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飛吧,春天里的一只燕子
來源:《人民藝術》 | 劉俊義  2021年09月30日11:55

詩作者龔永松是近些年認識并熟悉起來的文友。他純從外觀上,這種詩人兼創業者的人物,并不是那種沉默如山的人。他生得并不挺拔,四十多歲的中年,身材像小老板似的發福了。他的聲音是高亢的那種,從電話里就能一下分辨出來的爽朗的男高音,但他所說的每句話都明確而果斷的。他給你這樣一個印象:他能適合做任何自己在著手做的事情,從寫詩到做設計到職業培訓。他是一位具有抑制不住的精力,但又專心致志的熱誠的“發動機”。

他的閱歷與他的年齡并不成正比。他曾是莘莘學生充滿了幻想,畢業后直接撲入商海的沉浮,前幾年又忽然連續曝出冷門:上北大做訪問學者,然后又辦實體做文創,個人獨辦詩歌節。從而他的社會接觸和現實思考,非常人所能及。他的生活積累到一定高度,他的詩歌的底蘊也就積累到一定的深度。發現詩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他與詩的“遇見”、“約定”,看似偶然,似乎也是必然。在這樣全新的時代的精神狀態下,他的生活與創作都在經歷徘徊與摸索,從而成就了他的詩歌。

永松似乎并不在乎是“象征派”還是“浪漫派”,所以他寫的自由寫的個性;雖然寫了很多,甚至不是每篇都寫成功了,但總起來說,《遇見》《約定》《獨行》這三本詩歌集(按出版時間排列),是以他以往在義烏、武漢、北京的藝術生活為準備的,是以他長久煉成的獨立的個性和敏感的神經做基石的,使他的作品具備了相對較成熟的藝術個體。

向勇提到第三本詩集《獨行》時說過,“永松的詩句都來自他日常生活中的詩心涌動”,“我想,所謂詩者,就是平凡生活中的尋美之人”。

作者寫《獨行》,曾真實地去生活,經驗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一幕幕人生,特別是他接觸過的一些人物長久的埋在心房,以至于誘發了他的創作渴望。“是他(她)給了我一個強烈的對照,我那試寫小詩的企圖也就一天一天強烈。”(龔永松回憶創作之語)這些生活里平凡的人卻讓他感動,讓他想到了自己該寫點什么。于是,《一路請多珍重》、《一個義烏女人》、《父親年屆古稀》、《小姑媽》、《心里喊幾聲》、《大男孩》、《念奶奶》等等,占了詩集很多的篇幅,每一篇詩,都是自然流露的情感,不帶一點點回環曲折,那么直白,又那么真實地感動人。

《獨行》中許多類似的小詩,讀起來都感覺輕松、惆悵,這是與讀者的一種直接的自然的交流,讓人感覺不到個人主觀的過多的參與。看來,作者在創作時已自覺地把“主觀意志”排除在外,他只求能夠“如何真實便如何真實”,也不打算積極地指引一些什么東西。

這種風格與創作第一本詩集時的風格有了很多的不同。《遇見》可以說是一本初入詩壇的入門的詩歌,許多詩歌不免于流俗的影響,也就難以真正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而且這種情感的表達也難免模糊以致虛幻。

第一二本詩集中,如《出神》《初八深夜》等作品,無疑落入了“自我加戀愛”的文學范式。這種范式不僅流行很廣很遠,而且似乎成為了某方面評述的主流要義;非這樣,就不足以彰現個人奮斗、個人自由的俯瞰式情緒和人生體驗的優選。但如今讀來,發現只是一個并不真實的夢境,陷入到了平常的無法感動的陷阱中去了。

