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山西文學》2023年第5期 | 鄭志東:中國有個段笏咀村(節選)
來源:《山西文學》2023年第5期 | 鄭志東  2023年05月10日08:16

那個秋夜,王建設無可奈何。

晉西北神池縣東湖鄉段笏咀村里清冷的月光在王建設身后留下剪紙般冷清的影子,人影互動,移動徘徊,蹣跚往復……只要自己身子硬朗,他就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但是,孫女學費必須得交,最終王建設還是硬著頭皮敲響鄰居的家門,第一次向別人提出了他難以啟齒的請求。

這個性格倔強的男人,本不想這樣做,更不想讓人瞧不起。兒子去世后瀕臨絕境的他,不得不放下恪守多年的尊嚴……

如今,5歲時就沒了父親的孫子王佳浩,已是14歲的神池三中初中生;14歲時就沒了父親的孫女王佳欣,已是23歲的遼寧科技大學的本科生。

孫子孫女總算沒有失學,并且長大成人。當東湖鄉、段笏咀村的干部家訪知情后,就主動幫助王建設給兩孫子辦理了低保和醫保,并協調縣教育科技局讓這兩個讀書的孩子享受到教育補助,解了王家的后顧之憂。每當說起這些,王建設老兩口總是老淚縱橫。

王建設老兩口心里滴血,無同感者,無法體會……

記者向村里人問起王建設的情況。從話語里和眼神中,我明顯感覺到,村里人對老王深表同情和敬意。

置身小村,王建設這個人與段笏咀這個村的故事,成了這篇報告文學的主要內容。王建設似一粒干癟的種子,又種在貧瘠的土地上,遇上大禍大難,沒人認為他這把年紀能再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他卻在人們的懷疑下,拼命扎根,悄然生長希望。王建設沒有妥協,而是奮力與命運抗爭,他的故事不應該泯滅在塵埃里。

禍不單行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自小生活在神池大風口下的王建設天生就不懼寒風,他每天下午1點準時把羊群趕到段笏咀村口的草坡上至傍晚5點日落才回家,其間他總要舉著羊鏟子高聲吆喝幾聲,與羊群互動來提振一下幾乎麻木的神經。高處山風雖不停呼嘯,但太陽沒落山前,仍舊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冬至后,神池最低氣溫零下23度,棲落在電線上的山麻雀哆哆嗦嗦,閉眼把頭埋在自己的羽毛里取暖,王建設穿著羊皮厚皮襖也不覺得太冷,趷蹴在山坡上一支接一支抽煙打發著時光。他習慣了這種生活,況且親身經歷過兩次人生大難的他,這點苦又算得了什么?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兒子沒出事前,王建設一家人居住在神池縣東湖鄉段笏咀村其樂融融,生活幸福。誰料人生無常,世事難料,厄運悄悄降臨。

王建設1956年3月出生在太原。他父親王勝圖,祖籍應縣北樓口村,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是個老八路,也是神池縣東湖公社的離休干部,享年87歲。王建設3歲時隨父親工作調動(1962年壓市屬戶)來到神池。他7歲上神池城關完小,13歲在楊家坡上初中,15歲在神池羊鼻梁上高中,18歲高中畢業后到東湖農機站工作,一直到25歲。從25歲來段笏咀村開拖拉機,一直開到農業包產到戶。王建設家里兄妹5人,他是長子,父親在世時,常教誨他,當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樣子。老大時時處處要給兄弟妹妹做榜樣,父親退休時,有能頂替安排子女正式工作的一個名額。王建設就把工作讓出,頂了三兄弟。后來,受疫情嚴重影響,搞旅游非常不順的小妹王建英每當說起這件事,就開玩笑,怪大哥王建設偏心眼兒,有公家飯碗,讓男不讓女。

