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誰的心中不曾有過一座“親愛的圖書館”
來源:文匯報 | 文澤爾  2021年09月15日08:32

《親愛的圖書館》 [美]蘇珊·奧爾琳著 文澤爾譯 文匯出版社出版

多年以前,當我還在德國馬普科學院位于斯圖加特市西南近郊的一間研究所內工作時,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學會的內部圖書館。就單座圖書館的體量而言,它不算很大,三層帶地下室的狹長布局,裝修陳設頗具伊姆斯事務所風格,足可容納十個人圍坐開會的閱覽桌,舒服的真皮沙發,任何一個角落都極為安靜——不止是因為沒有外來讀者,更是因為研究所本身就深藏于山中,連帶著圖書館也擁有了遠遁群山式的靜謐——除了館藏較少之外,完全符合我心中“完美圖書館”的定義。

十年研究所生涯,我在這座圖書館內借閱了無數資料。總服務臺隨時愿意為學者們提供強有力的支援,聯絡全球各地的科學機構,以參考文獻中一兩行密碼般神秘的書名為線索,用文件拷貝或者傳真復印的方式,將千里之外的資料帶到我們的辦公桌前。20世紀70年代蘇聯科學家的冶金實驗數據、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南德水處理論文,都是我寫專業文章時曾經從遠方借閱過的。

專業論文之外,內部圖書館也接入了整個學會的圖書館系統,這意味著我能夠通過學會成員的身份借閱各種非本專業的學術資料:人類學、中世紀、歐洲動植物分布、圖騰信仰與巫術……運用紛繁復雜的資料創作出百科全書式的小說,以此來滿足青年人無限膨脹的虛構欲望。

在那個時期,圖書館幾乎是我的整個世界,能夠完成精神層面的所有需求,我簡直想不出比這里還要更萬能、更神圣、更傲然佇立于時間之外的空間了。后來我自己也創立了圖書館,任館長十年,卻從來沒想過要寫一本與圖書館相關的書;作為推理小說作家,我也從來沒想過要寫一部以圖書館為背景的推理小說,直到蘇珊·奧爾琳筆下的這本書擺在了我的面前,我才意識到,竟然真有人這樣去做了,而且還是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將關于洛杉磯中央圖書館的悠長歷史,與1986年令該圖書館毀于一旦的大火巧妙地編織到一起,娓娓道來,用近乎全息圖般的沉浸手法,讓讀者們得以從超然視角窺視與這座圖書館相關的方方面面。

喚醒圖書館的“魔咒”

受托成為本書譯者,首先也是由于我作為圖書館館長的這一重身份,但本書的中譯本定名為《親愛的圖書館》卻并非我的創見,而是出版方再三權衡后的選擇。實際上,本書英文原名“The Library Book”也即“圖書館之書”,恐怕會令那些挑書時連簡介都不看、全憑書名第一印象出手的讀者們感受到折戟沉沙之苦,畢竟中文市場上那些冠以“之書”名號的圖書,譬如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集《沙之書》,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書》等等,都是包羅萬象到仿佛能夠囊括全宇宙的宏大作品,H.P.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全集被定名為《死靈之書》,更是對這一印象的完美印證,然而《圖書館之書》卻絕非如此。誠然,書中內容也可說是包羅萬象,從洛杉磯的城市發展史,到好萊塢影視從業者的怪癖,可謂無所不包,但這種包容卻具有明顯的時空局限性,即僅針對洛杉磯市立公共圖書館這一場所,從其肇始的1859年到作者正式出版本書的2018年這段約160年的時間跨度,所有人、事、物皆圍繞上述兩種受到嚴格限定的時空打轉,偶有發散,也是為了對相關時空內涌生而出的諸多現象加以解釋。

舉例而言,作者開篇不久便提到自己是在圖書館里長大的,然后用了頗長一段篇幅,講述自己兒時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圖書館往事,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是如何逐漸背離圖書館,以及圖書館的“魔咒”又是如何被再度喚醒的;第九章,起首部分探究人類焚燒圖書館的歷史,借威廉·布萊茲的作品談起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談起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屢焚屢建,以及它在公元640年的徹底毀滅,繼而又聊起導致圖書館“死亡”的諸多原因,戰爭、意外、政治,聊起那部以焚書消防員為主角的偉大作品《華氏451》的創作歷程與出版經過……類似這樣的“發散”內容,動輒洋洋灑灑上千字甚至數萬字,穿插在全書各個角落。一旦細究起每段“發散”內容,很容易就會發現,它們基本上可以細分為兩類,其一是對圖書館概念的強化,譬如作者自身與圖書館相關的經歷,瑣碎又真實的心路歷程剖白,可以幫助那些無法親身站在洛杉磯中央圖書館大門內的讀者產生涉及同類場所時的廣泛情感共鳴,畢竟——誰的心中不曾有過一座“親愛的圖書館”呢?從幼兒園的童書柜,到小學里同班同學自發組織、管理的班級圖書角,再到大學圖書館里的自習或偷閑時光,工作之后亦有專業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作為知識與消遣的補充。作者所描繪的圖書館往事,其實是每一位讀者的共同記憶,情感代入之后,配合細膩的場景描寫與日常描繪,作為主角的洛杉磯中央圖書館也仿佛近在眼前。

