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創造轉化網絡文學超級大IP
數字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當前,數字文化產業熱度攀升、逆勢上揚,催生了“云閱讀”“云出版”“云觀影”“云演藝”“云會展”等新興業態。網絡文學作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深層根源,是游戲、影視、動漫等文娛產業的源頭活水。與傳統文學相比,網絡文學最大的優勢是通俗易懂、故事性強、受眾廣泛。愛聽故事是人類的本能和天性。由網絡文學IP改編的影視劇《花千骨》《何以笙簫默》《瑯琊榜》《致青春》《九層妖塔》等,均創下了不俗的收視紀錄。由《花千骨》《羋月傳》《瑯琊榜》等改編的同名手游,以及由《擇天記》《我欲封天》《完美世界》等改編的同名端游,均受到玩家歡迎。網絡文學IP改編甚至一度被視為國內影視劇產業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從根本上說,數字經濟背景下網絡文學產業化的重心在文化、關鍵在創意、核心在質量,如何堅持以內容為王、以質量取勝,探索走出一條符合網絡文學IP轉換實際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賦能創造出有中國氣派、國際影響、經久回響的超級數字文化大IP迫在眉睫。
歸納起來講:一要全身心創造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學精品。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新時代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廣闊天地,在這片天地里蓬勃展開的,是人民群眾新的生活、新的情感、新的故事;同時也為文學拓展了邊界和空間,文學與網絡、影視、娛樂、動漫、游戲等行業交融互滲,幫助他們建構了豐富的經驗、想象和故事,“破圈”傳播、“跨界”生長、“借勢”發展日益成為新常態。網絡作家要站在時代前沿,感受時代脈動,多研究生活,多思考生活,深入踐行“國之大者”。要像魯迅先生所希望的那樣,走出“玻璃窗”,走出“沙龍”,去感受社會冷暖,了解民生疾苦,豐富視野和創作思路,接上“地氣”,燃燒“人間煙火”,努力創作出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學精品。
二要全鏈條改編激發網絡文學IP轉化的強勁勢能。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指出,隨著IP轉化形式的不斷優化和完善,網絡文學不僅在影視改編方面成績顯著,動漫、有聲、短劇以及線下文旅和衍生品等全方位、全鏈條的運營轉化為用戶提供了IP內容“放大效應”,不同的藝術形式聯動促成了網絡文學多形態輸出的破圈之旅。網絡文學改編是跨媒介的二度創作,有了好故事、好文本,還需要邁過改編和制作兩道門檻。恰如歐陽友權所謂:“網文故事不僅要有波瀾,有起伏,有驚心動魄的沖突和腦洞大開的橋段,還要求具備一定的稀缺性,有很強的辨識度;并且故事情節的外殼要能與當下的社會現實和大眾心理相對接,與年輕受眾產生共情,才可能成為頭部IP?!本W絡文學超級IP改編轉化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遵循原著的審美精髓,因為它們的“原著粉”往往多于“路人粉”,若改編得面目全非勢必會招致非議,為此讓作者參與編劇不失為可選之策。要匯聚世界一流的改編制作團隊,秉持精品意識和工匠精神,用“投入精心”“制作精良”來表達“思想精深”、體現“藝術精湛”。
三要全方位構建實施網絡文學IP轉化的傳播營銷?,F代消費經濟學認為,隨著社會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傳統經濟理論中生產和消費的關系發生了翻轉。馬克思《經濟學手稿》指出,“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而消費則把需要再生產出來。”也就是說消費生產著生產,鼓勵消費能夠維持、拉動和刺激生產。當前我國擁有網民超過10億人,八成以上網民有過在線購物經歷,銀行日均處理線上電子支付7億筆左右,數字文化消費日漸成為大眾消費主流形態。置身消費時代,網絡文學超級IP轉化的數字傳播營銷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擁有著QQ瀏覽器、手機QQ閱讀中心等強大的渠道支撐。閱文除了打通自身渠道資源,還積極拓展對接其他業務渠道,聯手近50家平臺進行多維度、跨平臺、跨資源聯動,合作方式不斷多元化,打通PC端及移動端,逐漸實現全渠道運營。此外,還要重視網絡文學超級IP轉化的國際營銷傳播,暢通網絡文學IP轉化的國際傳播渠道,推動中國網絡文學國際發展模式從單一作品授權的內容輸出轉向全鏈條產業模式輸出,切實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辨識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