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古調傳雅韻 秦音演正聲 ——第九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述評
來源:文藝報 | 丁科民  2022年07月04日08:31

秦腔是流淌在大西北人血脈里的慷慨之音,是黃土地上古調獨彈的大秦正聲。自明清以來,作為梆子腔戲曲的鼻祖,哺育催生了大江南北眾多戲曲劇種。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在中國首個省級地方戲曲保護法《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頒布實施之年,由中國劇協、陜西省文聯、西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時隔12年再次回到家鄉,于6月13日至24日在古城西安隆重舉辦。本屆藝術節以“秦腔的盛典,人民的節日”為主題,西北五省區33家院團的70多臺秦腔大戲盛大上演,并通過名家走近群眾、名團走進校園、名劇走進影院、戲曲進社區、劇場開放日、秦腔高峰論壇等一系列活動,全面展示了秦腔藝術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成就,凸顯了秦腔藝術的時代性和人民性。

現實題材創作大力弘揚時代精神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戲劇,秦腔能否與時俱進、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時代強音,是檢驗秦腔生命力旺盛與否的重要標志。本屆藝術節的現實題材劇目,緊緊圍繞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脫貧攻堅以及新農村建設等時間節點,大力弘揚革命先烈堅守信仰、艱苦奮斗、勇于犧牲的優秀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反映了我國新時期以來新農村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演出的《驕楊之戀》以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愛情為主線,以二人相知相戀、共同革命,楊開慧被捕入獄、寧死不屈、壯烈犧牲等情節為內容,展現了楊開慧同志對信仰的堅守、對愛情的堅貞。當敵人利用孩子威逼她聲明與毛澤東脫離關系時,兩難中她決心犧牲自己的感人壯舉,凸顯了一個偉大女性的母性光輝和共產黨員的人性光輝。

富平縣阿宮劇團演出的紅色題材劇目《紅梢林》描寫了照金革命根據地地下黨聯絡站女共產黨員方云霞以自家藥鋪為聯絡站傳遞情報,在嚴酷的對敵斗爭中,為了傳遞情報、救護傷員,付出了丈夫、女兒和自己的生命,歌頌了方云霞為了革命理想敢于斗爭、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該劇在表演手法上大膽創新,將傳統武戲中大武生的程式動作巧妙地運用到女主人公的表演上,使得人物在動作上剛柔相濟,在形象上英氣逼人,在如何化用傳統戲曲程式更好地塑造現代戲中的人物方面給人以啟示。

商洛地方戲曲研究院打造的花鼓現代戲《情懷》屬于脫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題材劇,描寫了大學剛畢業的趙小燕報名來到云湖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與形形色色的扶貧對象碰撞出的一系列詼諧有趣、生動感人的精彩故事,該戲幽默風趣、青春浪漫,充滿陜南山鄉地域特色,展現了當代青年人在磨煉中成長的心路歷程,揭示出新農村脫貧攻堅需要青春力量的時代主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猛進秦劇團演出的現實題材劇目《在綠色的原野上》取材自援疆“兵團優秀共產黨員”丁憬同志的真實事跡,表現了他力排眾議,堅持綠色招商,抵制金錢誘惑,日夜奮戰工地,援疆期滿繼續堅守陣地,最后積勞成疾犧牲在崗位上的感人事跡,用藝術化的手法展現了以丁憬、王華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援疆干部的感人風采。冬不拉彈奏的《草原之夜》的優美旋律貫穿于整臺演出之中,使該劇具有濃郁的新疆地域特色。

青海西寧藝術劇院演出的《湟水河畔》講述了白石村黨支部書記郭秀華在駐村工作隊和鄉黨委的支持下,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投資農業生態莊園,植樹造林、改造荒灘、發展生態旅游的故事,展現了一位基層黨的書記一心為民、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懷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該劇在唱腔設計上不拘舊的程式,采用歌劇的創作技法,音樂中融入河湟花兒的元素,讓觀眾感受到了別具一格的富有青海文化特色的秦腔魅力。

傳統經典薈萃充分彰顯秦腔魅力

秦腔歷史悠久、傳統深厚,繼承秦腔的優良傳統,經典劇目的傳承就是最基本的舉措。本屆藝術節上,《三滴血》《火焰駒》《玉堂春》《貍貓換太子》《白蛇傳》等傳統劇目以及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名家新秀精彩薈萃,秦聲秦韻沁人心脾,充分展示了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的成就。