身為農民,王建設十幾年來種地,受死累活也掙不下多少錢。他腦子靈,手腳勤,2002年,他丟下種地農活,決定到離村不遠的西口子村去開個飯店。

民以食為天,飯店開在崞水公路邊,這里車來人往,一干就是12年。老王兩口子為人厚道,除了讓過路司機吃好喝飽,還義務守護車輛安全。王建設有幾天不在,張桂萍一個女人家張羅飯店。晚上碰見個偷大車汽油的小蟊賊,小蟊賊白天就瞅下盤子,知道店主是個女人,毫不懼怕。張桂萍就跟小蟊賊商量,“你得活,我也得活,你在這里糟害下,沒人來我這里吃飯,我也不好過。你說是不是?”她邊說邊從身上掏出200元錢塞到小蟊賊口袋里,讓他別再來作惡。這個蟊賊果然再沒有來。遇下雪天,半掛車不能上路,司機們就吃住在老王飯店。那天晚上,老王發現有人偷半掛車上的汽油,披上衣服,操起木棍,出去阻止。三個偷油人威脅老王,“老家伙,識相點,別多管閑事,小心砸爛你攤子”。老王聞言,勃然大怒,“我見閻王爺的歲數啦,還怕你三個小蟊賊。”他邊吼邊揮開木棍拼老命舍力爭斗,要趕走偷油賊。畢竟邪不壓正,做賊心虛,見老王動了真火,這三個蟊賊有點招架不住,只好灰溜溜地倉皇逃跑。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贏得了司機們的信任,大家都愿意到老王飯店停留吃飯。生意紅紅火火,開飯店使他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重金”。2012年,手頭有了余錢的王建設,又和兒子王晶合計,父子倆決定合伙養大車跑運輸,那時候,這個行當賺錢又多又快,家里的生活日漸改善,生活幸福美滿。那時候,王建設家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時候,全村里就王建設家養的一輛小車,兒子開著全村首輛小汽車還給眾人娶媳婦送親朋,很是風光。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云,上天似乎有意作弄,跟王家人開了兩個特別嚴重的“大玩笑”。大利潤包藏大風險,2014年國慶節期間,王晶開著大車在定襄拉煤路上,出了意外車禍撞死個人,事故要賠償對方80萬元。王建設除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仍有缺口。兒子就找親朋借,向銀行貸款,及時賠給對方后,王家的生活一下子跌落深淵,外債累累,因災返貧。

老人們常說,每個人家門口都立的個五尺了,盤量你的了,叫你吃一斤,多吃不了一兩。吃進去也得吐出來。王建設老婆張桂萍說,她家就是這樣,沒掙下50萬,卻賠進去80萬,加之她生病,沒人做飯,王建設關門不開飯店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屋漏又逢連陰雨。2014年,王家的車禍外債還沒還清。2016年正月初四,37歲的王晶又出車禍,丟下媳婦高梅梅和一女一兒。種糧大戶劉震和賀玉堂聞訊,趕緊前去安慰,當下借給王建設一萬元讓他料理兒子喪事。白發人送黑發人,王建設老兩口心如刀絞,淚如泉涌,精神幾近崩潰。家里能變賣的都變賣了,看著空蕩蕩的三間破屋,再看看還沒長大的孫子孫女,一度就想尋死,不想活的王建設猛然悟到自己還不能倒下,去的去了,活著的還要繼續活著……

人生總是充滿不測。別人養兒防老,王建設非但沒有這個福分,還得養兒還債。兒子生前還欠下別人40萬債務……兒雖死,為父卻不能抹桌子,子債父還,人格作證。王建設對老伴說,既然叫人,就得像個人樣了,決定兒債父還,否則他良心難安。關閉飯店,生活純粹沒了著落。那個時候,王建設確實是走投無路了,好在老家留得幾分沙梁薄地,還不愁沒柴燒。只好返回村里重操舊業種地,久棄的爛家破窯,墻皮脫落,塵土一指厚,王建設家人吃飯時,用床單遮住才不至于掉進飯里。入冬炭貴拉不起,就湊合著用莊稼秸稈焚燒取暖……

心里流淚,度日如年……這種心苦身窮難熬的“灰日子”,不知何時才能到個頭?

兒不在了,一切都變啦,曾有段日子,他和老伴真的不想活啦。全家5口人,全朝60多歲的老王說話,擔子重如南嵩山。老婆張桂萍62歲,原本是家里的大半邊天和大受苦人,但自從兒子沒了,她生了場大病,腿疼厲害,常年藥不離口。桂萍原來190斤的身體,現在130斤,體重減輕60斤,人也沒記性了,再也受不行了,再也頂不上用了。

母子連心,父子連身。王建設兩口子自從兒子沒了,幾乎萬念俱灰,還哪有活的心思?2014年至2016年,三年心灰意冷,人沒精神,啥也不想干啦。生活跌落到谷底。那時候,王建設心里滴血,嘴里反復就念叨這幾句話,“人沒啦!錢沒啦!老兩口這把年紀了,再活多少年是個夠?活著又有什么意思?”事實是,人沒啦,錢沒啦,干脆不做營生啦,但嘴也糊住了,過去一日三餐,頓頓因時按候吃,這三年一日兩餐成了便飯,飯里僅放點鹽,三年不知肉味啦……

