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破解美之密碼 傳播中華大美 ——訪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周偉
來源:文藝報 | 路斐斐  2023年03月27日08:12

什么是優秀藝術家?如何發現和遴選優秀藝術家?如何向社會展現和傳播優秀藝術家的精神和成就?2023年新春伊始,一個旗幟鮮明、主旨明確的當代美術家作品展在人民美術出版社(以下簡稱“人美社”)人民美術館舉辦。展覽集結10位由人美社歷時一年認真調研、評選,從繪畫、書法、工藝美術等多個藝術領域遴選出的優秀藝術家作品。遴選標準從藝術與人民的關系出發討論制定,對藝術家藝術創作的社會價值、藝術價值等多個維度進行比較擇選,極具代表性地展現了當下美術創作的時代風貌與國家美術出版機構對當代美術創作“為了誰、依靠誰、怎么做”等基本問題的思考。“發現優秀藝術家”項目從如何“發現”破題,對做好當代美術人才的培養及優秀藝術作品的傳播工作等帶來了許多有益思考。

“給美術界吹去一股‘新風’”

記 者:什么是優秀藝術家,以及如何發現優秀藝術家,這個問題不僅藝術家十分關心,廣大人民群眾也很關注。2021年9月26日,推進新時代美育出版創新暨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談會召開,中央領導同志對加強美術創作和出版人才隊伍建設,出版一批好作品提出了殷切期望。此后不久,一場歷時一年多的“發現優秀藝術家”活動啟動,舉辦此次活動的內在動因是什么?藝術家遴選的標準是怎樣的?

周 偉:在當下時代,到底什么樣的藝術家可稱之為“優秀”?我們對此問題的思考由來已久。從廣義范疇來講,出版社又是一個“媒體”,從專業的視角出發,我們在聯系藝術家方面還能有哪些新的方式?哪些藝術家又是當代真正有價值的?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關注的重要課題,也是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如果從大的方面看,當下美術可以籠統分為院校美術、江湖美術、商業美術、文人美術和群眾美術五大類型。其中院校美術主要包括高校、畫院、創作院以及美術館、博物館等美術機構,按照黨的教育教學體制、方針培養出的藝術人才,他們是主流美術的重要力量。一段時間以來,以“逐利”為特點的江湖美術對主流美術帶來的沖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眾對什么是藝術,什么是好的藝術和好的藝術家的評價標準的混亂。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對審美教育的認識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隨著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大眾審美的要求越來越高,整個社會的風氣、藝術界的風氣也都在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怎么引導廣大受眾認識美、評判美,不管是從黨中央對此問題的指示與關注出發,還是出自專業出版單位對中國美術事業的認識與責任擔當,我們都覺得十分有必要通過這樣一次實際行動來作為對70年社慶“不忘初心”的一種回應。

因此從2021年10月開始,我們迅速成立了由人美社的品牌中心、期刊采編中心、人美融媒體中心、人民美術館4個部門組成的團隊來共同推進這個項目。我們以問題為導向,圍繞“什么是優秀藝術家”等三個核心問題展開了多輪討論,逐步確定了要尋找有社會責任感、有創意、有思想、有引導力的,受人民群眾認可、喜愛的藝術家的活動宗旨以及活動的具體方向、目標、方法、計劃、步驟。在遴選優秀藝術家的標準問題上,經過研究我們概括出了一個“三角定律”,認為優秀藝術家至少應具有三個方面的價值:一是社會價值,即是否具備“人民性”,其創作是不是服務于人民、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二是藝術價值,衡量其作品在藝術史上是否具有獨特價值;第三才是市場價值,當然這一價值的形成機制比較復雜。因此,我們在這三個價值的基礎上又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5條標準,具體包括:堅持正確的導向;弘揚“中正大雅、樸真至美”的“人美精神”;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實踐,弘揚時代精神;專心、專注、鉆研,弘揚工匠精神,追求精致的藝術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有獨到的美學追求等。與此同時,特別提出了評選要主動“破圈”,要做到不論職稱、不論職務、不論稱號,從而真正做到作品面前人人平等。

記 者:今年2月1日至28日,“藝術家精神——優秀藝術家作品展”和“傳神·日新——青年藝術家作品展”作為“發現優秀藝術家”系列活動的收官之舉,展出了10位優秀藝術家的50件代表作與一批優秀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總結這個展覽的意義與成果,您有何感受?

