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中國藝術研究院2022屆研究生畢業作品展線上啟幕
2022年6月22日,“三生——中國藝術研究院2022屆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在線啟幕。展覽以云平臺的方式多方位、全角度地展示了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2022屆學生的畢業成果。
作為我國唯一一所集藝術科研、藝術教育、藝術創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藝術智庫于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秉承遵循藝術規律、恪守學術品格的優良傳統,憑借科學的教學管理方法和優越的人才培養機制,依托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豐沛的學術資源,取得了豐碩的教育科研成果,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研究生院全體教職工積極貫徹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精神,扎實落實上級各項指示,深化開展以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并重為目標的針對性教學,不斷完善教學培養機制,持續提高軟硬件水平,充分發揮優勢資源,強化人才培養質量。面對起伏不定的疫情,全體師生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努力推進教學培養、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工作順利開展。
本次展覽以云展廳的媒體兼容性全面、直觀地展現了各學科的教學成果,以圖文并茂、視聽兼備的呈現方式賦予展出內容以情感和溫度。同時,平臺的多元性和可交互性,打破了疫情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觀眾們可以全時瀏覽、點贊留言、分享轉發,從而獲得截然不同的觀展體驗。對畢業生們而言,即便天各一方,但仍可通過指尖操作體驗到濃厚的學習生活氣息,與師長、同窗們實時分享收獲的喜悅。
進入展覽平臺,觀眾便能在主題視頻中看到校領導、導師的寄語及在校生代表們獻給畢業生的祝福,溫馨的校園氛圍撲面而來;在“畢業寄語”版塊,伴隨歌曲《給我星辰的人》瀏覽校園生活的精彩瞬間,細細體味凝結于其間的師生情誼與校園情懷;在“走進展覽”版塊,觀眾可以品讀中國藝術研究院2022屆118名創作研究型博士研究生、專業碩士研究生的359件作品,涵蓋了中國畫、書法、篆刻、油畫、版畫、雕塑、攝影、文物保護與修復、數字媒體、陶瓷藝術、漆器創作、視覺傳達等多個專業方向,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手法考究,展現了畢業生們旺盛的創作活力;在“藝苑云享”版塊,觀眾可以欣賞到音樂學系師生聯袂演奏的民樂作品,舞蹈學系導師主創、學生參與創作的數字交互舞蹈作品,影視學系學生導演的作品片花、戲劇戲曲和曲藝學系畢業生參演的歌劇選段,以及藝術學系、中文系的學術活動集萃等內容。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韓子勇指出:“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濃郁學術氛圍的陶冶之下,在導師的悉心培育之下,大家經過三年的努力,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學術研究,都有質的飛躍?!闭褂[以“三生”為題,蘊含著母校對學子的祝福,也寄托著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其一,能夠在這樣的藝術殿堂和學術殿堂里學習,可謂“三生有幸”。希望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求學時光,能繼續燭照學子們的前行之路;其二,先哲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宇宙人生的演化之道,也包含著求學問藝之理。希望學子們能夠在更廣闊的藝術與人生天地里“三生萬物”,穩健有為;其三,希望學子們能“三生有情”,心懷對母校、老師、同學的情誼,珍視與藝術、學術的不解之緣,并將其升華為對祖國、對社會、對人民的感情,升華為對藝術、對學術、對生命的感情。
行遠自邇,篤行不怠。此次畢業展既是同學們研究生階段學習成果的回顧和總結,也是未來藝術生涯和學術道路的起點。前路漫漫,韓子勇院長對畢業生們滿懷期許:第一,要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無止境,藝無止境。通過讀書思考,拓展視野,廣納博收,藝術創作自然會登堂入室、臻于妙境;第二,要不斷涵養人格,提升道德境界。以一顆仁人愛物之心,胸懷天下,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創作,為人民而創作;第三,要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勇攀藝術高峰,滿足人民的需要,推動社會的進步。
2022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同學們收獲了累累碩果,也經歷了疫情影響下的特殊畢業季。關于怎樣面對疫情、面對學業、面對未來的藝術道路,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李樹峰諄諄囑托道:“向學之要就在于專心、專時、篤靜。疫情雖然讓我們無法更多地走出家門,卻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專心學習、寫作論文、創作作品,聽更多的線上講座。疫情客觀地督促了我們守住內心、守住時間、完善自我,化不利為有利。經歷疫情,也是我們的一種人生歷練。在任何環境下,我們都不會失去向學的初心,都會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希望同學們用耐力、心力、定力走好今后的路,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把才華和能力用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強健上來。”
這場特殊的畢業展,以豐富的形式、精彩的內容展現了畢業生們的風采,也抒發了他們對藝術、對生活、對社會、對國家的理想與情懷。作為文化藝術領域中的生力軍,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青年學子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以昂揚的步伐邁向廣闊天地,力爭在社會主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所學、貢獻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砥礪前行、奮勇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