《三滴血》是本次藝術節的開臺大戲,也是易俗社傳承百年的保留劇目,敘述的是五臺縣縣令晉信書迷信古書,以書籍記載的方法“滴血判案”,造成了幾個家庭骨肉分離、父子夫妻離散的故事,批判了封建專制和教條主義給老百姓帶來的危害,揭示了“盡信書不無無書”的深刻主題,取得了“移風易俗,啟迪民治”的良好效果。曲折的情節、幽默的風格,雙生雙旦的人物設置、雙線發展的情節線索,優美的愛情故事、大團圓的喜劇結局,使該劇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式戲劇。

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演出的《火焰駒》曾被京劇、豫劇、蒲劇等劇種移植,1958年曾拍攝成戲曲電影全國放映。該劇講述北宋時期,奸臣誣告邊關守將李彥榮投敵,其父投獄,其弟也被陷害殺人要被問斬,義士艾謙騎火焰駒赴邊關報信,李彥榮返朝冤情得雪,全家團圓的故事。其中李彥貴與黃桂英的愛情凄美動人,“表花”“賣水”“祭樁”為經典名段。此次演出具有鮮明的甘肅特色,劇中加強了“艾謙傳信”的戲份,突出了其義士形象,展示了寶馬火焰駒的神奇作用。該劇為秦腔肖派(肖玉玲)傳承劇目,肖派傳人蘇鳳麗飾演的黃桂英扮相俊俏、氣質優雅,唱腔委婉細膩,使觀眾在秦腔的慷慨激昂之外進一步領略到秦腔的陰柔之美。

西安三意社演出的劇目《玉堂春》是京劇經典名劇,也是秦腔傳統戲的保留劇目。該劇講述尚書公子王景龍與名妓蘇三相戀,私訂終身,王景龍銀兩耗盡,流落街頭,得蘇三贈銀上京趕考,蘇三則被賣與山西富商沈彥齡為妾,后被沈妻誣陷殺夫,被定死罪。王景龍應試高中后任八府巡按,欽命山西審理此案,冤情始明,蘇三與王景龍復得團圓。此劇為小旦、小生唱功戲,其中“蘇三起解”“三堂會審”為著名的折子戲,廣為流傳。本次演出中,由秦腔名家、梅花獎演員侯紅琴,張濤擔綱主演。侯紅琴扮相端莊,嗓音寬厚,唱法細膩且具爆發力,把蘇三蒙冤受屈的心理用秦腔展示得淋漓盡致,讓人動容。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演出的《貍貓換太子》是一部集全團之力傾心打造的向經典致敬的上下本力作,一經亮相,就受到戲迷的熱烈歡迎。該劇由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改編而成,講述的是宋真宗中年得子,劉妃與大太監郭槐密謀,用貍貓換走李妃生下的嬰兒,致使李妃被打入冷宮。宦官陳琳、侍女寇珠為保護嬰兒相繼蒙冤而死。十八年后嬰兒長大繼承皇位,真相大白天下,劉妃、郭槐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該團在復排此劇時邀請王青執導,在舞臺調度、人物造型、舞美燈光、音樂設計上下足了功夫,力求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與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相對接,老戲新演,在舞臺呈現上具有濃郁的時代感和寧夏特色,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飾演李妃的梅花獎演員侯艷,上本飾演正旦,下本又以老旦應工,把一個母子離散、久居冷宮、忍辱偷生的母親的內心展現的深情哀婉、如泣如訴,表演極富感染力和穿透力。

西安演藝集團青年實驗劇團演出的傳統名劇《白蛇傳》旨在傳承經典劇目的同時大力培養秦腔新人。該團由剛畢業的青年學生組成,演出陣容整齊,演出精彩。初次登上大戲舞臺,青年演員的演出格外賣力、投入,是一出完成出色的青春版《白蛇傳》。“西湖山水還依舊,憔悴難對滿眼秋,霜染丹楓寒林瘦,不堪回首憶舊游”,優美纏綿的秦腔唱段、跌撲滾打的青春身影,久久令人難忘。

