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經典作家??芰⒉?/em>
來源:文藝報 | 閻晶明、卓今 等  2023年06月19日07:26

周立波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作家。他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鼓舞下走上深入中國革命和人民生活當中,汲取創作營養,寫出反映時代變遷和山鄉巨變的小說,成為當代文學的經典。本期著眼于周立波在湖南、上海、延安、東北、北京等生活、學習、工作、寫作的地理空間,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簡要的學術梳理,進一步認識一位為人民寫作的作家的成長之路。感謝學者卓今為本期從策劃到組稿所做的努力。

——主持人:閻晶明

周立波

周立波長篇小說三部曲初版本書影

在上海,追尋“立波”之路

□龍昌黃

上海是周立波走上革命和文學道路的重要驛站,也可以說,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周立波脫離自發的愛國青年的激憤情緒,成長為真正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和革命作家的起點。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求學之時,周立波已濡染大革命的氣息,受到當地共產主義活動的外圍影響。但真正令他有了矢志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投身無產階級革命文藝寫作的自覺的,還是“備嘗了艱苦和歡喜”的10年上海生活。

對于這段既“艱苦”又“歡喜”的人生經歷,既為周立波同鄉,又與其長子長時間共事的研究專家胡光凡,在所著《周立波評傳》當中,提供了一份頗為翔實且可信的記載。

在他看來,周立波在上海所品嘗到的艱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蟄居亭子間的困窘生活,以致不得不撰文、譯書等以維持生計;另一方面是提籃橋牢獄之災。后者既令他數年間失去人身自由,同時也激發了他對構陷者的憤恨。由此,或因旅滬生活的拮據而有志愿擺脫羈絆的筆名——立波(Liberty英語“自由”音譯),也便有了另一重新意。【詳細】

延安,革命圣地的光芒照亮現實

□鄧謙林

20世紀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延安是當時承載著國人的希望和眾多有志知識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周立波在1939年12月到達延安,1944年11月隨同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南征,他在延安的時間雖然只有5年,但是在此期間他的思想得以進一步明確,堅定了工農兵文藝方向。

革命圣地的光芒照亮了灰暗的現實,周立波在長沙一中學習期間就受到了新思想的影響,主張自由、革新。30年代初在上海從事左翼文化活動,并因此被捕入獄。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個人遭遇和社會境遇,讓人深感絕望。正如周仰之《我的祖父周立波》所說,延安當時雖然荒涼、偏僻、貧瘠,生活艱苦,“但它是立波和當時很多年輕人心目中的圣地,是當時腐敗、糜爛、貧窮、無望的在亡國邊沿掙扎的中國土地上的一方凈土”。所以,他在延安找到了歸屬感,他的詩作中充滿樂觀主義精神。

他的抒情長詩《一個早晨的歌者的希望》,鮮明地反映了從國統區到達延安后那種愉悅昂揚的心境。這里的生活“有很多美麗的東西”“真誠統治著人境”。在《我們有的一切》中,他直白地宣告,憂愁、饑餓、鞭子嚇不到我們,“我們有一切……不但是希望,不但是芬芳,不但是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溫暖”。他真誠地熱愛延安,熱烈地歌頌光明,在以后的創作中,也保持了這種明朗的風格。【詳細】

進入東北:革命道路與文學追求的雙軌同向

□王瑞瑞

東北對于周立波來說,既是實現革命理想的熱土,又是滋養文學根芽的沃野。他用行動改變東北工農的生活,用文字書寫他們的心靈世界。周立波的社會活動和文學實踐與內心深處堅不可摧的革命思想緊密相連。南下北上期間,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轉變。通過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他確定了自己的革命目標和文學方向——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

如果說“隨軍南下”是周立波第一次對中國革命的深度介入,那么“進入東北”就是他響應革命號召實踐革命理想的鮮明體現。抗戰結束后,東北地區的戰略價值凸顯,1946年7月至9月,中共東北局發動約一萬兩千名干部下鄉開展革命工作,周立波是其中一員。

同年10月25日,他奔赴松江省元寶鎮(今黑龍江省尚志市)進行土地改革運動,訪貧問苦扎根串連,廣泛發動人民群眾,肅清反動封建勢力,使貧雇農獲得了應有的土地,取得土地改革的勝利。1947年5月,周立波調至松江省委宣傳部工作。【詳細】

茶子花香逸三湘

□劉啟民

“鄧秀梅趕到清溪鄉,天色還不晏,家家的屋頂上已經飄起了灰白色的炊煙。”《山鄉巨變》里鄧秀梅那樣新鮮、欣喜的心情,帶有著周立波自己的生命痕跡。正如鄧秀梅初來清溪鄉,1955年的秋天,周立波攜夫人和小女兒,從北京市遷到了湖南益陽郊區桃花侖鄉的竹山灣,重新回到了闊別20余年的家鄉,迎來了生命的金秋。他不僅親自參與益陽農村的農業合作建設,在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作中收獲了“康健的、無掛無礙的”甜蜜生活,更是在深入農村生活的選擇里,得到了生活經驗的深深滋養,迎來了創作的豐收?!渡洁l巨變》《禾場上》《山那邊人家》《蓋滿爹》《卜春秀》等都孕育于這一時期。

《山鄉巨變》分為正篇與續篇,周立波一邊參與合作化生產一邊寫作,從1956年6月動筆,寫到了1959年的冬天。小說正篇從縣團委副書記鄧秀梅入清溪鄉開始寫起,展現干部們組織、動員農民入社的過程,寫到常青初級農業社的成立。續篇則展現常青社轉為高級社以后的生活面貌,呈現出合作化運動中的路線斗爭與敵我矛盾,最后以歡慶豐收的結局來收束全書。該書之所以面世60余年來廣受讀者歡迎,跟作者用真情和匠心塑造的小說藝術風格有關。濃郁的生活氣息、清新的泥土芬芳、明麗的地方彩色,都讓小說馥郁著南方山鄉的水靈質感。在雅致秀麗的山水景致中,點綴著活潑鮮亮的湘民風俗,躍動著人們在合作化運動中自由創造、幸福勞動的蓬勃生動的時代氣氛。【詳細】

北京生活 匆匆過客

□卓今

周立波在北京的生活經歷、創作經歷、作品整理,包括他的精神生活、思想動態等研究都還很欠缺。新中國成立以后,周立波在文化部中央文學研究所工作,兼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他在北京生活的時間短暫而倉促,從1949年至1979年30年間,在湖南占多半時間,期間兩次遷入湖南,再回北京已經病痛纏身。第一次是1955年10月全家遷入湖南,1958年8月回北京。1962年與康濯、柯藍等10位作家聯名發表《立即行動起來,到工農兵群眾中去!》的倡議書,同年冬天再回湖南,綠化荒山,開春造林。1966年遭到迫害,身體每況愈下,1973年10月才回北京治病。1977年平反,兩年后即病逝。

他在北京期間雖然事務纏身,仍然筆耕不輟。文學創作以短篇小說、文藝理論評論、筆記、訪談、對話、講話為主。短篇小說有《諸葛亮會》《磚窯和新屋》《北京來客》《艾嫂子》《張滿貞》《參軍這一天》《掃盲志異》《新客》《翻古》等10余篇。廣受好評的短篇小說《蓋滿爹》雖然以湖南益陽的人和事為原型,實際上也是在北京創作的。在北京期間還創作了一些散文,如《在金色的秋天里》《會場的一角》《寧鄉見聞》《曾五喜》等。【詳細】

[網絡編輯:陳澤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色99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九七|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色狠狠成人综合色|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色综合天天做天天爱|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