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端午:瑞草話安康 節日敘傳承
來源:光明日報 | 王文超 張峰淏  2023年06月24日10:10

端午節是夏季里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很多別稱,各地叫法不一,常見有端陽節、五月節,也有夏節、午節、重午、午日,以及艾兒節、女兒節等,可見端午節歷史綿長,內涵豐富。

近年來,傳統節日有了很多新的節俗。比如端午節如何“送祝福”,就引起大家廣泛議論。“端午安康”,還是“端午快樂”,人們在爭辯中,追溯節日源流,探尋當代價值。

采百草以祛病

借香氣以辟邪

端午日,近夏至,白晝極長,接近一年之中太陽位于“天中”的極盛狀態。“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禮記·月令》)。此時,陽氣臻于頂點,陰氣將起,萬物長勢極盛,人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暑熱難耐。古人將這種身體感受稱為“惡”,認為酷暑天時有陰惡之氣侵體,或稱為毒氣、邪氣,對抗惡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制造“藥氣”。

端午采藥,又稱“蓄藥”,“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夏小正》),講的就是古人取法萬物,以藥氣對抗自然之變的道理。俗語“端午節前都是草,到了端午就成藥”。端午日不僅適合采藥,還最宜制藥,“可久不歇氣味”(《歲時廣記·合諸藥》)。明清時期,端午采藥制藥的節俗十分普遍,且講究在“午時”采藥,如“午時收百草為藥”“午正蓄采百草備毒”等。

采百草,祛百病,以艾草和菖蒲最為常見。“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可見艾草應用十分廣泛。菖蒲作為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味辛性溫,清熱祛濕,同樣深受歡迎。

民間對百草的采用因人因地而異,蘇州地區的“端午景”以蜀葵、石榴、蒲蓬、艾葉、榴花為主(《清嘉錄》);松陽“端午茶”以山蒼柴、石菖蒲、小葉榕、銀花藤、山當歸、野丹參為主,也有其他草本植物,通常“一家一方”,沒有固定配方,多按照個人體質、脾性習慣來配制,依循一定的經驗和技巧配制出“清香”又“舒服”的端午茶。在浙江樂清,安徽淮北,福建寧化、閩北及湖南永州等地都有飲用端午茶的傳統;溫州地區還將鹽和草藥一同炒制成“端午鹽”,又叫午時鹽、茶五鹽。用艾葉、蘆葦葉包裹的粽子又未嘗不是一種藥補。除了食飲之外,藥浴也有同樣功效。屈原《九歌·云中君》講到“浴蘭湯兮沐芳”,就是指用草藥沐浴,端午節因此又被稱為“浴蘭節”(《荊楚歲時記》),《歲時雜記》記載北宋“京師人以桃柳心之類,燂湯以浴,皆浴蘭之遺風也。”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也記載了舊時北京端陽日以蒲艾沐浴的傳統。現在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端午節洗頭、沐浴的習俗,湖南有“洗了端午澡,一年身體好”的說法,海南人將端午海水沐浴稱為“洗龍水”,寶島臺灣在端午午時取水曝曬,放入艾草、香茅稱之為“凈水”,擦洗身體以求順遂。端午佩香包、掛艾葉,則是將草藥作為一種鎮物,借助植物散發的“香氣”求吉辟邪。

端午采藥,還有午時捕蟾蜍的古老傳統。《淮南子》載“鼓造辟兵,壽盡五月之望。”在漢人看來,五月蟾蜍有一種神秘力量,但后世將其作為藥用,可能與嫦娥吞不死藥,托身于月化為蟾蜍的神話故事有關(張衡《靈憲》)。明代《帝京景物略》中就記載了北京端午捕蟾蜍的過程,“歲五日,中侍例同太醫院官,來捕蝦蟆”“太醫院官,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蝦蟆,取蟾酥。其法:針棗葉刺蟾眉間,漿射葉上,以蔽人目,不令傷也”。蟾酥入藥,可治皮膚病,解毒消腫。清代宮廷專門制作“蟾酥錠”等避暑藥,每年端午都會恩賞地方。民間深得此法,捕蟾入藥,漸漸有了“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等民諺。南方一些產蛇區還講究端午吃蛇,治療風濕和皮膚病。端午前后,蛇蟲增多,人們將“五毒”作為鎮物綴在各種香包上,最常見的是綠色蟾蜍形香包,除蟾蜍外,按五色還分別綴以蛇、蜈蚣、蝎子和壁虎,以毒攻毒,驅蟲避疫。

