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有重托 文藝有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發展道路。這是我國文藝在新時代繁榮發展必須堅持的前進方向。回望百年歷史,正是遵循著這一方向,我國文藝取得了輝煌成就;展望遠大前程,這一方向必將繼續指引我國文藝鏗鏘前行。
時代是歷史前行中的時代,文藝工作者只有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文化自覺、滿懷文化自信地熱情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培根鑄魂、守正創新、明德修身,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這是我國文藝發展的經驗總結,是我們開展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這其中包含著新時代對文藝工作者的重托,深蘊著新時代賦予文藝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如何不負時代、完成使命?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五點希望,五點希望指向明確、內涵豐富,需要我們用心領會、精心把握。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有情懷、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的理想與抱負。總書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筆墨當隨時代,鏡頭當隨時代。為時代放歌、為時代起舞,文藝工作者的成就恰恰生成于時代、浸染于時代。文藝工作者沒有理由逃離時代、躲避時代、無視時代,應站在時代的高度努力回望歷史、看清現在、把握未來。生逢壯麗、豪邁的偉大時代,面對億萬人民的期待,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文藝工作者應有昂揚的姿態、寬廣的胸懷、積極的作為。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是文藝創作者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題材源泉,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時代主題正蘊含在其中。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總書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人民是富有生命力、創造力、審美判斷力的,是文藝創作者激情生發的源動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就要創作出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人民不滿意,說明我們的創作立場、創作內容、創作方法有問題。生活需要洞悉、需要領悟,人民需要認識、需要尊重,曲解人民、誤導人民的根源在于我們在閱讀生活、深入生活、理解生活等方面做得還不夠,在于我們沒有將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生活是現實的,也是浪漫的,優秀作品的產生依賴于堅實有力的人民生活的支撐。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美學風格塑造人民、謳歌人民,是我國社會主義文藝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也應當成為文藝工作者的恒久追求。
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古往今來,優秀作品無不是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需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向上、向善、向美的優秀作品充實。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是黨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新境界呈現的前提是繼承,因此,前人創造出的優秀文藝成果需要學習、禮敬;繼承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因此,前人取得的成就需要創新發展,新境界是在繼承與創新中散發出耀眼光芒的。照搬跟風、克隆山寨等當下文藝界存在的弊病,不是創新發展應取的態度。我們也應當看到,科技發展可以帶來新的藝術表達和情感渲染方式,但我們需要正確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在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等方面發揮作用,助力創新發展。
總書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在創作中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是一種文化自覺,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容與形式,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是一種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文藝工作者不斷提升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時代有重托,文藝有希望。我們不僅要塑造好作品中的形象,也要塑造好自己在生活中的形象,做一名人民認可、時代接受的文藝工作者,像黨中央要求的那樣,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
(作者系遼寧電影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