“我決定燒掉一本書”

長期擔任《紐約客》雜志主筆的蘇珊·奧爾琳,很懂得如何運用瑣碎細節來還原曾經出現在自己眼前的真實場景,亦常以少許幽默閑筆作為點睛之筆。她經常一次性羅列出許多細節,每一樣都是當時的視覺或聽覺焦點,要么就是那些能夠讓還原出來的場景顯得更加真實的“必要性點綴”。比如,在描寫中央圖書館的咨詢臺時,她先以短平快的一小段文字接連拋出其昵稱(“南加州答疑網”)、其受眾(特別指出東海岸民眾在東部時區當地圖書館下班時間之后的提問需求)、其口碑(虛構口頭禪,遇事不決就要“給圖書館打電話”)、其連續性(館員長期保存著電話記錄);接下來,藉由對電話記錄展開詳述,順理成章地列舉出一大堆有意思的提問——足足有十個之多,每個都是精挑細選,譬如對古怪書名進行解釋、為特定單詞找尋雙關語等等,每個都足以讓讀者捧腹開懷。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們對咨詢臺的觀察就越全面,了解得也愈發具體。這種具體并非在某個方向上持續深入,而是朝著各個維度擴散,仿佛同時開啟了無數道門,每道門后面都有更廣闊的空間,讓我們感受到體量,卻又時刻恪守“點到為止”的原則。

書中另一條“發散”的方向,倘若只允許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毫無疑問就是“火”字。除了前述關于圖書館失火與焚書的林林總總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第五章的真人實驗“我決定燒掉一本書”了:假設1986年洛杉磯中央圖書館火災是人為縱火所導致,那么,犯人做這件事時的感受會是怎樣的呢?懷抱如此疑問,蘇珊爬上自家后院外的山頂,一根根地劃燃火柴,將一冊平裝本的《華氏451》付之一炬。她在書中詳細記錄了這次實驗的整個過程,整體宛如嚴謹的科學報告,細節上又頗為細膩、優美,尤其是對書頁燃燒時聲音的描繪,將之比擬為“沐浴花灑里輕涌出來的水流聲”,體貼而到位,任何讀者都能馬上領會,仿佛直接在自己耳邊響起一般。

“火”是串起洛杉磯中央圖書館這一時空領域的唯一敘事線索,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亦可認為《親愛的圖書館》是廣義上的推理小說,偵探正是以第一人稱在現場展開長期調查的作者本人。她查閱大量卷宗資料,深挖當年幾乎所有線索,探訪每位現場證人——其中甚至包括那些連火災調查員都忽略掉了的人物,最終在書中成功還原了當年的“罪案現場”。至于足量線索支撐下的邏輯鏈條是否真能成立,兇手是否確實是眾人皆知的那位哈利·皮克,抑或另有其人,此處自然不會隨意透露謎詭。不過話說回來,另一項謎詭卻可順手在此揭曉:特意討論中譯本定名究竟有何用意?為什么前文中故意提到那么多的“之書”?——好吧,因為本書的每一章都是以圖書館“卡片”起首的,章節沒有單獨題目,完全以書名、出版年份、作者名、圖書館編號或刊載媒介來進行綜括。比方說,其中一章起首的書名即為《焚書》 《燃燒的橡膠》 《燃燒的鉻》 《燃燒的愛情》……如此這般,列出一堆“之書”的理由也就無需多言了。

中文出版領域已有的“之書”甚多,其中倒確實有一本與《親愛的圖書館》相似,即尼爾·蓋曼筆下的小說《墳場之書》,甚至連英文名“The Graveyard Book”的結構都是對應的。那是講被墳場撫養長大的少年,最終走出墳場的成人童話,與本書中哈利·皮克的人生經歷比較起來,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系作家、詩人、譯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天啪天天久久天天综合啪|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亚洲色图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国|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香蕉|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五月婷| 一本色道久久鬼综合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