人財兩空之際,正趕上孫女上大學。王建設有個女兒遠在外地工作,遠水解不了近渴。王建設只好把房賣了籌夠上大學的費用。放不下孫子,王建設強打精神,憑著壓不垮的脊梁拿起鋤頭抓起糞筐重歸土地,種地從不輕松,主勞力要靠王建設,妻子僅能幫點小忙。

汗水與淚水交織,心痛與身疼相伴,是兒子從車禍出事到車禍離世后三年間,王建設兩口子當時真的心路歷程和實的生活寫照。

絕境重生

村子雖小,卻很出名。

故土情深,從老輩人嘴里王建設知道了生活多年的段笏咀村的一些傳說。

段笏咀村歷史文化悠久,始建于明初,距今有650多年的歷史。清朝康熙《朔州志》殘本和1936年重印雍正版《朔州志》記載,1946年以前段笏咀隸屬朔州。明朝初年,村子不叫段笏咀,后來村民為了紀念一位戰功卓著的段將軍,遂將村名改為段笏咀。又據考,村北面是洪濤山的余脈,先東西走向,而后南北走向突然中斷,“斷”出一個“笏板”狀的地形來。段笏咀村名由此得名。又有來自“斷笏咀”的諧音一說。1946年朔縣將西南部的九姑、丁莊窩、段笏咀等11個村劃歸神池縣。

“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家家窮,戶戶困,貧困落后,曾是王建設和許多村民對過去村子的深刻歷史記憶……

如今位于神池縣縣城西北6公里處的段笏咀村,國土總面積9236.6畝,耕地6391.36畝,林地面積2317.24畝,全村193戶430人,黨員19人,村“兩委”成員9人。常住戶75戶174人,村民人均收入由2012年2568元提高到2022年14322.4元。靈河高速、神岢高速公路就在村邊,神朔鐵路橫貫村中,交通便利。王建設家種的谷子、玉米、小雜糧,也是村里的主要農作物。

村是靠山,土地是根,即便跌落人生低谷的王建設,仍然慶幸自己是這個村里的一個村民。就在大災大難讓王建設一籌莫展的時候,時任神池縣人民政府縣長孟宏斌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占錄等人來到王建設家中,縣、鄉領導坐在王建設家的炕沿上,和老王兩口子拉家常,解心結。縣領導深入淺出,入情入理地告訴王建設,習總書記要在全國抓精準扶貧工作,就是要讓全國很多像老王這樣的家庭擺脫貧困、發家致富,并且有好多的惠民政策幫助人們摘掉窮帽子,過上富日子。王建設一聽這話,打起了精神,緊緊握住孟縣長的手,一股腦兒把自己這些年的困難,和今后怎過日子的一些想法和盤托出。陪同縣領導一行的東湖鄉黨委書記田江波詳細地把王建設說的都記在了隨身裝的小本子上,拍著他肩膀鼓勵他振作起來,安慰他有了困難,鄉政府會幫助解決。讓他困境中千萬不能一蹶不振死心躺平,精準扶貧的大好環境足以扭轉王建設的個人絕境。

王建設從領導們口中第一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名詞,似懂非懂,不求甚解。村支書劉震給他從村委會找來一堆報紙讓他閱讀領會相關精神,以滿足王建設無論干甚事總愛刨根問底的興趣。王建設從小就愛聽個廣播愛讀個報紙,久而久之竟養成了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如今聽到的,看見的,貼身感受的,使王建設逐漸明白知曉了“精準扶貧”是咋回事兒。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2017年初春,村支書劉震幫助王建設賒上開春用的6千元化肥、種子、地膜。其后,又給他擔保賒回15只土羊。駐村第一書記張倫三番五次來到家里,經常坐在炕頭上和老王嘮嗑,依據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協助王建設安排一年的脫貧規劃。

王建設不笨,縣鄉村干部語重心長的開導,確實使老王在精神上卸下失去兒子的沉重枷鎖,重新燃起生的希望,樹起了生活的信心。近幾年來一直消沉的他,猛然感悟到精準扶貧就是幫自己扭轉絕境。他心里盤算,自己人老不中用,年齡已大沒人待見,國家扶一把,自己萬莫錯失良機,必須振奮精神,努力一把。