我國南方廣西、云南、四川、湖南等地還有端午“趕藥市”的節俗。北方從農歷四月二十八開始的藥王廟會,會期常至五月初五,廟會除了有義診,還有施香包、粽子等習俗,河北安國藥王廟會還有北方最大的中藥材集市。端午前后,南北方都籠罩在求醫問藥,飽吸百藥之氣的氛圍中。

可見,端午藥俗觀是中國人順應天時,與自然植物動物共生共存而形成的最樸素的生活哲學。民俗學家周星先生用“宇宙藥”概括這種觀念,認為端午藥物的諸多物質形態,蘊含的是抽象的力量,反映了中國人依循陰陽二氣、歲時天候的宇宙論思想。這種思想深刻影響了東亞漢文化圈,今天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都有端午藥俗的觀念與實踐,這其中,既有中國傳統思想淵源,又有在地化的多元形態,共同構成了以藥俗觀為本質,追求當代生活安康的端午文化圈。

交際的節日

情感的相遇

作為傳統節日的端午節,從南北朝開始因紀念屈原有了新的節日內涵。古人基于南方夏至飛舟競渡、祭祀水神的傳統,將競渡與紀念屈原結合在一起,正如南朝梁人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自此,競渡成為端午核心節俗之一。近年來,還有學者考證出端午鳥舟競渡,要早于龍舟競渡。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又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雖然古人端午食粽(角黍)的傳統在西晉《風土記》中早有提及,但紀念屈原主題的融入,進一步豐富了粽子的文化內涵。在端午節的人物傳說中,介子推、伍子胥、曹娥、張道陵等也因特殊人格和高尚德行成為各地紀念的對象。因此,端午節始終傳承著追念先賢、慎終追遠的節日內涵。

唐宋以后,端午節與春節、上巳、中秋、重陽、臘日一道成為古人生活中“燕游山水,以宣樂意”的重要節慶。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競渡曲》中生動描繪了發生在湖南沅江的龍舟競渡,在彩舟氣勢磅礴競相飛渡的場面之余,他還留意到圍觀群眾:“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彩旂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人潮洶涌中激蕩著老百姓的真性情。到宋太宗時期,競渡成為一種水嬉活動,時間不再限于端午,而是從每年二三月就開始舉辦,宮廷競渡的地點主要在金明池,此時“大堤士女立如堵,樂事年年動荊楚”。《金明池爭標圖》藝術再現了官方競渡游人如織的場景,這種風氣一直延續至南宋時期的西湖競渡。宮廷好競渡,這種風尚也導致競渡在全國大范圍內開展。明清竹枝詞也多見描寫端午熱鬧節慶的場面,“亦從江畔買輕舟,兒女紛紛上舵樓。貪看風光總冒險,浪花如雨撲人頭”。

端午節慶更少不了人倫親情。“市上家家盡掩門,觥籌交錯笑聲喧。”“萬家杯酒慶中天,蒲劍常同艾虎懸。”“門前犬吠關心甚,知是鄰姑拜節來。”親友相聚、把酒言歡,喧鬧中透著祥和。“姊妹雙雙攜手去,北城游罷又西城。”“城里誰家好女兒,北妝高鬢頗相宜。怪郎急殺出城去,不肯攜儂看水嬉。”姊妹情深、男歡女愛,市井繁華間情比粽香。一首安徽銅陵民謠率真地流露了端午節慶中的郎情妾意:“五月探花端陽節,郎掐青艾姐頭上安,我倆喝一杯雄黃酒,手捧仙桃兩半邊,姐半邊來郎半邊,我二人吃了賽神仙。”端午是交際的節日,情感的相遇。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端午小長假讓我們能夠暫時放下工作,全身心奔向自然、回歸親友,悠閑享受美麗鄉村、走訪祖國大好河山、沉浸感受多元場景、即時消費節日商品。親友間最簡單的一句祝福,接續的是情愛。

“端午安康”雖于史無據,但和端午“蓄藥除毒”的悠久習俗相符。道一句“端午安康”,反映的是傳統藥俗觀和衛護生命理念的延續,折射了當代中國人對和諧共生、順應時序的追求。

(作者:王文超,系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化教研部講師;張峰淏,系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哲學專業研究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四虎|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91久久综合|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欧洲|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