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術館成為校園外的美育“課堂” 清華大學和中國美術館校館合作會談在京舉行
7月9日,清華大學和中國美術館校館合作會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部門10位專家來訪,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副館長安遠遠等一批館內專家與校方進行會談。會談圍繞校館的進一步合作展開,主要包括完善研究生培養、美育推廣合作機制,搭建精品展覽交流平臺,通過藏品研究構建學術共同體,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合作,強化清華大學美術學科在新時代的定位等方面。
吳為山表示,中國美術館與清華大學的深度合作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美育講話精神的具體措施。清華大學在繼承傳統、發展創新、立德樹人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特別是不斷探索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形成了以龐薰琹為代表的融工藝美術、現代設計、裝飾藝術為一體的現代美術教育體系,與徐悲鴻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創作與教學體系、以林風眠為代表的融合東方美學與西方現代藝術于一體的形式創造和以劉海粟為代表的重個性的表現主義體系,構成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四大體系”。中國美術館與清華大學的合作由來已久。在清華大學建校90周年校慶之際,首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2016年,楊振寧、翁帆夫婦將珍藏的熊秉明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還為龐薰琹、張仃、吳冠中、吳良鏞、常沙娜、劉巨德、鐘蜀珩等來自清華大學的著名藝術家舉辦展覽,并藏有他們的大量作品。
彭剛表示,清華大學與中國美術館之間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清華大學歷來就重視美育,老校長梅貽琦就曾提出要開展面向所有學生的藝術教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一路走來,誕生了不少大師名作,培養了一批優秀美術人才。清華大學不僅擁有豐厚珍貴的藏品資源,還有不同領域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可以與中國美術館開展多向深入合作,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審美素養。
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大力支持清華大學的藝術教育、藝術學科發展。2019年,中國美術館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了“風箏不斷線——紀念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美育人生——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和“美育人生——國際學術報告會暨吳冠中百年誕辰紀念”等;2020年12月23日,中國美術館和清華大學簽約合作協議,標志著雙方開啟了新的合作篇章,在人才培養、藝術教育、國際交流等方面為培養新時代青年、建設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同心協力、共創未來。在此背景下,清華大學在2022年藝術管理碩士研究生(非全日制)項目中新增面向美術館管理方向的招生名額,為國內美術館行業培養復合型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