春光明媚,暖意融融。2018年4月28日是王建設終生難忘的日子。那天上午,時任忻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義青來到神池縣段笏咀村開展走訪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先后來到王建設、宗建邦等5戶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家庭收入來源,主要致貧原因。陳義青要求隨行的縣鄉村領導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要高度關注貧困戶的生活,建立健全長效幫扶機制落到實處。孟宏斌要求鄉干部親自領上張桂萍去醫院檢查看病,鄉領導當場拿出光伏發電和養羊產業幫扶措施,當著王建設等人的面,給他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窮在深山有遠親。王建設的特殊遭際,引起黨和政府的特別關注。陳義青在王建設家中走訪待的時間最長。當陳義青聽到王建設通過外地工作的閨女推銷神池的小雜糧,既便民又利己時,直夸他腦子活泛,是個致富好典型。當陳義青看到王建設住在破窯爛院,當場決定幫助他修繕。她希望老王要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努力改善家庭生產生活條件,早日實現脫貧致富。臨走的時候,陳義青又叮囑張桂萍保養好身體,并留下電話,要她有困難及時聯系。同為女性,皆為人母,張桂萍覺得陳義青沒半點官架子,問長問缺,還分兩次給了共計1000元的慰問金,讓她購籽春種,讓她過年買些吃吃喝喝。

這幾年,在王建設夫婦的記憶中,中國航信在神池縣扶貧的掛職副縣長宗深,一過村里就給他家拿些米面油。宗深還主動加上張桂萍的微信,讓她有困難盡管吭聲。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占錄和王建設常有來往,相處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王建設每當有自己解決不了的事,就直言相告楊部長,楊占錄總是認真傾聽,迅速解決。楊占錄每次慰問王建設后,總要對老王說句,“進了城,你就來哇”。王建設常因交下這樣實在的幾個“當官”朋友而覺得無比欣慰。

“每天看著陽婆(太陽)出來,我就知道我還得活下去。”王建設說這些話的時候,飽經滄桑的臉上,笑容卻真真切切,憂郁的眼睛露出一絲希冀。

段笏咀村脫貧攻堅步入了神池全縣決戰決勝的第一方陣。當時該村像王建設60周歲以上的34戶貧困戶因不具備貸款條件而無法享受光伏項目扶持。駐村第一書記張倫積極向所在單位忻州稅務局爭取墊資57萬元,為60周歲以上貧困戶解決了所需資金。這是神池縣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2017年7月18日,段笏咀全村戶級光伏電站建成投產,從這日起,王建設在內的全村貧困戶便開始領到了該扶貧項目的分紅款。

農民是現實主義者,只有見到好處,才肯落實去干。來段笏咀村的各級干部,實事求是真幫實扶,他們針對多數村民手里閑錢不多,投資困難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因村選項,切實緩解了像王建設一樣貧困戶的投資壓力,實實在在減輕了他們的負擔,促進他們輕松生產。多件惠民善舉確保了王建設等人的利益最大化,老百姓人人拍手叫好。

白羊翻身

人生如夢,發生在王建設身上的樁樁件件好事情和壞事情,仿佛就像在夢里。

土生土長的王建設,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這個山溝旮旯的老農民這輩子居然會在CCTV露臉,可事情就是這樣真真切切地發生了。

究竟是王建設沾了白生生的羊兒的光?還是王建設為了子孫,一心養羊,苦心謀生的舉動感動了上蒼?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反正CCTV片名為《一村一寨總關情》和《村里有群“混血羊”》兩檔節目中講述山西省神池縣段笏咀村購買先進育種技術對肉羊進行品種改良,脫貧有力,振興有效的故事,王建設都是“頭號主角”。

接受神池縣融媒體記者采訪的央視編導郭衛星、王國偉和攝影師董大剛,他們這樣描述這個事情:王建設作為全國各地普通農民的一分子,有其不普通的一個人生故事。這正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基本元素。2017年,他們這個攝制組,一開始承接的是中宣部《紀錄中國》項目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點項目《承諾》拍攝的大型扶貧紀錄片,其后在攝制過程中領導們覺得貫穿王建設的故事作為一個村的變化去展現更適合中宣部立項的紀錄片《一村一寨總關情》的內容要求。后來因為故事好,央視決定再單獨拍攝一集總臺農業農村頻道的欄目《三農群英匯》,片名為《村里有群“混血羊”》。

王建設小時候就喜歡羊羔子,受益精準扶貧這一好政策,靠羊助力又走出了人生絕境,白胖胖的喜羊羊渡他家過大難,翻大身,由“大敗興”到“大走運”。冥冥之中,人和羊結下了難解之緣,留下了精彩故事。

