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十一月,“稀世之鳥”掠過文學的天空
編者的話
2023年11月,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浙江舉辦。這項由茅盾先生之名設立,迄今已連續舉行四十多年的文學獎項,始于茅盾先生臨終前的重要囑托——“我自知病將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昌盛。”本月,在茅獎頒獎儀式前夕,我們特意選發《茅盾最后的兩封信》一文,重溫文學巨匠的情懷與心事。
11月4日,著名詩人、散文家周濤逝世。這位豪放奔騰一生的作家就像一只鷹,飛翔在西部的天空上。“我坐著思考,我就是世界之王。”胡容爾的懷念文字用這句為題,不羈的文字匹配著周濤的性格。也像他的散文《稀世之鳥》,題目如同一種讖語,稀世的孤星高懸天外,閃爍著孤獨之光。文學史家沈衛威在新作《八月十七日的船與岸》一文中,寫下冰心、許地山等現代作家往事,“問世間,情是何物?以人性許,半斤是生,八兩是死。千山暮雪,萬水朝云,月影可向誰?得月忘指。”沈派文風繁星倒影,在淺水中泛開漣漪,波瀾處的景致更勝月華一籌。中旬,嚴家炎學術文獻展與座談會在京舉行,張宏森、謝冕、錢理群、溫儒敏、陳平原、孫郁、程光煒、許子東、李今、劉勇、吳寶三、江錫銓、高遠東、李惠彬、孔慶東、解志熙等代表到會祝賀嚴家炎先生九十華誕。“最了解嚴老師的學生之一”吳寶三在發言文章中記載了曾受業于“嚴上加嚴”老師點滴故事,那些歡樂與悲傷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學人鐘振奮借用作家陸文夫對高曉聲的評價為題,在《含淚微笑的高曉聲》一文里敘寫高曉聲命途多舛的寫作經歷和文學軼事,并對自己與高曉聲的數次交往加以記錄。全文不長,卻是知己文章。
本月,第十二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在上海頒出,這項文學獎意在弘揚唐弢的學術精神,鼓勵年齡45歲以下青年學者的現當代文學研究,是當前國內最具權威性的青年學術獎之一。我們陸續選發了獲獎作品中相關文章四篇,羅雅琳《重新理解革命詩歌的“民間性”》、李浴洋《“傳統”的發明》、石岸書《文學習性、情感政治與兩種“讀者”的互動》、丁文《家族文脈:魯迅與浙東學術的過渡環節》從不同角度切入研究對象,值得細讀。
11月的最后一天,中國現代文學館高朋滿座,來自五湖四海的文學同道共聚一堂,齊賀作家出版社七十周年。七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編輯、出版人陪同寫作者一道,記錄文學事業發展的輝煌歷程。關于作家社的更多記憶,也請朋友們在《作家出版社建社七十周年大事記》一文中按圖索驥。
中國作家網文史頻道編輯陳澤宇
2023年11月30日
11月30日
11月29日
11月28日
11月27日
11月24日
11月23日
11月22日
11月21日
11月20日
11月17日
11月16日
11月15日
11月14日
11月13日
11月10日
11月9日
11月8日
11月7日
11月6日
11月3日
11月2日
11月1日
【溫故】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