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寇刀》:在歷史的光影中捕捉故事
對明朝這個封建王朝的興趣由來已久,但是此前也從未想過會寫以這個朝代為背景的小說,而且是武俠小說。
在中國歷史上眾多封建王朝里,明朝是個較為另類的朝代,既頗具傳奇色彩,又顯得有些奇葩。明朝起源于農民起義,最后也終結于農民起義,頗有宿命輪回的味道。明朝有著許多用現在的話說“很奇葩”的皇帝,比如混世魔王朱厚照、木匠達人朱由校,但是要說最具有爭議的一位,還是末代皇帝朱由檢。朱由檢十七歲登基,在當代十七歲還未成年,然而尚未成年的他已經要獨自面對權傾朝野的閹黨,可見皇權爭奪的殘酷程度。朱由檢年少而老辣,運用一系列手段逐步剪除了閹黨羽翼,直到將魏忠賢這個最大毒瘤鏟除。只可惜末代皇帝的勵精圖治已經挽救不了大明王朝的積重難返,勤奮的崇禎皇帝沒能逃開生不逢時的魔咒。隨著闖王義軍攻陷北京的炮聲響起,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也正式迎來了末日。
《鎮寇刀》故事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一個亂世,一把刀。亂世是更加需要刀的,刀能夠助紂為虐,也能保境護民。刀劍本身沒有正邪之分,關鍵在將它們拿在手上的人是否為忠良純賢之輩。
故事一開始,刀在主人公手里只是用來削面團,一碗碗美味的刀削面給饑餓之人果腹,手里的刀儼然立下了功德。沒有見血的刀也沒有殺氣,自誕生之日起就終日服侍庖廚,直到生銹斷裂,如此一生也極具意義。只可惜亂世總讓命運發生意想不到的轉折,削面團的刀最終還是有了殺氣,在推翻腐朽統治的斗爭中,在驅逐異族侵略的抗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主人公原本無意卷入任何紛爭,只可惜亂世叫人身不由己,同時又成就了人另一種人生。
故事中,闖王曾經問主人公,何為賊寇。得到回答是“無論是誰,只要站到人民對立面,那他就是賊寇”,這句話是整個故事的靈魂。當闖王義軍在京師胡作非為的時候,主人公高舉長刀制止暴行,挽救無辜的明朝臣民。當滿清入關坐穩江山,主人公又以刀作諫,勸告天子愛護百姓,勵精圖治。天下穩定后,那把刀即消隱,是的,太平日子里,刀用來削面團是最好的選擇,用濃濃的煙火氣為飽經戰亂之苦的人們帶去生活富足。直到故事末尾平西王吳三桂作亂,那把刀再次在戰場出現,給寇兵有力震懾。到這里,故事也結束了。或許那把刀最后折斷了,然而那份保境安民的擔當永遠不會消亡。
《鎮寇刀》這篇故事幾乎是一氣呵成。坐到電腦前,故事開頭立馬出現在腦海里,一出現就停不下來。在上下班的地鐵上,自己會左手抓著扶桿,右手在手機備忘錄里寫,到了目的地,一段精彩的情節又有了。奇怪的是,從沒有為此坐過站。寫《鎮寇刀》最大的感受是:自己不像個作者,而是個記錄者,在歷史的光影中非常幸運捕捉到了這個故事,然后融入身心把它記錄下來。或許寫作這件事其實就是如此,簡單又明了。這也是每位寫作者的使命。
但愿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