高峰論壇為秦腔發展建言把脈

近幾年,秦腔事業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煥發出新的活力,但劇目創作乏力、青年觀眾流失、生態持續惡化等問題依然存在,急需在經驗上予以總結、在理論上予以研討。如何讓秦腔這個古老劇種更好地融入時代的發展大潮之中,在傳承守正中做到創新求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表導演藝術家齊聚一堂,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國家一級編劇王小康認為,中國戲曲的表演體系深受中國老百姓歡迎,是前輩藝術家辛勤創造的結晶,傳統戲的服化道和表演具有很強的美感,其生命力、表現力、感染力其他表演體系難以比擬。守正創新要繼承傳統的精華,進一步發揚傳統戲的審美功能,使觀眾更好地進入審美體驗和藝術享受的境界,要糾正在各種藝術節里傳統戲常常被邊緣化的問題。

中國劇協副主席、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認為,現在多數藝術院團存在人才出不去、進不來,藝術創作一窩蜂,演出市場“三多三少”的問題,即老年觀眾多、年輕觀眾少,農村演出包場的多、賣票的少,城市演出送票的多、售票的少,以及當代戲曲無流派缺大師等問題,這些問題困擾發展、急需解決。

中國劇協副主席、晉劇表演藝術家謝濤認為,打造新劇目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求變求新,與時代風尚和現代審美相接軌要做到三個統一:始終堅持創新與傳統的統一,追求行當技巧和角色的統一,努力觀照作品思想和現實的統一。

在中國國家京劇院一級導演李學忠看來,現在戲曲創作中普遍存在題材越來越窄、思路越來越僵,空話越來越多、實話越來越少,調門越來越高、技巧越來越低,政治色彩越來越濃、藝術性越來越淡,劇目越來越多、觀眾越來越少的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

戲劇評論家胡安忍談到,中華民族戲曲傳統是在創新中形成的。作為梆子聲腔的鼻祖,秦腔的產生更是一個創新過程。戲曲沒有創新就沒有傳統,應該把“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創新”變為“在創新基礎上繼承傳統”。他認為,戲曲創作過程當中,真正優秀的東西想“扔”是“扔不掉”的,反之亦然,所謂固守傳統是守不住的,創新是戲曲生存的唯一出路。

秦腔作曲家郭全民表示,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秦人在情感表達上的大起大落、大開大合,促成了陜西劇種大喜大悲、鏗鏘有力的兩大特點,在唱腔上形成了歡音、苦音兩大聲腔,缺點是缺乏歡音和苦音之間的中部聲腔。守正不能陳舊、創新不能離譜,有些戲曲音樂多人合作,一人創作一場,唱腔音樂和間奏音樂也分人來做的手法是有損劇目和劇種的不良現象。

青年秦腔作曲家羅新昌認為,秦腔音樂唱腔在繼承和創新中必須講究和把握好劇種發展的方向及策略,作為當代戲曲音樂創作者首先要具有當代戲曲音樂的理念意識,能夠準確把握好劇本的思想內涵,以新的思維去守正創新,賦予劇目文本合情合理、生動靈性的唱腔音樂形象,要堅守保留秦腔音樂唱腔的特色,又要以現代的作曲技法賦予新時代新作品的新表現力。

西北大學教授楊立川認為,在觀眾已分眾化的當今,戲曲藝術也需要適應分眾化需要,根據觀眾的不同類別和層次開發不同類型的戲曲作品,通過各自相應的傳播渠道,采用不同的手段來進行營銷。

陜西師范大學副教授穆海亮認為,現代戲不如傳統戲好看,除題材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沒有找到現代藝術語匯表現現實題材的路徑。他從歌隊的運用及多重功能發揮、現代戲舞臺時空交錯的自由敘事,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對人物內心印象的直接外化,秦腔和民歌有機融合,融入花兒或者陜北民歌信天游,在增強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同時承接敘事、幫助場景轉換和抒發情感、賦予秦腔舞臺更加豐富的審美資源等幾個方面,探討了現代藝術語匯在秦腔中的適用性及其限度。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彥在總結發言中談到,中華民族發展到今天,要走向人類舞臺的中心,要講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秦腔要想走向中國舞臺的中心,也要增強自信。秦腔如果失掉自信就會失掉存在的靈魂。秦腔要借鑒,要知己知彼,在堅守根和魂的基礎上懂得現代審美,借鑒吸收其他劇種和多種藝術方式的優長,化為己用,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秦腔要創造,要向經典學習,從高原邁向高峰,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審美需求。秦腔要合力,院團自己要形成合力,整個劇種要形成合力,全社會要形成合力,團結一致,努力把秦腔藝術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

(作者系陜西省藝術研究院院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久久综合琪琪狠狠天天|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五月综合色婷婷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00|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综合激情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