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的大海里航行 阿爾瓦羅·穆蒂斯誕辰100周年紀念暨新書發布活動在京舉行
2023年是西班牙語作家阿爾瓦羅·穆蒂斯一百周年誕辰。8月25日,由中信出版·大方和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聯合主辦的阿爾瓦羅·穆蒂斯誕辰100周年紀念暨新書發布活動在京舉行。哥倫比亞新任駐華大使塞爾吉奧·卡夫雷拉出席活動。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學者戴錦華、詩人周瓚,以及哥倫比亞文學研究者、作家策展人阿爾瓦羅·卡斯蒂略·格拉納達展開對談。
阿爾瓦羅·穆蒂斯是哥倫比亞詩人、小說家、評論家。他1974年獲哥倫比亞國家文學獎,1997年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和西班牙伊比利亞美洲索菲亞女王詩歌獎,2001年獲塞萬提斯獎。在拉美文壇,他以馬爾克斯摯友為人所知。2022年他的長篇小說《馬克洛爾的奇遇與厄運》出版,在他百年誕辰之際,詩集《拒絕所有的岸:瞭望員馬克洛爾集》和短篇故事集《海洋與大地的故事》也即將面世。他所塑造出的“瞭望員馬克洛爾”被認為是20世紀西語世界最重要的文學形象之一。
邱華棟從自身閱讀經驗談起,認為阿爾瓦羅·穆蒂斯的作品全部都是跟大海有關,跟河流有關,跟不斷變動的一艘船有關,他的主人公也是飄蕩、漂移在世界上,形成了不斷變動的風景,為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文學景觀——世界的不確定性。“穆蒂斯的小說是慢慢抓住了我,讓我進入那條河流,在那艘船上,與他一起漂泊。”戴錦華認為穆蒂斯的作品不是讀者預期中的拉美文學,接續了19世紀西班牙流浪漢的文學傳統,但又顯現出某些極端現代主義經驗,“讀進去以后會發現,他不僅拒絕海岸、河岸、陸地,他其實是拒絕任何目的地,他的人生是沒有彼岸的旅程。”周瓚從“詩與小說”、“類型文學邊界”和“輕與重”三個維度強調了穆蒂斯在拉美文學中的地位。“如果讀他早期的詩,你會發現詩人有意識地在詩歌寫作中進行敘事和戲劇性的訓練。馬克洛爾的故事帶有類型文學特征,但作者的書寫最終落實在對人物的塑造和故事背后的社會現實的探析上,因而小說的現代性更為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