神池縣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部的黃土高原,是華北地區海拔最高的縣,也是全省第二養羊大縣。荒山荒坡多,適宜放牧養殖。以羊為主的養殖業是神池縣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歷史經驗證明,以羊助農增收,可行有效。神池縣政府購買先進育種技術,對全縣肉羊進行品種改良。在國家稅務總局忻州市稅務局派駐到神池縣段笏咀村的第一書記張倫的申請下,段笏咀村有幸成了該縣的第一批試點村。

羊是神池百姓祖祖輩輩都在飼養,且賴以生存的主要畜生之一。兒沒了,錢沒了,王建設在資金極度短缺的困境中,2017年初是村支書劉震幫助他申請辦理了扶貧養殖貸款6千元,興建羊圈舍,又從金土梁支書換生子手中賒欠購回14只大羊和1只小羊,才孕育起新的生存希望。

王建設年過半百,明白知識是致富源泉的深刻道理。兒子歿后,他的視力直線下降。他白天太忙沒有時間,晚上眼睛看不清字。每天晚間就讓孫女給他讀《科學養羊》,增長養羊竅門。畜牧局的人們看見老王愛學習,還給他送來不少畜牧方面的科普讀物。

王建設起先就靠著養羊來打鬧基本的生活口糧和日常開支。2017年王建設抓(鬮)如愿領到了縣上免費給特困農戶的2只受孕母羊。這一年4月,他還通過扶貧貼息貸款擴大養殖總量,參與了神池縣紫云牧業養殖合作社的借母還羔扶貧模式,又領到12只50斤重的母羊羔回家飼養。

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穩定農民持續增收不走過場,2018年,神池縣政府為老百姓利益著想,及時推出了老病羊置換妊娠“湖羊”和“杜湖公羊”的新政策。當初段笏咀一些村民最早養殖的第一批杜湖神羊,在出生后的第四個月,達到了出欄標準,政府就以高于市場每斤2元的價格開始回收公羊,去年置換,今年就賣,確實是致富的穩定來源。老王十分羨慕早入此列村民的收益。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羊咩人吵,交易紅火。張倫為激勵王建設養小羊掙大錢,就第一時間把下次置換羊的好消息告訴了王建設,并專門帶他來到收羊換羊現場。王建設作為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張倫的好心勸說下,他毫不猶豫地作出了置換選擇,用自家的4個老母羊置換了4個優種“杜湖羊”。

王建設打小就知道“綿羊”“山羊”,但“杜湖羊”這個名字,新鮮又陌生,后來才知道這是外國人讓先生的“杰作”。

原來,這個讓先生是山西省外國專家局邀請的業內知名遺傳育種專家。讓先生通過冷凍胚胎移植和凍精腹腔鏡人工授精技術,將澳洲純血種杜泊羊和中國湖羊進行雜交,繁育出了新羊品種。當地人就給它們起了個新名字叫“杜湖羊”。

讓先生不僅是資深的羊專家,也是關心政治的人。他覺得中國扶貧項目,是一個非常宏大造福人民的好項目。作為國際友人,他能憑借一技之長在異國他鄉服務,頗感榮幸,十分樂意和樸實的神池農民打交道。他覺得自己親手培育出的新品種“杜湖羊”就像他的孩子,能夠讓千千萬萬個類似王建設一樣的普通中國農民受益,他有滿滿的成就感。讓先生通過翻譯告誡王建設等村民,必須得有養羊的科技意識,提高養羊技術水平。

神池縣畜牧獸醫中心主任侯聯斌在置換羊發放會上對王建設和鄉親們還特別強調兩點,一是一定要分群飼養,杜湖羊喜歡靜,不能與土羊在一起圈養。二是,千萬不能放牧。要求大家按著這個標準來飼養。

年齡和經歷的關系,使王建設聽進去一半,忘了一半。他覺得,羊不難養,這些身邊的羊羔子,怎養怎像。哪有那么多的說法?王建設嫌麻煩,就一起圈養,這可急壞了張倫。

張倫苦口婆心對王建設說,這會影響杜湖羊的生長,照你這樣喂,弄上20年也不行,科學道理你怎能不聽?

王建設心里嘀咕,自己的土經驗難道就不是科學?前幾天,自家一只大羊把小羊腿壓斷了,王建設就是用土辦法把小羊的腿吊起來,這實際上就是牽引,很管用,不僅小羊的骨頭恢復長好啦,還行走自如。他反問張倫,這是不是科學飼養?百姓的經驗難道沒有說服力嗎?

