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舍文學院2022年度優秀學員暨獎學金獲獎名單揭曉
為進一步落實“出優秀作家,創優秀作品”的辦院宗旨,建立學員文學創作激勵機制,完善北京作家梯隊建設,根據北京市文聯工作部署,依據《北京老舍文學院年度優秀學員評選管理辦法》,文學院于今年11月開展2022年度優秀學員申報評選工作,經過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審討論,本著“推新品、出新人、優中選優”的原則,最終評選出優秀學員9名(1名空缺),并在北京文聯網進行公示。
今年是老舍文學院優秀學員評選開展的第三年,與眾多單一文學獎項不同,老舍文學院年度優秀學員評選是對歷屆學員在年度創作成績和創作水準的一次高規格、高標準的集中檢驗。2022年度優秀學員作品在國內文學核心期刊一一亮相,以小說、詩歌、散文等不同體裁、涉足不同題材領域,以文學的名義贏得眾多掌聲和鮮花,并獲得不同層次的重要文學獎項。祝賀所有獲獎學員!
北京老舍文學院2022年度優秀學員暨獎學金獲獎名單
特等獎學金:劉成奇(伽藍)
一等獎學金:孫睿 鄭歡歡(鄭在歡)
二等獎學金:馬雪花(黎巖) 梁小蘭 張慧娟(蘇苔)
三等獎學金:崔君 周衛民 孫海潮(方言)
劉成奇(伽藍)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伽藍在當代詩壇是一個嚴重被低估的詩人,是迄今為止老舍文學院培養的學員中寫作成績最為亮眼的詩人,其詩集《磨鏡記》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提名作品。伽藍的詩具有極強的現代主義風格,他通曉詩歌煉金術,將日常生活經驗陌生化,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找到了恰當的平衡,賦予平凡的事物以終極的意義。其他詩人熱衷于感性表達的終點,恰恰是他的詩歌表現的起點。他善于以理性的光芒鍍亮感性,從詞語的深淵里打撈恰切的字眼,鍛造成自己的詩句。伽藍的詩,接近于百年以來中國新詩一直苦苦尋覓的一種純然的詩。從這個意義上說,伽藍還有較為宏闊的成長空間,具備成為一個大詩人的優異潛質。
孫睿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2022年,孫睿仍集中于中短篇小說創作,他相繼發表了《配合》《摳綠大師》《比薩斜塔》等重要作品,引起了強烈反響。如果說中篇小說《配合》以女足亞洲杯逆襲奪冠為背景,寫出了疲憊的中年人的迷失與新生,那么《摳綠大師》則以影視從業者的行業生活為契機,精準捕捉了“光鮮”生活背后所隱藏的“劣質”真實。這里最值得關注的當屬七萬字篇幅的中篇小說《比薩斜塔》,小說生動體現了孫睿在創作手法上逐步嘗試的從“寫什么”向“怎么寫”的轉變。小說以多視角的敘事形態展開,雜糅了偵探、懸疑和反腐等故事類型,而小說的題眼,那座“斜而不倒”的“比薩斜塔”,則無疑是人性良善的絕妙隱喻。孫睿的小說不乏濃郁的生活氣息,又總能從浮泛的生活中提煉出令人深思的文學主題,加之他求新求變的藝術雄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將不斷為他的作品歡呼和驚嘆。
鄭歡歡(鄭在歡)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在過去的一個評比年度,鄭在歡依然保持著他近年來旺盛的創作力和穩定的上升勢頭。他在《十月》雜志上發表的長篇小說新作《3》,將他對自身留守兒童身份的復雜體認和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懷與思考,投射到三個普通女性身上,通過對她們及其身后三個最底層家庭在1990—2020這三十年間的命運浮沉,探究女性的生命成長,記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鄭在歡式的幽默和生猛依然充盈在字里行間,對普通人命運持續關注夯實著他的文學根基。此外,發表在《中國作家》雜志上的短篇小說《一說就散》也體現出他鮮明的創作風格。鄭在歡的優異表現也不斷獲得主流文學界的認可。2022年6月他榮獲第四屆“鐘山之星”年度青年作家;9月入選首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從王蒙和鐵凝手中接過獲獎證書。他的“現實感”和“想象力”為評論家所稱道,也預示著他在未來可能爆發出更大的文學能量。
