼續前行的決心。

她自幼便與文學結緣,13歲開始寫詩,表達內心的迷茫與惆悵,直到18歲,她才發表了第一首詩歌。這讓她意識到寫作不再屬于她個人,而是在她和世界之間建立起的一種新的關系,甚至是,寫作讓她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劉廈的作品以詩歌和散文為主,近年來更關注時代變遷中農村的人物與故事,尤其是那些能夠反映時代變化的邊緣人群。

“在我看來,他們仿佛就是神經末梢,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我們當下時代正在發生的種種變化,那些社會變遷中真正的核心需求,或者最初或者最終的精神需求。”劉廈說,“寫作不僅是自我表達,更是對人類精神需求的不懈探索。

“他們從我們身上看到了光明和力量”

面對視力的不斷下降,新疆盲人女作家馬序坤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思考,她也可以超越身體的限制。

自2007年至今,馬序坤已創作散文數百篇,出版散文集《心靈之窗》《心中的篝火》等。面對寫作和出版過程中的困難,馬序坤表現出堅忍不拔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態度。她通過學習使用電腦和語音軟件來克服盲文寫作的不便,提高了寫作效率。

馬序坤追求的是能夠清晰表達真實內心的作品。除了散文,她還嘗試創作童話和兒童劇。她希望通過童話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和啟發。結合大學所學的針灸推拿專業,目前她正在創作中醫知識的兒童劇,教育孩子們了解中醫。

寫作之外,馬序坤還是一位閱讀達人,歷史題材、網絡小說、懸疑小說都在她的閱讀之列。她有意識擴大閱讀量就是為了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來自北京的盲人作家唐憲濤的故事也讓人動容。

失去視力后,唐憲濤學會了重新“走路”,甚至開始嘗試跑步。通過朋友引薦,他加入了奧森晨跑團,在團長和隊友的支持下,他堅持每天在奧森公園跑步10公里。至今,他已經完成了20場半程馬拉松和4場全程馬拉松。跑步帶來的顯著效果是,唐憲濤體重減少了50斤,更為重要的是,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2019年,唐憲濤的文章《從百年前的全軍覆沒到今天的大國崛起》榮獲了由中國盲文出版社舉辦的全國書評征文大賽一等獎,這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他驚喜地發現,寫作竟然如此有趣。隨后,他又參加了幾次征文活動,均取得優異的成績。

可是,唐憲濤無法像常人那樣閱讀報刊書籍或使用電腦,他只能借助手機的輔助軟件進行文學創作,由于同音字等原因,寫作過程中難免錯別字,文字校對是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

“校對文稿時,我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聽,”唐憲濤說,“我花費在校對上的時間往往是文學創作的三倍甚至更多。”

這不是唐憲濤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全國所有視障作者面臨的共同問題。

為此,唐憲濤自愿發起“為全國視障作者校對文稿”公益項目,專門為全國視障作者義務校對文稿。

來魯院學習這兩周,唐憲濤從很多學員口中聽到這樣一句話,“他們從我們身上看到了光明和力量,感受到了善良和真誠。”這讓唐憲濤特別感動,“殘疾只是一個符號,而我們只是那缺了一半的‘逗號’。人生還要繼續下去,我只想寫好自己的故事,寫好我們的故事,寫好更多的中國故事。”

去年,唐憲濤剛寫完第一部長篇小說《半個太陽》,總共32萬字,聚焦一群視障青年的創業史。目前他正在寫第二部,關于殘疾人輪椅舞者的愛情故事。未來,他還要寫第三部,關于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內容。

于唐憲濤而言,完成“殘疾人生活故事三部曲”不僅是他的創作計劃,更是他的夢想。

在文學的世界里,殘疾人作家通過作品展現了對困境的抗爭、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我價值的不懈追求,也促進了社會對殘疾人問題的關注和思考。殘疾人作家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為文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综合激情区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天天色综合| 五月天激激婷婷大综合丁香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国产精品免费综合一区视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