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烏蒙山采風散記
來源:天津日報 | 徐魯  2022年09月19日09:12

烏蒙山區的月亮,是我見過的最美、最亮的月亮。

不知是在什么年代里,生活在烏蒙山區的老人們留下了一句老話,叫作“桫欏寨在月亮上”。這句話,把烏蒙山月亮的美麗、皎潔和神秘,活靈活現地描畫了出來。有月亮的夜晚,烏蒙大地一片澄凈。月亮又圓又大,明晃晃的,仿佛一抬腳就可以走進去;皎潔的月光,灑在桫欏樹、鳳尾竹、金竹、蘋果園、土樓、瓦屋上……好像給一切都鍍上了一層水銀般的光亮。

因為月亮那么美,烏蒙山人喜歡用月亮來形容女性的美。

“烏蒙山的月亮,山上的索瑪花,都沒有阿媽漂亮。”

“阿姐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比天上的月亮還明亮。”

這是生活在烏蒙山區的彝族孩子常掛在嘴邊的話。

烏蒙山區的彝族人喜歡在山坡上種蕎麥。他們把蕎麥叫“蕎子”。彝族人傳說,蕎麥的種子是小狗用尾巴從月亮上帶來的,澤澤奪是彝族里第一個種苦蕎的人,是他最先從小狗的尾巴上取下了苦蕎的種子,埋進了泥土里,彝族人今天才有蕎子吃。所以,老一輩彝族人傳下了這樣一首童謠:

小狗的尾巴上,/沾著小小的蕎籽。/是從月亮上帶來的吧?/澤澤奪取下蕎籽,/帶到山上去,/用雙手刨開地,/把種子埋進土里。/蕎子開花了,/結出了果實,/蕎子變成了吃的糧食。

彝家人過年的時候,都要先給狗狗喂一些吃的,然后全家人才可以動筷子吃飯,以此表達對小狗的感恩,感謝小狗從月亮上帶來的苦蕎種子。

春天里,灑漁河兩岸傍水而生的柳樹,萌發出了濃濃的綠色。烏蒙山鄉親把河岸的柳樹叫作“煙柳”。

這個名稱很美,也很形象,我在別的地方從未聽說過。無論是灑漁河,還是弓河兩岸,都長滿了婀娜多姿的煙柳。煙柳樹冠看上去“一籠一籠”的,細雨蒙蒙、白霧繚繞的白天里,每棵煙柳真像籠罩著一團或濃或淡的“綠煙”一樣。到了夜晚,淡淡的月色灑在煙柳樹上,給每棵煙柳都鍍上了一層水銀般的光芒。

烏蒙山區的昭通地區,是全國有名的蘋果之鄉。灑漁鎮更是幾乎家家都有蘋果園。一到秋天,小鎮四周的山坡、村外、路邊、河畔,到處都是伸手可摘的蘋果。

你知道蘋果花是怎樣綻放的嗎?

早春時的蘋果花,就像一個嬌羞的小姑娘。當她還是一個小小的花骨朵的時候,她有著紅艷艷的臉龐,或是粉紅粉紅的顏色,就像羞澀的小姑娘在緊緊抿著嬌艷的小嘴;等她迎著明媚的春光慢慢綻開的時候,她小小的臉龐就漸漸變成了純白色。

蘋果花的白,是一種輕柔的春雪般的白,一種最純的羊脂玉般的白。一朵朵,一簇簇,一團團,或并排著,或簇擁著,燦爛的蘋果花,擠滿了每一根枝條,散發著清新的芬芳。這樣的日子里,當你從蘋果樹下走過,你還會看到,每棵樹下都像是鋪著一層潔白的花瓣毯子。

彝族人有句諺語:“火塘是彝家人的‘魂兒’,衣裳是彝家人的‘臉面’。”烏蒙山區的農村,家家離不開火塘?;鹛潦菫趺缮絽^冬天里的“靈魂”。

在這里,人們燒火做飯,可以用天然氣,但多數鄉親還是習慣用柴火。柴火又分“家柴”和“硬柴”。像松根、松枝、藤子和一些細小的雜樹干枝之類的柴火,叫“家柴”,燒火做飯是可以的,但不耐燒,煙也大;生火塘用的柴火,得用“硬柴”,比如柞木、野板栗、山櫻一類的硬木,耐燒,火頭也大。

不過,打硬柴得走很遠的山道,往深山里去。近處的山岡、巖腳下,只能砍到一些家柴。要進山打硬柴的時候,打柴人一定會帶上一些干糧和酒水,既能敬“柴神”,又可給自己解渴、解乏、墊墊肚子。

烏蒙山人打硬柴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進山打柴,首先要敬一下“山神”和“柴神”,把帶進山的酒水和食物,擺在巖腳下和要砍的雜木叢前,念念有詞地念誦幾句吉祥話,大意是求得山神和柴神寬諒,保佑砍柴人平安,期望來年這一帶還會草木茂盛、取之不竭,等等。

彝家人祖祖輩輩感恩的“山神”叫“木爾木色”,感恩的“柴神”叫“木烏格子”。真誠地敬過了山神和柴神后,才可以抽出事先磨得鋒利的砍刀,開始砍柴了。

砍下的硬柴,都砍成了一樣的長短,碼成堆,然后再砍一些堅韌的藤子,或把細長的苦竹扭成堅韌的竹篾,或用韌勁十足的牛筋草搓成結實的草繩子,把砍下的木柴捆成一捆兒一捆兒的,碼放在一處對著風口和向陽的山巖上,便于風干。

