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年的“詩和遠方”:蘇少社舉辦《中國少年》首發式
活動現場
5月18日,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攜手南京鳳凰國際書城、鳳凰云書坊舉辦“中國少年的‘詩和遠方’——《中國少年》首發式”活動,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汪興國、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總編輯徐海、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出版部主任樊明、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特級教師朱萍、《中國少年》作者韓青辰、蘇少社社長王泳波和副總編輯陳文瑛等出席活動。
長篇小說《中國少年》由蘇少社和《人民文學》雜志共同打造,該作聚焦新安旅行團的光輝精神在當代校園的傳承,采用雙線結構、兒童視角,從新安小學將要排演的一部關于新安旅行團的話劇切入,在探訪、學習和交往上展開精彩的成長故事。一方面講述特殊年代里新安小好漢踐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黨的關懷和領導下,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的決心,宣傳黨的主張,努力成為時代新人的英雄事跡,將新安小好漢愛國奮進的昂揚風貌進行了充分的文學表達;同時,通過當下少年學習新安旅行團奮斗歷史,踐行小好漢紅色精神的動人故事,刻畫出秦思宇、俞子航、董博等多位少先隊員的鮮活形象,展現了新時代少年勤奮好學、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作品內容新,題材新,結構宏闊,將時代情懷、國家敘事融入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以細膩流暢的文筆和曲折精彩的情節,讓故事引人入勝又耐人尋味。
活動現場
汪興國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少年》的出版給了我們三個啟示:第一,需要更多作家來投入重大題材的文學創作,因為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江蘇有特別多的值得用文學來表達的題材,比如韓青辰創作《中國少年》這樣的作品,體現了一位作家的責任感;第二,創作重大題材的文學作品,需要找到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藝術表現形式,新安旅行團的成員多是十多歲的少年,用兒童文學來表達,是非常恰當的;第三,重大題材的文學創作,需要多方來推動組織,形成合力。
徐海在致辭中表示,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向來重視蘇少社的精品出版。這些年,蘇少社出版了多種叫好又叫座的圖書產品,把主題出版的藝術性、文學性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中國少年》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呼聲,彰顯時代精神,是一部具有廣泛傳播力的精品力作,我們看到新安旅行團的光輝精神在當代新安小學的學生們身上得到了傳承和發揚。希望有更多的小讀者通過《中國少年》這部作品,去了解和銘記新旅,發現和感受新旅,主動以新旅精神為指引,成長為新時代自信自強、愛國愛家的好少年。”
王泳波表示,《中國少年》是蘇少社在主題出版方面的又一次探索和嘗試。作品采用由點及面的寫作手法,通過對新安旅行團產生和發展中的大事件的細致描摹,完美地展現了烽火歲月里中國少年人小志氣大,愛國走天下的紅色精神。更通過歷史與當代相對照的方式,表現了新旅精神在當代少年靈魂深處的激蕩與回響。“我們要感謝那些在大時代中放手一搏,用忘我的奮斗精神在民族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中國少年們,是他們對國家、對人民炙熱的愛,推動著時代的車輪行進。”
作者韓青辰說,《中國少年》是一次集體智慧、全團熱血的結晶,“我深深感受到每位優秀出版人都是肩負使命、勇擔重任、強國奮斗、激情燃燒的戰士。”談及作品的當代意義,她說:“我們應該竭盡全力讓這股紅色血脈注入青少年的學習、成長和生活中,成為他們靈魂的底色、精神的依托。百年恰是風華正茂,讓今日少年和昨日少年勝利會師,讓中國永葆少年昂揚之氣,讓少年永志民族復興,中國與少年一起天天向上、長高長壯,在世界文明版圖中愈加美善,只此青綠,葳蕤生光。”
朱萍從一線語文老師的角度分享了她的體會:“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要立德樹人。而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就是要對孩子們進行革命文化的教育。《中國少年》這部小說恰好能夠契合目前的這種教學方式。它很開放,有很強的代入感,其中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召喚力的結構,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領他們的成長。”
來自新安旅行團母校,江蘇淮安新安小學的孩子們在第一時間讀到這本書后,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閱讀分享活動。本次活動現場播放了他們的閱讀分享過程。來自“鳳凰少年朗讀者”的高美麗、葛悅如兩位同學,現場演繹了《中國少年》的精彩片段。
與會嘉賓和讀者們紛紛表示,要將新旅團員們勇于擔當、勇于實踐、不怕困難、自立自強的精神,融入到新時期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教育背景之中,幫助小讀者銘記英雄壯舉、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據悉,《中國少年》已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22年度定點深入生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