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落戶新疆吉木薩爾和阿克蘇 為文化潤疆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情漫絲路·文潤天山”主題實踐活動展開
9月的新疆,金風送爽,瓜果飄香。22日和26日,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授牌儀式分別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和阿克蘇地區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彥,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新疆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鄧選斌,新疆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熊紅久,新疆作協主席劉亮程等出席授牌儀式。
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是中國作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順應時代要求、呼應人民期待而設立。自去年開始,已陸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一批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旨在更好地幫助作家拓展深入生活的渠道,進一步完善深入生活的方式,鼓勵作家離開案頭、走出書齋,到人民中去,感受人民火熱的生活,創作出有溫度、有筋骨、有力量的文學作品。
陳彥在致辭中表示,新疆獨特的自然景觀、深厚的人文底蘊、多元的文化背景,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昌吉州吉木薩爾縣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也是昌吉州東線能源工業走廊中心,是新疆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生動實踐地。阿克蘇地區歷史悠久,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和古代西域及古絲綢之路文化中心,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東西方文學在這里碰撞出火花,形成了特有的文學風格。在這兩個地方設立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有利于廣大作家更好地感知人民的火熱生活、時代的火熱實踐,更好地觀察東西方文學交流,寫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時代要求、深受人民喜愛的精品力作,彰顯文學獨特的價值和力量。希望大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創作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真情書寫新時代的美麗新疆。
鄧選斌說,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在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和阿克蘇地區落戶,是中國作協深入推動文化潤疆的重要舉措,展現了中國作協對新疆文學事業發展的關心、關愛,對于改進新疆作家深入生活的方式、面向基層開展文學服務,推動當地文化事業、文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必將進一步調動全區各族作家創作熱情和積極性,推動各族作家積極融入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為新時代新疆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陳彥向吉木薩爾縣授予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牌匾
陳彥向阿克蘇地區授予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牌匾
中國作協、新疆作協和吉木薩爾縣簽署新時代文學實踐點三方合作協議
中國作協、新疆作協和阿克蘇地區簽署新時代文學實踐點三方合作協議
授牌儀式上,中國作協、新疆作協和吉木薩爾縣、阿克蘇地區分別簽署了新時代文學實踐點三方合作協議。陳彥、熊紅久向吉木薩爾縣、阿克蘇地區分別授予中國作家和新疆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牌匾。
9月22日,“情漫絲路·文潤天山”主題實踐活動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啟動
作家們參觀北庭故城遺址,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情況
22日至27日,“情漫絲路·文潤天山”主題實踐活動同期舉行,侯志明、東西、冉冉、胡學文、王松、閆艷、李蘭玉、魚在洋、楊輝、唐吉慧等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及新疆多民族作家代表共20余人參加。作家們深入吉木薩爾縣、木壘縣、阿克蘇市、沙雅縣、庫車市等多地調研,參訪了絲綢之路博物館、北庭故城遺址、克孜爾千佛洞、蘇巴什佛寺遺址等,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疆的傳承發展狀況;調研了新地鄉小分子村、木壘書院、塔格拉克村等,感受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帶來的生機活力;考察了柯柯牙紀念館、萬畝生態林等,熟悉新疆各族人民為改善生態環境付出的巨大努力及取得的重大成效。短短6天行程讓作家們意猶未盡,大家表示,此次實踐活動,進一步開拓了視野,激發了創作靈感,將用好手中的筆,描繪新時代新疆的壯闊畫卷,書寫新疆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的恢宏圖景,以文潤疆,以文潤心。
(本文圖片由新疆作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