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且把挽歌密密織 ——評鄧西《永遠的阿貝》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陳曦  2024年05月23日18:16

在傳統文化題材呈幾何式上升的圖書現場,聚焦一種文化形式并融合個體生命覺知的作品不勝枚舉,其現實指涉與象征意味也不可避免地趨于雷同。而鄧西卻在新作《永遠的阿貝》(晨光出版社出版)中因完成了有效的審美投射,而使得生命、情感、時代這些復雜的命題融匯在黎族傳統織錦的傳承中,讓故事具有了更為豐富且舉重若輕的文學質感。

一、無法安頓的傷懷與療愈的三重主體

阿貝是這部小說隱秘的主人公,阿貝的死,是釘在主人公內心世界的一枚釘子,讓她茫然失語。直到她被送到外婆的山村,自然的環境,充實的勞動,尤其是淳樸的人情給予了她“重生”的勇氣,她終于重拾了話語與生機。可以說,外婆的山村療愈了阿依不安而愧疚的心。

當我們細讀《永遠的阿貝》時,會發現作者在這篇小說中描寫了三重療愈的主體,以期形成一種文本內外的雙重對接,給出對讀者乃至時代綜合癥候的應對之法。

故事中,接納“闖入者”抑或“歸來者”阿依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是完成心靈療愈的第一重主體。這種療愈來自對“常情”的推翻,讓主人公于推翻中接觸到真正的生命法則。自然以其生死代謝、朝暮往來傳遞著一種強大的生命氣息,無形中消弭了阿依對于永恒的執迷以及對失去的恐懼;而鄉村的人文環境則是通過人對于生活的全然投入,完成對無常最直接而有效的應對——不恐懼,不遺忘,把自己抵達于現實。那是直面的勇氣,是不能稱作療愈的最終療愈。

自然與人文環境對阿依的療愈猶如藥石,但終歸是一種癥結的“解表”。而人事的療愈,則可稱之為深入腠理的“治本”。蕓阿婆和阿蜂構成了阿依探查人事的兩面鏡子。這些人事打開了阿依對命運的嶄新理解,經由他們的生命與氣息,她看到了潛藏在現實中的“人的力量”。對抗傷痛的不是逃避更不是忘記,是帶著這份遺憾與傷痛繼續前行。

人事對于阿依的療愈,基于現實又超乎現實,是物質相對滯后的山村,才能脫繁歸簡,給她質樸的參照。而這也恰是超乎現實之處,在快速發展的裂變增長時代,愛與恨成了最慢且長久的個人痛點,唯有同樣慢的山村人事,才能以長久的力量完成這種“同頻共振”的療傷。

而小說中最終的療愈之道,仍舊在阿依自己。阿依的“愈合”依托于黎錦賦予的契機。黎錦,是這部小說作為傳統文化題材作品的文化載體,作者卻并未過多著墨于介紹黎錦,而是巧妙地以其對阿依的現實“功用”挖掘一個民族隱秘的精神密藏,觸探幾代女性通過織錦完成了的生命表達。這種“隱形書寫”,讓小說的文化韻味深入到文本與故事的深處,內斂光華,質樸深切,如同黎錦本身呈現出的密實的豐富與深刻的簡約,互文成蘊,使文本卓有質感。

也正是因為對黎錦的喜愛、對織錦的癡迷讓阿依追探出了那些屬于外婆的隱秘往事,進而擴延到這項傳統手工藝真正別無二致的文化內涵與人文價值。把心中的難言情感密密織就、在想象中肆意抒情是織錦者的自我療愈之法,而在對黎錦日日夜夜的摩挲愛戀之后,最終將其交付給更加合適的人,這種不棄之舍則是受錦者的療愈之道。阿依正是在這個“探秘”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的愈合。

作者正是以這樣的巧妙情節與飽含深情卻節制質樸的講述向讀者詮釋著她所理解的傳統文化傳承之要。她寫的是黎族的黎錦文化,把其深刻的文化內涵聚焦于多個“離散”的故事中,以錦織起自然之法、生死哲學,勾連起星辰日月乃至人心表里,把黎族的神秘與自然、樸實與靈動盡寫于其中,那是遠超單純描寫文化形式和細化流程與意義的高級呈現,是帶有明確文學意蘊的寫作。

二、審美的投射與移情的美學

《永遠的阿貝》是鄧西近年來個人風格的典型呈現,她有著自己已然趨于成熟的主體性風格,即以簡省清晰的語言和深具藝術張力的“審美投射”來完成對故事的別樣詮釋。

《永遠的阿貝》涉及了太多的情感,無論是親情還是友誼,乃至于對民族、對文化的愛與憂思,對家園和祖國的深情與期許,全然被熔鑄到黎錦這一帶有明顯民族印記的載體之上。可以說,在小說中,黎錦是主人公的移情之物,而這種移情又是建立在主人公與作者(在很大程度上還勢必會涉及讀者)的審美投射之上。

朱光潛曾在《西方美學史》中指出,移情的作用就是“人在觀察外界事物時,設身處在事物的境地,把原來沒有生命的東西看成是有生命的東西,仿佛它也有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小說中,黎錦顯然是移情的客體,又因為其創生于主體而使得情感承載力更為深切。作者將人物的移情過程直接或間接地呈現于筆下,則讓移情有了第二重審美效果,即對人心的互動型打動。在閱讀中,讀者仿若跟隨著主人公去準備織具、紡線漚色、想象織就……這個過程也是主人公移情的過程,又因有了讀者的參與而豐富了文本的動人力度與現實指涉。

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也如同紡織者或言創造者,他們將自覺的情感投射于文本,又經由主人公的移情過程,投射在讀者的意識空間與情感世界。這種寫法需要的是極其宏闊的文學視野與寫作天分,作者把自己對于生命哲學的認知,對于黎族傳統(不僅限于黎錦,文中的耕種與畋獵,以及神話傳說都有著獨特的民族特質)的體悟,尤其是對于文明接洽與文化傳承的思考投射在故事里,經由載體折射給萬千讀者,以審美的力度掀起哲思的波瀾。

審美與情感的投射都需要“將主體積淀的內在圖式貫注到客體中去,又以客體的原初形態作為對圖式的矯正和生成的契機,從而生成新的審美覺知”。在《永遠的阿貝》中,外婆的嫁衣、外婆母親留下的黎錦,尤其阿依親自織就又被加工升華最終走上秀場的《永遠的阿貝》,這些黎錦全然是主人公投射在物上的情感,再以物的形式反觀于主人公,構成了一種無限疊加的情思鏡像,回環往復,動人心扉。而當我們跳出故事再反觀整部小說,會恍然發覺,這洋洋灑灑的文本恰是作者投射情感與思考的載體,是其對文化的傳承,乃至物質與文明、歷史與時代等多種對沖性問題的集中思索,是一種意在言外的情感輸送與智慧提案。

《永遠的阿貝》有著極高的密度,如同織錦,技藝只在其表,那些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也需要讀者在對想象的挖掘、細節的思考中慢慢體會。但歸根結底,這部小說關乎個體生命如何面對猝然臨之的苦難,作者織就的仍舊是一曲挽歌,關于對生命的紀念、對永恒的追慕,只不過作者借助傳統文化的內核,唱出了挽歌最本質的內容——愛,不能也不會被忘記。

(作者系天津市作家協會簽約作家、評論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1|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色99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老色鬼久久综合第一|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六月婷婷缴清综合在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蜜桃| 国产AV综合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天天躁夜夜躁狂狂躁综合|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色综合小说天天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