周 偉:“發現優秀藝術家”活動開展的一年中,我們團隊對中國畫、書法篆刻、油畫、工藝美術等領域進行了深入調研,對每位藝術家的作品和藝術經歷進行了層層篩選與研判,其中排除了已經獲得大眾、社會廣泛認可的知名藝術家,而是注重在中青年中“發現”已有一定藝術積累但還不為大眾所熟知的藝術家中進行尋找。最終選出10位藝術家,最年長的68歲,最年輕的50歲,平均年齡59歲。他們大部分為科班出身,也有自學成才的,他們在藝術創作上各具特色,其中中國畫有3人(山水、人物、花鳥各1人),油畫、書法、篆刻、瓷畫各1位,陶瓷藝術有3人,主要考慮到陶瓷在中國工藝美術領域影響最大,大眾最為熟悉,市場表現不錯,也是中國文化的名片之一。3位入選的陶瓷藝術家中,眭龍俊是從事紫砂創作的,技藝非常全面,將紫砂制作、設計、雕刻尤其是陶刻肖像等多種技藝集于一身,而其他兩位陶瓷藝術家也各有特色。對于每個領域藝術家的遴選,都經歷了激烈的討論過程,每次集中評議時都會有幾十位、上百位藝術家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輪流播放以便逐一篩選。我們從藝術家的三個價值出發進行各有側重的選擇,比如入選的天津美術學院院長、工筆花鳥畫家賈廣健,大家認為他的作品在細節中見精神,境界宏闊又貼近生活,在中國畫體現時代生活方面有著持續深入的探索。特別是他有一幅作品很打動我們,《家家都在畫圖中》用花鳥畫的形式體現了當下中國農村百姓家庭的生活風貌,作品自然、樸實,很有細節表現力,比如畫面中的農家書屋細節與隨處點綴的鮮花等等。在油畫家的遴選中,我們最終選擇了“為9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畫像”這個國家項目的領銜創作者、山東藝術學院院長徐青峰。這組畫像不僅形象塑造豐滿,非常契合當下的時代主題和時代要求,而且畫面意味豐富、細節動人,比如在塑造袁隆平的形象時,一改以往常見的蹲在田間的形象,而讓人物站立起來,畫面中袁隆平手中捧著的一把雜交稻上系著的紅頭繩則取材自他與夫人之間的真實愛情故事……可以說類似的這些藝術創作正是因為在同類作品中體現出了較強的且較為獨特的社會價值、藝術價值而最終入選。

此次展覽的又一特色是最后增加的“傳神·日新”青年展部分,寓意著美術創作既要傳承藝術家精神,又要有所創新。我們提議由入選的10位藝術家再各自推薦10件有潛力的青年藝術創作,正好組成了展覽中的又100件作品,分別出自66位青年藝術家之手。他們有的是這10位藝術家的學生或徒弟,有的是他們的同事,這些新加入作品的一個共同特點還是“人民性”,當然,表現方式上會更加大膽、視覺沖擊力更強,更多地吸收了新時代的新元素,特別是在東西方藝術的結合上,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創新表現。通過這個展覽,我們想讓社會大眾看到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的一個基本高度與基本面向。

“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記 者:這一項目對藝術家的遴選、對話再到最終的展覽呈現,體現了一個從向內“發現”到向外“傳達”的完整過程。其中已經結集出版的《藝術家是怎樣煉成的》系列訪談錄是活動的一個重要收獲。作為采訪者,在持續近一年的接力對話中,您有哪些特別的體會?

周 偉:整個活動開展期間,我們在《中國美術》《中國藝術》兩本學術期刊開設了“發現優秀藝術家”專欄,以社長訪談、名家評論、創作心路解析等形式進行呈現。完成這過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收獲。第一次訪談是與書法家、畫家管峻的對話。因為相互比較熟悉,采訪就在聊天式的交流中完成了,中間藝術家談到了很多心得,比如“技法在于練,風格在于養”等觀點,還有對當前書法教育一些弊端的看法,分享了對怎么做好書法教育的想法,這些話題也都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而對藝術界“熱點”問題的討論也成為這一系列訪談問題開掘的一個重要方向。比如在采訪中提出的中國畫到底怎么創新,特別是花鳥畫的創新怎么實現,中國人物畫怎么體現時代精神,在教學上如何去做,美術創作怎么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等問題,在與藝術家的交流碰撞中,一些觀點也得到“印證”,比如對傳統藝術傳承創新的看法,關于西方美術對中國繪畫之影響的看法等。有一些觀念讓我覺得很受啟發,比如中國人物畫家劉西潔講到他在西安美院推行的一種“漫寫”人物(漫指浪漫)的繪畫方式,與寫意性寫生的關系更為緊密;還有自創了千毫皴畫法的焦墨畫家穆家善,他對中國畫的創新思考也頗有見地,等等。

