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刊》新年新開拓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強調“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詩意新時代,奮斗新征程,《詩刊》社在新的一年將繼續推動新時代主題詩歌創作,推出更多投身時代、扎根人民的優秀作品。
新時代新征程呼喚著有深度、有廣度、有高度的主題詩歌創作。《詩刊》2022年1月上半月刊“新潮”欄目重點推出了沈葦的組詩“詩江南”和冉冉的長詩《大江去》。沈葦以西域歸來者的身份,重新發現“江南”這一經典詩歌主題中的新時代意蘊,在地域性寫作中呈現新時代的風貌特征。冉冉筆下的長江則從“大江東去”的古典寫作直抵宏闊豐富的現代抒情,在個體與整體、歷史與當下的反復建構中,展開了一幅全景式的新征程時空圖卷。
新的一年,《詩刊》“新時代”欄目繼續推出展現新時代新征程偉大實踐和現實進程的主題詩歌作品。其中,趙宏杰的《天街,高蹈與漫游》聚焦我國航空航天事業,著重展現了我國在載人航天等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許嵐的《幸福古村》等則展現了新時代鄉村的美好生活景象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此外,“方陣”欄目依然精彩。作為“第三代詩群”代表詩人之一的柏樺發表了組詩“晚禱”,以詩歌的形式完成了一次精神世界的深掘之旅。
史詩般的偉大實踐呼喚與之匹配的時代史詩。“詩學廣場”欄目推出王年軍的評論《從“全景寫作”到“象牙微雕”——當前史詩創作的可能性》,以王自亮的《長江傳》以及王單單的《花鹿坪手記》為例,梳理了二者在史詩性以外的區別與聯系,探討了當前史詩寫作的可能性。
《詩刊》下半月刊著重于發現和培養詩歌創作新興力量,使更多青年詩歌寫作者得以嶄露頭角。《詩刊》2022年1月下半月刊“發現”欄目推出的付煒的組詩“鳥鳴劇場”,所體現的便是年輕一代詩人對生活經驗及個體記憶的獨特處理方式。在“雙子星座”欄目刊發的葉梓的組詩“薄暮中的湖”中,既有對傳統鄉土文明逐漸淡去的惋惜與懷戀,又有對鄉村振興過程中涌現的新事物的由衷贊美。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一年的《詩刊》放眼美麗中國,推出“最江南·江南詩會”詩歌小輯,與“新潮”欄目的“詩江南”組詩遙相呼應;繼續加大對青年詩人的扶持力度,推出“福建青年詩人小輯”,組織當地青年詩人,抒寫新時代新福建,引導青年詩人們用詩歌形象來展現新征程上的偉大實踐。
虎年新春將至,無限春光正向我們奔來。《詩刊》將繼續引導詩人們把握歷史主動,投身時代潮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推出精品力作,展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盛世壯麗風采和開闊恢宏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