馬雪花(黎巖)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黎巖是一位年輕的“老”作家,曾在青年時代展現出文學才華與寫作天賦的黎巖,從醫救世,似乎告別了文學夢,但是文學從不曾離開每個人。在特殊的經驗后,一場始料不及的人類劫難,一次個人病痛,讓作家黎巖的創作涅槃重生,煥發魅力。發表在《人民文學》上的散文作品《深呼吸》突破了人們對醫護人員生活狀態僵硬的想象,在爭分奪秒與死神、病魔搶奪生命的戰場上,黎巖卻觀察到“讓人猝不及防的一種平靜”,那是死亡降臨的時刻,死亡帶來的空白,哪怕僅僅是一個人,文學的直覺,人類的同情心,讓她捕捉并寫下這一刻——搶救病患就是搶救自己,悲憫生命的病痛、尊嚴和消逝,就是對自我最深刻的反思。黎巖擁有特殊的生活,一份文學的富礦,她筆下的每句話都令人心下惻然,讓我們必須直面人們終將遭遇的處境,這樣的時刻,黎巖像一位悲天憫人的天使。
梁小蘭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梁小蘭本年度創作了100多首詩,進入北京文藝網國際詩歌獎年度詩人獎提名榜單,出版詩集《鏡中的塵土》。她的詩素樸、自然、沉靜、內在,她擅長以水墨畫一般淡遠的筆調書寫鄉村的人與事,在平靜的文字下面,跳動著一顆悲憫而火熱的詩心。她的詩不事雕琢,是散文化的寫法,多用舒緩的句子,在恬淡、悠遠的外表下,隱含著生命的疼痛。梁小蘭以清新的文筆書寫自然萬物,信手拈來,出神入化,這種自然之子的身份,使得她的詩具有一種通靈的美。她的詩歌有一類是以濃墨重彩書寫幻想世界的。她虛構出來一個名為撒拉爾的小鎮,呈現了一個異彩紛呈的烏托邦世界,體現了詩人不凡的想象力。
張慧娟(蘇苔)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2022年,蘇苔的寫作題材不斷開拓,作品不只停留在擅長的女性寫作領域,也更多涉及復雜的社會問題,豐富的充滿異域特色的題材背景,以及男性視角為基礎進行的作品創作,很大的豐富了寫作內容。作者在小說寫作的技術上勇于探索與實踐,巧妙運用時空轉換、結構與細節的創新設計和貼切的、個性化的語言進行多種方式的表達,加強作品深度和表現力,令作品呈現出獨特的光芒。本年度蘇苔在《小說月報原創版》等多個文學刊物發表了中短篇小說,并有作品被《小說月報》轉載,作品的質量與數量均有明顯提升。
崔君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在過去的一個評比年度,崔君在發表數量上并不占優,然而在作品質量上卻可圈可點。發表在《收獲》上的中篇小說《狐貍的手套》以兩萬余字的篇幅試圖去洞悉婚姻家庭、兩性關系的秘密,憑借“不可靠的敘述”,以及移植到文學與人性上的“測不準原則”,作者表達了對愛情、異性、他者本質等問題的探究與懷疑,傳遞年輕一代知識女性面對愛情婚姻、及至人與人關系時的猶疑審慎態度。發表在文藝報上的短篇小說《歡樂分裂》與《青年文學》雜志上的散文《此城與彼鄉》也都能清晰地辨認出作者的風格:辯證的、內省的理性思考與曖昧的、細膩的情感表達之間的混雜張力,使作者的自我形象愈加鮮明,也顯示出她可供進一步發揮的才華與潛力。
周衛民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2022年是詩人周衛民碩果豐盛的文學年份,他擔任了魯院第41屆高研班的班長,年度完成詩歌創作100余首,優秀詩作相繼出現在《人民文學》《詩刊》《詩潮》《詩歌月刊》等重要文學期刊上。加油充電后的周衛民詩心明銳,他依然關注生活中的瞬間,水洼中的落日,咀嚼苦丁草被蜇了一下的滋味,肉體上忽然被戳傷的傷口,并以平和沖淡的意象呈現出來,他的語言看似平實,卻精心組織鋪排,詩意盎然。他保持了良好的創作狀態,并開始回想慢慢消磨的一生的意義,迷茫而不悲傷,悵然卻不迷失自我。
孫海潮(方言)
評審委員會授獎詞
作為北京本土基層作家的代表人物,方言寫作迄今已有30年的歷史。2022年,他共發表中短篇小說十三篇,另有散文、評論、紀實和非虛構等各類作品,全年共計有四十余萬字作品見諸各類報刊雜志,可謂產量驚人。此外,他還熱心參與各類文學活動,尤其是他一手創辦的文學公眾號“京西文學”,在這一年里發展勢頭良好,已然成為京郊大地最著名的文學自媒體之一。在方言這一年的文學收獲中,小說《過期老友》以成長之中的友情為線索,以知識與經驗,傲慢和偏見,傷害與和解等多種關系展開敘事,讀來令人動容;而反映月嫂中心生活的中篇小說《青紅造了個白》則顯然凝聚了作者更為深厚的生活積淀,極富生活趣味。總的來看,其未來的創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