在這一系列的采訪中,知識儲備是我遇到的一個挑戰,比如對劉西潔寫意人物畫的特色的研究,只有在對中國人物畫整個流派、文化的理解基礎上才能對之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才能在對話中激發新的觀點。印象特別深的還有對篆刻家張建平的采訪,因為之前對這門藝術接觸較少,訪談前我專門閱讀了中國篆刻史等專著,對古人關于篆刻的論述及一些文人印史、典型的印譜,還有張建平本人的印譜等都進行過認真研究,對不同門類、不同流派具有代表性藝術家,如齊白石、吳昌碩等人的篆刻,包括徽派、吳派篆刻的特點等我都認真做了學習研究,收獲很大。

另一方面讓我深有感觸的是,藝術家成長經歷中表現出的一些共性。比如個人學習、院校教育和師帶徒等不同模式的融合。不管何種方式,優秀的藝術家總能在不同環境、時機下從生活中汲取藝術養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錦華的成長道路就很有代表性,他出生于陶瓷世家,父親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陶瓷肖像畫家,從父親對他的傳授,到后來他在景德鎮陶瓷廠學習技藝,再到改革開放后去廣東尋求發展,吸收了嶺南文化的特點,在企業做陶瓷設計,之后又到廣東工藝美術研究所做總工藝師,他的整個藝術道路在隨時代的變化中,其藝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最后成為工藝美術大師,退休以后又回到了景德鎮,繼續研究陶瓷畫新的變化。同樣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兩屆人大代表、湖南醴陵的陶瓷藝術家黃小玲,還有在瓷板上用現代藝術語匯表現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的瓷板畫家龔循明等等,他們讓我們真實感受到,優秀的藝術家是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他們的創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記 者:在整個項目進行過程中,曾先后召開過兩次有關“藝術家精神”的社內外專門研討會,在交流碰撞中產生了怎樣的共識?

周 偉:為了總結階段性的經驗,也為未來工作提供理論指導,我們首先在社內召開了一次編輯研討會。會議集合了參與活動4個部門的同志,大家結合工作實踐提煉總結了藝術家精神的核心意義。其中,對于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我也梳理了幾個關鍵詞:一是藝術家對社會事物的“直覺”,特別是感性直覺;二是“抽象”,指藝術家對看到的事物經過大腦加工,概括出事物本質的過程;三是“情感”,意即藝術作品一定要有情感的表現;四是“修養”,所謂“厚德載物”,藝術家一定要用其修養來承載所要表現的事物;五是“表現”,即用什么方式或藝術語言來表現。這五個方面組合起來形成的綜合表現形式就是藝術作品,這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創作脈絡。除了這五點以外,我認為還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一是藝術家在生活、創作中的責任感和幸福感,二是作品表現出來的個性,三是藝術家的想象力、感悟力。總結大家觀點的過程中,我又進一步思考概括出藝術家精神的12個方面:即立足時代、面向未來、胸懷天下、民族情懷、熱愛生活、神居胸臆、積淀豐厚、真情熾熱、展現個性、雅俗共賞、體驗幸福、終身超越。概而言之,藝術家精神到底是什么?從藝術本身來講,最重要的是寫意精神。藝術家的精神世界要通過寫意的方式,通過精湛的技法表現出來,讓人們能夠理解,這就是藝術家的作品,它是寫意精神的“作用”。同時,藝術家精神也是“中正大雅,樸真至美”的“人美精神”等等。這些共識在展覽開幕后同期舉辦的“藝術家精神”優秀藝術家作品展暨主題座談會上,也得到了與會優秀藝術家群體、文藝評論界專家等的肯定。大家一致認為,只有用藝術家精神,特別是新時代的藝術家精神才能引領中國藝術走向新的高峰。結合我對10位藝術家的采訪來看,我認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還是在探討藝術家與社會的關系,藝術家如果不貼近社會、不貼近時代,不隨著時代、社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提高,這樣的藝術就是沒有生命力的,也肯定是會被社會淘汰的,我覺得這是藝術家精神揭示的核心問題。

做好美術出版的“國家隊”

記 者:“破解中華之美的密碼,傳播中華大美,普及中華大美,弘揚中華大美。”70多年來,人美社在見證新中國美術發展的進程中,一直致力于對美的發現、傳播與美的教育工作,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人美社在發揮美術出版國家力量方面積累了哪些新經驗?

