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萃取佳作經驗 打造舞臺經典
來源:人民日報 | 邵玉燁  2022年12月23日08:35

舞劇《醒·獅》線上直播吸引340多萬人次觀看;雜技劇《戰上海》線下演出近80場,多輪線上展演,單場觀眾人次達20余萬。近年來,舞臺藝術持續推出展現人民生活、反映時代變革的新作,受到觀眾好評。入選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曹禺劇本獎等獎項的戲劇作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深入近兩屆部分獲獎作品以萃取其創作經驗,我們或可一窺戲劇創作門徑,為推動舞臺藝術創作再攀高峰提供啟示。

保持藝術特色,汲取傳統精華,將當代審美追求注入戲劇藝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在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科技手段助推文藝形式創新的今天,傳承有自的戲曲創作尤需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確保劇種本體特色前提下,創造性地發揚戲曲傳統,提升藝術品位和格調。

前不久獲得第十七屆文華獎的福建莆仙戲《踏傘行》,就美在充分彰顯中國傳統戲曲審美風范。創作者對劇種傳統“珍而重之”,又以現代視角“續寫”老戲,進而賦予劇目現代精神。《踏傘行》脫胎于傳統莆仙戲《雙珠記·逃難遇親》中的一個片段,經創作拓展而成,在表現手法上充分發揮傳統科介、聲腔、鑼鼓點等劇種特點。通過拉傘、拾傘、踏傘等傳統傘功動作,兩位主演把劇中人物的情感表現得細膩入微、淋漓盡致,體現出戲曲表演獨有的高度凝練的詩意美。全劇戲曲音樂使用了莆仙戲獨有的“石獅壓鼓”演奏技法,以及伬胡、四胡等特色樂器,質樸典雅,原汁原味。

文藝的民族特性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標識度。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民族民間文藝和地域文化,同樣可以為當代舞臺藝術注入新的生機。同時獲得文華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歌劇《沂蒙山》歌頌沂蒙精神,講述了抗日革命根據地軍民一心、舍生忘死的抗戰故事。該劇在借鑒浪漫主義歌劇和音樂劇創作技法的同時,將重心落在對民族歌劇傳統的繼承發展、對地方文化的挖掘活化上,風格、結構、唱段設計等方面都富有民族特色,深受觀眾喜愛。人們熟悉的民歌《沂蒙山小調》貫穿全劇并變格使用,同時與竹笛、嗩吶、琵琶等民族樂器相交融,呈現出濃郁的山東地方風情。劇中《等著我,親愛的人》《愛永在》等歌曲廣為傳唱,并走入專業藝術院校課堂,成為教學曲目。廣西彩調劇《新劉三姐》則傳承弘揚了廣西歌圩文化,在保留經典唱腔旋律和地方特色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辯證地闡發了“詩與遠方”的主題,塑造出新劉三姐形象。

打破思維定式,拓展表現空間,深厚意蘊與創新表達彼此賦能

當前,舞臺藝術新作數量持續增長,體現出蓬勃的創作活力和創造熱情。同時也有一些作品題材同質化、情節雷同化,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如何突破這一瓶頸,近年來一些舞臺藝術獲獎作品提供了有益經驗。這些作品在主題上深入開掘、在敘事手法上創新表達,既立足藝術本體又博采眾長,呈現出更有質感、更有創意、更為多樣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舞劇在這方面的成績尤為亮眼。過去,我們一般認為舞劇“長于抒情、拙于敘事”,但《永不消逝的電波》打破定式,用獨特的編導創意、舞美設計和精湛表演,融匯電影蒙太奇等手法,成功講述了一個復雜精彩的諜戰故事,成為紅色題材的現象級作品。舞劇《只此青綠》則另辟蹊徑,通過人物的交錯敘事、情感的古今交融,賦予宋風雅韻以新的想象力和生命力。此外,這部劇的出品模式也富有啟發:出品方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人民網分別是專業的文博單位、文藝院團和權威媒體,三方攜手,各展所長,推動作品“美出圈”“火出圈”,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卷人”和“傳薪者”。

一些戲曲、話劇作品也邁出守正創新、多元融合的步伐。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傳承紅色文化,舞臺呈現上既有贛南采茶戲傳統的矮子步、扇子花、單水袖,又化用皮影、民樂小樂隊多種藝術元素,提升了舞臺表現力。話劇《三灣,那一夜》取材于1927年“三灣改編”,不同于傳統敘事,該劇僅聚焦一個晚上的一次會議,三條線索交錯并行,創造出重重懸念,把故事呈現得風云跌宕、引人入勝。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不僅賦予“漏斗戶”陳奐生這一經典文學形象以新意,而且為傳統滑稽戲增添了厚重質感,讓沉寂近20年的常州市滑稽劇團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尊重藝術規律,精心打磨作品,推動舞臺藝術創作邁向新境界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人民不僅是文藝表現的對象,還是作品的服務對象和評判者。一部作品能否立得住、留得下、傳得開,關鍵看能不能經得起人民檢驗。對舞臺藝術來說更是如此: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推動作品抵達盡可能多的觀眾,是創造舞臺藝術精品的必由之路。

戲劇界有句老話“好戲都是改出來、磨出來的”。舞臺藝術若要出精品,不僅要“磨”,而且要在“持續的演出”中“磨”。如何為作品創造“持續的演出”機會?在文藝產品極大豐富、“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當代舞臺藝術工作者不僅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品意識,還要積極提高營銷水平、拓展作品傳播渠道、主動培育演出市場。只有這樣,作品才能在臺上臺下的交互中千錘百煉,才能實現戲劇創作演出的良性循環,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自首演以來,票房與口碑俱佳,已完成首輪百場駐演,迄今總演出場次已逾400場,使這一相對小眾的舞臺藝術門類圈粉眾多年輕人。歌劇《沂蒙山》根據市場需求,積極開發了首演舞臺版、巡演舞臺版、重唱合唱版、音樂會簡版、歌劇電影版等5個版本,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觀賞需求、不同媒介的傳播需求。其中,舞臺版已演出超過200場。粵劇電影《白蛇傳·情》融合電影特效和戲曲美學,票房突破2300萬元,打破戲曲電影票房紀錄。在網絡平臺上,影片播放量已近1600萬次,粵劇藝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隨之提升。

舞臺藝術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蕩氣回腸的英雄故事,經由創造性地講述、表演和記錄,凝結成經典代代相傳,融入我們的文化血脈。萃取舞臺佳作經驗,凝聚創作共識,我們期待舞臺藝術不斷開拓新境界,打造新經典,推出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综合|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六月婷婷缴清综合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网站国产麻豆|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看|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色婷婷狠狠久久综合五月|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色欲人妻综合AAAAAAAA网|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伊人青青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