永松從經商、辦實業到寫詩,自身也經歷了生活和情感的震動。這條人生之路走了四十多年,雖然人走入了一個新時代,不一定思想能馬上進入新時代。他曾經經歷過的自我奮斗的痛苦,也從近幾年開始認識自己,正視自己,甚至糾正自己。永松曾對我說起,“以往的種種閱歷和思想感情的事不是用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但我在詩路上的行走,也曾獲得最大的愉悅。我覺得我完全是從一知半解到有些明白,從陷入情感的矛盾到稍稍尋到了新的更有力的目標,探索真是一條困難而愉悅的路。我以為凡走過同樣道路的人是懂得這條路的崎嶇和艱難的”。

作者也許意識到這一點:僅僅在別人的模式中進行創作,那是遠遠不夠的。這已經脫離了創作詩歌的初心。我們反思這種創作的傾向,其路線應該是脫離生活,脫離社會的,即主要是概念化的路線。只有深刻地意識到創作的源泉在于生活,創作的思維來自現實,把自我真正融入當下,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創作上一個新臺階,這就是文學評論家馮雪峰所確定的文學線路:“本來我們執著現實主義,就因為我們執著現實的緣故,而這個現實,也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現實,是我們時代的這個戰斗著的歷史的現實。”

《老房子》就給人不同于過去的地方,作為詩人的嶄新的內質已被展示出來:

我多么希望有一個老房子

清晨陽光灑在青石街上

你在面前拿著一把蒲扇

……

奶奶在納布鞋

媽媽在打毛衣

只有爺爺拉著我的手

從村口走到村頭

太陽下山星星告訴人間多美好

永松開始走上一條新的詩路,就是從離社會向“向社會”,從自我情緒的個性張揚到與時代前行的社會的路。這也許是自我與時代關系的重新認識,這種對現實生活的本質的重認,在過去與未來之際,是可以由此得生,更也可以由此得醒——只有與時代共患難,對每個當下生存的理解和裸露,才有個人的未來。

而作者要走上新詩路,就要求作者對生活有比較深入的體驗,對社會的矛盾有全面的了解,看人看事物看得更多,而且熟悉,知道他們的生活與處境,于是才能在社會與生活的基礎上去寫他們。

比如,《一生要有一個夢》:

……

一步又一步如同登山攀巖

目標遙遠且猶豫難行

一生要有一個夢

再夜的前景也有螢火蟲

撲閃撲閃飛過頭頂

……

這首詩,以其直陳中不失清新熱望,感傷中投射出堅韌追求,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且也的確聯帶著較為深刻的時代性。

另一方面,永松有意無意間,他開始探索一個新的題材領域,而這個領域所展現出的歷史和現實的文化內涵,都是無比廣闊和深邃的。他先后寫出了《佛堂碼頭》、《念奶奶》《個人簡歷》、《老房子》《靜一靜》、《今夜無言》等二十多首小詩,這部分作品應該歸入寫實主義范疇了。它們所包含的題材十分廣泛而且真實,無疑來自真實的體驗,更貼近生活,雖然還沒達到“重要的巨大的現實的題材”,但無疑是展現了新時代新群體的生存狀態的題材。

所以我的評說,其依據它是否“提供了新的東西”(新的主題)。當然,要達到這一目標條件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生活情形、情感宣泄,實際上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對于這些類似的題材,如果作者不能做出獨特的有別于同類作品的開掘,也就沒有自己的發現和嘗試,這里面也就找不到所謂詩的藝術的東西。那么作者找到了什么?一是作者找到了情感真實的表達,二是發現了生活現實的題材,這些無疑是作者的創作有了未來。

(詩人簡介:石心,本名龔永松,浙江義烏人。農工黨黨員,先后就讀武漢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文學碩士,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義烏文創會會長,義烏工商學院客座教授。詩歌作品散見于《詩刊》《詩歌月刊》《中國詩人》《江南詩》《延河》《新民晚報》,著有詩集《遇見》《約定》《獨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 狠狠色婷婷七月色综合|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综合| 一本久道综合色婷婷五月|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图片区| 天天综合网天天做天天受|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视频|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天天躁夜夜躁狂狂躁综合|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五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