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思古接今,汲取奮勇前行力量
秋高氣爽、玉露生涼,皓月麗天、澄如玉宇,中秋之月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亮,中秋節是充溢浪漫的節日。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珍惜光陰、不負韶華,在各自崗位上激揚奮進力量,實干篤定前行,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涵養家國情懷、書寫美好未來的最好姿態。
“玉露金風滿桂枝,清光因此更華滋。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春節、清明、端午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承載著中華民族深沉的家國情懷,我們要積極發掘中秋節慶的文化內涵,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弘揚傳統文化,在思古接今中汲取奮進前行的力量。
習俗因傳承而深入人心。秋高氣爽、玉露生涼,皓月麗天、澄如玉宇,中秋之月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亮,中秋節是充溢浪漫的節日。中秋節處在瓜果飄香、莊稼成熟的金秋季節,因此是慶祝豐收、表達豐收喜悅的最佳時刻。在中秋節,熟悉的人們彼此間送上一句溫馨祝福的話語,為節日增添了美好的氣氛。
月餅是承載優秀傳統文化的美食,既可以使人們享受甜蜜,也可以相互饋贈、聯絡感情。與社區鄰里一起動手制作月餅,和孩子共同剪紙和做花燈,帶上家人參加游園活動……這些深具文化內涵的活動與形式,賦予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以文化魅力,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中華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人月雙圓、天人合一。“每逢佳節倍思親”,團聚、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處于忙碌中的人們,無論忙到什么程度,都會把中秋節作為回家團聚的日子。即便是遠離家鄉不能回家的人,也會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家人問候,聯絡那份割舍不去的親情。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見證這歷史性一刻,不少網友紛紛激動表示:“歡迎英雄回家!”“中秋團圓啦!”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中秋團圓總能激起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文化情愫。
中秋節是厚植家國情懷的契機。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家國情懷,永遠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利用中秋、國慶假期,全家男女老少“打卡”紅色地標、重溫紅色記憶,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成為出游新亮點。一些地方組織紅色文藝演出、開展紅色題材影視劇展播、走訪慰問老黨員老英模,讓更多人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新形式、新樣態為中秋節日賦予新的活力,那些記錄時代、表達真情、充滿創意的活動,也成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益嘗試。
清風當伴中秋“潔”。潔不潔,看過節,每逢節日,都是公眾觀察黨風政風的敏感時期,也是作風建設的重要關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秋、國慶等關鍵節點更是反“四風”的重要著力點。今年的中秋節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10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進行公開通報,提醒廣大黨員干部嚴守規矩、嚴于律己,謹防“四風”問題節日“常見病”;督促廣大黨員干部以案為鑒,時刻自省自律,防止行差踏錯;釋放對“四風”問題緊盯不放、寸步不讓、一抓到底的強烈信號,教育警示廣大黨員干部切實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對黨員干部來說,打牢清廉的思想根基,守好公私的“分界線”,遠離法紀的“高壓線”,守住節日和平時的清廉,才能踏實享受中秋佳節全家團圓的天倫之樂。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珍惜光陰、不負韶華,在各自崗位上激揚奮進力量,實干篤定前行,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涵養家國情懷、書寫美好未來的最好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