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趨勢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年至今,網絡文學已經走過20余年的發展歷程。據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網絡文學全網累計作品約2800萬部,活躍的簽約作者有60多萬人。龐大的作者數量與快速增長的作品數量,表明網絡文學是當下中國文藝創作中特別有活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網絡文學脫離野蠻生長的初級階段,進入主流視野,人們對網絡文學的精品化也寄予了越來越大的期望。未來,隨著媒介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誰占領了互聯網新興文藝的高地,誰就掌握了未來世界的文化領導權。
網絡文學確實是具備主流化、精品化的能量的。
在這20余年間,網絡文學中已經產生了不少在文學性與思想性上都頗為優秀的作品。比如貓膩的《將夜》,雖然是架空玄幻題材,但將孔子、孟子、顏回、子路等儒家代表性人物化為故事中書院二層樓的一眾師生,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儒家君子品格與追求公正、自由的現代精神結合了起來。又如瘋丟子的《百年家書》,讓當代青年艾伽穿越回民國,親身經歷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在先烈們的感召下,逐漸從一個歷史的旁觀者,轉變成一位革命者。作者曾說,寫作這篇小說,是為了“記住”,記住中國近現代史中的屈辱與血淚,也記住那些支撐著中國穿越百年黑暗的民族的脊梁。強烈的愛國情懷,在一個個英雄人物、一個個悲壯故事中被賦予骨肉精魂,讓故事外的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2020年,各大網站平臺發布的年度新作品中,現實題材作品占比達到60%以上,一掃此前幻想類網絡文學一統天下的局面,展現出網絡文學朝向主流化、精品化發展的新氣象。這些優秀作品的出現,一方面證明了網絡文學自身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國家對網絡文學創作的引導政策的有效性。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在網絡文學中仍舊存在作品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特別是隨著免費閱讀模式的快速興起,大量不求質量、只求數量的粗糙作品進入市場,甚至不乏低俗、庸俗之作,有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優化對網絡文學的引導與管理方法。在整體上嚴把審核關,做到抓大放小,對于存在價值導向問題的作品嚴格處理,在這一前提下充分保障創作自由,為網絡文學新類型、新形式的創造提供自由的空間;對重點題材和重點作品加大創造研討與扶植力度,目前我國的主旋律、重大題材網絡文學作品在創作上仍常常存在主題先行、文學性與故事性缺失,或者主題與內容兩張皮的問題,這些技術性問題既要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探索解決,也可以通過專題研討、組織創作組創作打磨示范作品等方式加速提高,讓優秀的作品充分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