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式現代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文藝報 | 韓子勇  2022年12月14日08:3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高屋建瓴地對中國式現代化做出了宏闊勾勒和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義項、要求同樣適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傳承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式”“中國特色”的應有之義。

中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4.7%,城市成為中國人的主要棲息地。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鄉村的生產生活也發生巨大變化,早已不是過去的模樣。中國社會日益呈現出城鄉融合、城鄉交織交匯、城鄉相輔相成的面貌,整個社會的流動呈現新變化:一方面,城市化進程并未止步,人口向城市流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依然明顯;另一方面,從鄉到城的單向流動讓位給城鄉雙向流動,大量有知識有才華的中青年群體走入鄉村、投身鄉村振興,藝術鄉建、鄉村文旅、康養休閑、科技化種植養殖方興未艾,鄉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詞,鄉村的魅力愈益顯現,并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流。特別是伴隨人口老齡化,城中特有的鄉愁,使以往“十八歲出門遠行”的青春沖動,漸漸變成放松身心、回歸自然、歸隱鄉間的悠然自得。社會的經緯越織越密,“生活在別處”——多樣選擇、自由遷徙、全面發展日益成為生活常態。

這樣一種日益成熟的現代社會生態和不斷擴展拉長的生活景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嬗變提供了新的可能與發展空間。大家知道,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多是農耕、游牧、漁獵時代產物,以往因循同一地域、同一族群、同一生產生活方式和口傳心授、血親傳遞、師徒傳遞的傳承方式,正在發生重大的積極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空間日益城市化、傳承群體日益青年化、傳承媒介日益數字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加速,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文化產業、文化創意,同藝術設計、文化經濟,同大眾消費、審美時尚水乳交融,我們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文化生活中的“國風國潮”此起彼伏,日益顯現“中國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規定:“學校應當按照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開展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2021年,教育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列入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投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中國社會的文化傳遞模式,從“后喻文化”整體進入到“同喻文化”“前喻文化”的階段,晚輩獲取傳統文化知識的方式,從主要向長輩習得,變成從學校、從同代人那里、甚至從晚輩那里獲取。特別是中國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帶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式的革命,深刻改變以血緣、地緣、文緣為特點的“口傳心授”、家族式、師徒式傳承方式。

事實上,無論歷史還是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一直是跨地域跨群體、交流交往交融的潮平海闊、靜水深流。在日益現代化的今天,其流動的頻次、規模、范圍和深度前所未有。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評選中,地域、民族、譜系、身份等仍是不言而喻的內嵌條件,現在70%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年齡在70歲以上,跟不上社會變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評選中,要克服有形無形的地域、民族、身份等局囿,放寬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特別是青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評選視界,以能力、水平和效果等為評選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國家相關法律、條例、方案、規劃持續推進,堅持實事求是、問題導向,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變遷、社會變遷、文化變遷中,觀察、分析、把握和順應非物質文化遺產存續發展之大勢,強化城市非遺社區的建設,強化對青年非遺群體的支持,強化非遺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強化城鄉間非遺交流融合,促進非遺與社會、非遺與經濟、非遺與人民、非遺與生活、非遺與自然在更大范圍、更深尺度上的和諧共生,牢記非遺為民、非遺富民的宗旨,特別是非遺在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共同富裕的獨特作用,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闡釋、傳播和實現好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活功用和精神價值,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突出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符號、精神象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下功夫,實現中國人精神和文化的現代化。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式現代化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為動蕩的世界提供了穩定性。文化是不同國家文明互鑒的長橋,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彌足珍貴,和平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強音,也是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理念的重要方面。

中國式現代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息息相關,傳承弘揚好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是文化自信自強的應有之義。

[作者系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館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综合欧美五月丁香五月|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 |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天天爱天天做色综合|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亚洲av综合日韩|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 好了av第四综合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 狠狠色丁香九九婷婷综合五月|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