山里人為人樸實,不會為了一兩擔柴火,背上不勞而獲的壞名聲。所以,無論是誰打下的柴火,放在那里多久,都不會被人擔走。你想什么時候來擔下山,就什么時候來好了,都沒有問題。

烏蒙山區的鄉親平時說話,喜歡用諺語。他們口頭上的諺語和俗語,質樸而生動,來自切身的生存和生活經驗,又帶著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比如:

“不走山路不曉得平地,不吃苦蕎粑粑認不得粗細。彝家人走到哪里都曉得感恩知足。”

“金翅鳥的翅膀,是貼著彝家人的金竹梢梢長硬的;彝家的好娃娃,都是吃著阿爸種的蕎子長大的。”

“阿雞谷的心事,竹林子最知道;兒子的心事,阿媽最清楚?!薄鞍㈦u谷”就是布谷鳥。

形容一個人缺少自知之明:“馬看不見自己臉長,羊看不見自己角彎。”

“狼有狼道,狐有狐路,獵人有獵人的腳板子?!?/p>

“自家種的苞谷是珍珠,鄰人撒的蕎子是寶石。彝家的孩子,哪有不喜歡阿媽做的東西的?”

“水牛不馱鹽,騾子不犁地,彝家的孩子,不跟阿媽說假話?!?/p>

“高山有了霧就相連,平地有了河就相連。彝族和漢族有了共產黨就相連。”

“話有五句十句,共產黨的話最中聽;路有千條萬條,共產黨指的路最光明?!?/p>

“軟繩子才能捆得住硬柴火?!?/p>

“竹子能砍成兩截,蘿卜能切成兩塊,哪位阿媽舍得跟自己的孩子分開?”

“蕎子花開在一起,顏色才能紅艷艷;勤快的人聚在一起,辦法就會滾滾來?!?/p>

這些生動鮮活的諺語,都帶著文學上的“比、興”手法,但又是一般文人想象和創作不出來的。

烏蒙山區的歌謠,也很有特點:生動、鮮活、直觀,卻不乏想象、幽默與夸張。比如這一首:

今晚的月亮圓圓的,/明晚的月亮圓圓的,/圓圓的像老樹樁,/樹樁中間滑滑的,/樹樁邊上毛毛的,/就像小松鼠的窩窩。//松鼠的腿子胖胖的,/胖得就像布帕纏著,/胖得就像老年豬。/老年豬長得真好看,/兩只耳朵像芭蕉扇。

彝族人把年老的、富有智慧的老人叫作“老畢摩”或“畢摩爺爺”。老畢摩們喜歡蹲在寨子邊和曬蕎子的谷場上,一邊曬太陽,一邊攀比著今年的收成。

幾個彝族小學生放了晚學,回到寨子,經過畢摩爺爺跟前時,少先隊員們齊刷刷地一起舉起右手,給畢摩爺爺們行了少先隊的隊禮:“畢摩爺爺好,給你們敬禮!”

“啊呀呀,唱歌的金翅鳥飛進了家門口,紅艷艷的索瑪花開到了籬笆上!原來是我們的女狀元們回來了呀!”

老畢摩們一邊咧著大嘴開心地笑著,夸著孩子們,一邊也學著孩子們的樣子,連忙舉起了右手“還禮”。好笑的是,有的爺爺竟然把兩只手臂都高高地舉過了頭頂,看上去就像在舉著雙手“投降”一樣。

“今天吃大米,不要忘了畢摩爺爺過去吃蕎子;今天當家作主,不要忘了畢摩爺爺過去當娃子?!边@是老畢摩們經常掛在嘴上、對晚輩們講的話。

我在烏蒙山區采風和體驗生活,為的是創作一本以烏蒙山區脫貧攻堅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書名叫《爺爺的蘋果園》。我把故事地點就放在長滿煙柳的灑漁河邊的“蘋果小鎮”灑漁鎮上。小說要寫出烏蒙山區的風情和人性之美,也要講述烏蒙山新一代少年們的成長故事。

我設想著,小說的小主人公,是一個生活在烏蒙山區的彝族小男孩,還有他的阿爸、阿媽的故事。給這三位彝族人起個什么名字呢?我頗費了一番琢磨。

有一天,我向彝族小說家呂翼請教:這個彝族小男孩,聰明懂事,他的阿媽美麗賢惠,他的阿爸勤勞能干,如果小男孩名字叫“烏格”,他阿媽叫“阿依扎”,阿爸叫“曲木嘎”,這樣的名字有無不妥呢?呂翼告訴我:這三個彝族名字,起得挺好。阿爸叫曲木嘎,說明彝族姓為曲木,“嘎”有快樂的含義;阿媽的名字里有小姑娘的含義,“阿依”就是姑娘,“扎”是小孩子的意思,可以代表美麗清純;“烏格”有手藝人、工匠的含義,加上阿爸的姓氏,學名可以稱為“曲木烏格”,在家里或平時就叫“烏格”。

沒有想到,第一次給小說里的彝族主人公起名字,我竟然起對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色婷婷狠狠久久综合五月|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伊人情人综合成人久久网小说|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中|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