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 推動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國文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藝術家座談會側記
在5月19日在京舉辦的中國文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藝術家座談會上,來自不同藝術門類的14位藝術家代表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結合文藝行業發展、規范、管理、服務和文藝創作、評價、傳播等諸多問題和課題,或分享主題教育學習體會,或建言獻策提出方法和意見,用主題教育成果指導實踐,推動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主題教育中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
“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我注意到系統觀念和人民至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座談會上,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安德明談到,民間文藝的生產傳播方式具有最廣泛的普及性,本身就是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立場。要準確全面地認識對待民間文藝,推動民間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人民立場。
“文藝創作離不開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深入生活。為了塑造李保國這一角色,我到了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去體驗生活,了解到他長期下村里只穿那一件衣服,袖子都磨得露里子了。學生好心說:‘保國教授,給你一套新衣服,西服,你怎么著也是個教授,你得有個樣。’他卻說:‘穿這玩意干什么,穿這個不浪費了嗎。’這種臺詞是寫不出來的,而是生活中生長出來的,這種臺詞才能打動人。”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國視協副主席林永健用充滿泥土氣息的方言還原著劇中人物的臺詞,表示正是生活真實給了自己鼓舞和啟發。
“我一直在想,怎樣用作品來真正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怎樣用作品做到真正以人民為中心,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創作中心一級編導周莉亞表示,在主題教育中,自己進一步感受到了文藝工作者的擔當,對創作有了更多思考。“通過主題教育和參加座談會,我進一步增強了使命感、責任感,增強了文化自信。對于戲曲藝術來說,就是要努力做到守正創新。”北京京劇院一級演員張馨月表示。“通過不斷學習,我深刻認識到要想在所從事的事業上有所成就,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始終站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從氣象萬千的新時代圖景中找到最具有意義的瞬間,構筑起時代的景深,用圖片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工人日報攝影部主任楊登峰說。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舒楠則建議,要進一步加強政治引領和行業管理,讓所有的藝術家在良性循環的行業環境中創作。
“從高原邁向高峰,看似一句簡單的話,但往上每踏一步,就會面臨‘缺氧’,需要補充大量的養分,需要堅韌不拔的創造理念和精神,因此這是一個不斷修煉自身的過程。更好地與時代同步、為人民放歌,應該深入到每一位創作者的身心之中。”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金恪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希希結合創作談到學習體會時說。
在行業專業實踐中聚焦發展、促進繁榮
文聯是文藝工作者之家,文聯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廣泛深入參與。參與座談會的藝術家代表活躍在文藝創作實踐一線,積極參與和支持文聯協會工作,對于文聯組織如何更好地發揮兩個優勢,他們最有感觸也最有發言權。座談會上,藝術家代表結合主題教育心得和從業體會,紛紛建言獻策,對進一步推進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表達了新的期待。
中國影協理事、百盟(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演員顏丙燕表示:“在參加中國文聯首期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高級研修班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研修班聚集了文藝界各個門類的同仁,讓我們能夠博采眾家之長、打開工作思路。”她建議進一步創新豐富工作形式,帶動更多的年輕演員深入生活、開拓眼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曲藝團有限責任公司演員楊菲表示,中國文聯對青年人的扶持政策和力度非常到位,希望今后能夠加大對扶持項目的后續宣傳和推廣力度。北京雜技團黨支部書記、團長,北京天橋雜技劇場總經理楊敬榮介紹:“近5年來,我們單位參加文聯系統的各類培訓超過150人次,這些教育培訓提升了我們的政治理論素養、道德素養和文藝素養,提高了創作能力、管理能力。”他建議,今后能夠擴大培養項目參與人員覆蓋面、增加經濟管理類的內容比重。
“我從一個‘流浪的小孩’和‘北漂’,到今天能夠作為新文藝群體的一員參加這次座談會,我感到很光榮。除了自身的提高之外,更多的是我找到了家一樣的歸屬感。”北京樂海飛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作人、制作人李凱稠對文聯組織的關心扶持充滿感激。他的視點聚焦新文藝群體的從業迷茫,談到了音樂行業中數據不透明、權益不公平以及非專業流量明星替代原創專業歌手參與大型活動、舞臺呈現水平下降、市場發展不協調等現象,建議成立相關管理協會,維護音樂工作者的權益,讓音樂市場更加公平健康有序地發展。此外,林永健也提到,要進一步拓寬完善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工作,讓從業者更有歸屬感和榮譽感。
從行業和專業建設的角度,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美協民族美術藝委會主任殷會利介紹了中國美協成立民族美術藝委會的情況,認為這對于更好地組織藝術家推動民族美術發展、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張冰介紹了中國書協等單位前不久主辦的“簡牘的世界:湖北先秦與秦漢簡牘考察”活動。在他看來,“這次調研活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看一看、聊一聊、走一走,而是蘊含著中國書協的一個宏大愿景——通過激活文博書法相關資源,引導有溫度的時代審美,不僅讓人民群眾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轉化的成果,而且是一種展覽模式的改革創新,有利于提升當代書法創作的學術品質”,值得進一步總結經驗、挖掘拓展。“新時代,我們的文化自信明顯提升,但理論創造仍有欠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劉大先建議,應進一步加強和鼓勵我國本土的理論創造,更好地發揮文藝評論在人民群眾中陶冶心靈、凈化情操、振作精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