周 偉:1949年12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毛澤東主席曾提出“連環畫不僅小孩看,大人也看,文盲看,有知識的人也看,你們是不是搞一個出版社,出版一批新連環畫”。這就是人美社成立的由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只有廣播,還沒有電視,那是連環畫發展的黃金時代,除了連環畫,年畫、宣傳畫也是當時人美社的重要產品,宣傳畫作為宣傳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的重要美術形式有很大銷量,特別是領袖肖像,比如毛主席肖像迄今累積發行量已達到了44億張。所以“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是1951年9月人美正式掛牌成立時就確定的一個宗旨。“文革”結束后的1978年,人美社受教育部委托編寫了新中國第一部中小學美術教材,之后還出版了大量美術專業圖書,給廣大的美術工作者、美術愛好者提供了重要的讀物。特別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們還推出了中國近現代和中國當代名家畫集這個標志性的出版物并一直延續至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響應中央號召,在美育出版方面有了較大突破。我們在大量的長期的理論研究基礎上,出版了全國第一套美育教材,從小學覆蓋至高中,出版三年發行量已達600萬冊。去年開始,我們還出版了“文物之美”系列,也是從小學到高中的一個美育類教材,剛出版就發行了十幾萬冊,成為“大美育”系列里的一個重要出版物。

新時代的10年,人美社發揮美術專業優勢,在配合重大節點的主題出版方面也做了很多成功的選題策劃。比如改革開放40年時,我們出版的一套《春天的畫卷》連環畫,“春天的畫卷”還飛進了北京地鐵,在機場快軌線,有整列車廂都是用“春天的畫卷”來涂裝的。還有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我們出版了連環畫《人民就是江山》;建黨100周年,我們又出版了一套《非凡百年奮斗路》;去年我們還出版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覽作品集”等等,我們力爭在重要的時間節點、重要事件中不缺席、不缺位,用美術出版表現好時代新貌。今年我們又在做五大國家文化公園的連環畫,還將出版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最美奮斗者畫集,用美術作品、美術出版物特有的表現力、沖擊力、影響力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記 者:如何做好新時代的美術出版以助力文化強國建設,人美社當前的主要任務有哪些?此次“發現優秀藝術家”項目的成功運作又給你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周 偉:“優秀的藝術家總是與時代緊密相連,能夠把握時代脈搏和傳達時代精神,其創作對人民群眾以及其他創作者都具有良好的引導和引領作用。”這是去年我們在《中國美術》《中國藝術》兩刊共同開設“發現優秀藝術家”欄目之時寫在開欄語中的一句話。作為這個項目的延續,今年我們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發現優秀青年藝術家”。我們還注意到,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中關于美術的一段表述中,也特別講到要培養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因此這一任務也是我們今年響應“十四五”的一個重點工作。我們準備集合《中國美術》《中國藝術》和《油畫》三本期刊的力量重點推進這個項目,每一期每本期刊都辟專題推出,并和融媒體進行積極聯動。第二件重要任務就是開展“寫意江山”創作活動,中國繪畫的精髓與精神就是寫意,這是它區別于西方繪畫的最本質特征。所以我們想以“寫意江山”為主題,鼓勵藝術家把人民、時代新的精神風貌用繪畫的語言表現出來,這兩個項目目前都已經啟動了,借此也可以再發現一批優秀的美術人才。

今年,人美社已經走過了70多年歷程,未來,“美術出版國家隊”的定位要求我們更好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要能打“勝仗”,就是要在出版經營上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兩個效益的結合,這從根本上還是要靠優質出版物,而其來源又一定是優秀的人才,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所以今年我們全社的20件大事里第一件就是落實“人才工作十條”。我們既要引進人才,也要自己培養人才,這個非常重要。正如70周年社慶時,時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張建春同志提出的,“要有一支懂美術、會創作的編輯隊伍,要促進美術創作隊伍和出版隊伍通力合作,做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經過多年發展,人美社旗下目前已有10本期刊,一個出版單位擁有這么多本刊物在出版界十分少見。近年來,我們立足把每一本刊物都作為一個平臺來經營,從而團結凝聚了一大批同志。比如今年我們面向博物館、美術館的合作也是一個工作重點,出版社的兩本專門期刊《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在相關群體中的影響很大,我們要把這些力量都團結起來。另外就是進一步加強融媒體建設,努力讓融媒體成為我們內容建設和網絡營銷的“龍頭”,我們要發揮好美術出版的專業優勢,利用我們的平臺出版更多高質量圖書和作品,發現更多的優秀藝術家并傳播出去,真正做到發現美、傳播美、培育美、引領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婷婷综合激情五月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丁香五月|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96蜜桃| 色狠台湾色综合网站|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狂狂躁综合|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可观看|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