張倫說,一碼事歸一碼事,土辦法要保留發揚,新的技術也需要接受。張倫的那一套說法,王建設覺得要用事實去印證才有說服力,所以絲毫沒有改變飼養方式的跡象。王建設有個老主意,村里老年人喂了一輩子羊,都是這樣做的,能有什么不好?老百姓的固執倔強無知,的確讓張倫有些頭疼。

張倫是個很有思路的好干部,他遵循一果多因的辯證思想,不厭其煩地去改變王建設等人的固執觀念。科學勝于爭辯。幾個月后,誠懇接受聽勸的段笏咀村三個養殖戶家的杜湖母羊陸續產下了多胎羊羔。王建設養的杜湖羊,卻沒多產下羔。養羊就為它下的羔子多,羔子多,收入多,賺錢多。在張倫精心監管和勸導中,在事實面前,王建設和一些村民終于改掉了往日的飼養方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狀元。隔行如隔山,養羊學問非同一般。因母羊一胎生育多,導致母羊面臨死亡,羔羊軟站不住。這個棘手問題又擺在了王建設和張倫面前,有什么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嗎?

神池縣杜湖羊繁育基地是王建設常跑的地方,他這里有熟人,人家有技術,肯定會有解決的方法。王建設從翻譯口里得知讓先生除了相關育種技術服務外,還在培養一批相關技術人員,獸醫王軍偉有幸成了他在中國的第一個徒弟。

王軍偉每次總是熱情地接待這個同姓的家人。在王軍偉眼里,有鉆勁的農民,才有素質,何況一姓,五百年前就是一家,所以對王建設高看一眼,并混熟成友。

王建設這次向王軍偉反映,杜湖母羊下的羊羔子,站不起來。小王就去老王家查看發現,老王喂羊的飼草飼料單一,光喂玉米稈子,嚴重缺鈣。小王說,人和牲口一樣,要改般換樣給它“吃飯”,更不能飽一頓,饑一頓的,傷害它的脾胃,長勢不好。小王指導老王,每天必須定時定量飼養,羊才能長好。小王還告訴老王,山西是比較缺錫的地方,缺錫造成羊羔生下就軟,站不起來。自那以后,王建設就在羊產羔的第二天給羔羊補一毫升的錫,補1毫升鐵,配合全鉀料,保證羊營養均衡,長相良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眼看著其他村民家的母羊陸續生產,王建設家的羊卻遲遲沒有動靜,發羊財的愿望還沒有實現,而且還養死了一只。讓先生一看便知,原來是王建設喂羊的飼料豆秸下雨潮濕發霉,病從口入,羊吃了,就出了問題。

王建設自以為是,總以幾輩子人的老經驗去飼養,接連吃虧。王建設的問題其它村民也存在。張倫就此特意請來杜湖羊繁育基地的讓先生免費舉辦培訓班,結合王建設等人的教訓,有針對性地指導專業知識。

針不磨生銹,人不學落后。王建設吃一塹,長一智。經過幾次教訓,他虛心向回神池縣返鄉創業的年輕后生郭三如取到了肥羊的“真經”,膘好主因在于飼料。干草上膘快,而且膻味不重。幾番周折,王建設終于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找到了養殖杜湖羊的最好方法。王建設過去養的羊邋里邋遢,現在個個都長得白白胖胖。

汗水流過有金秋,老把式有了新觀點如虎添翼。2022年初,王建設的養羊規模從原來的30只,增加到了現在的98只,加上60畝地的雜糧種植,一年收入至少有7萬元,逐步還清兒子生前短下同學三寶、四仁、張有中、二生生、武桂林的40多萬欠款。王建設說自己養羊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神池縣在8個鄉鎮都修建了擴繁場,對村民的杜湖公羊進行回收。僅2020年,全縣8萬余農民人均養羊純收入突破5000元。而這一目標,段笏咀村,在2019年年底就得以實現。

……

此為節選部分,全文刊登在《山西文學》2023第5期

【作者簡介:鄭志東,1971年生,山西神池人。中國新聞學院畢業。現任神池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280余萬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天天狠狠色综合图片区| 婷婷久久久五月综合色|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色窝|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色噜噜久久综合伊人一本| 色综合天天综合给合国产|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色婷婷五月综合丁香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是五月综合色狠狠| 99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制服丝袜人妻综合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九色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