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真實蘊含時代光芒,《鐵骨錚錚》詮釋中國高鐵匠人精神
中國影視產業在類型化道路上日趨成熟,臺網熱播品類從早前的家庭、抗戰等“基本款”,拓展到如今的傳奇、都市、現實、年代等多元格局,如今品類市場的活躍熱度,正是類型與題材縱深發展的結果。
從《大江大河》到《奔騰年代》,亦或是今年初的扶貧攻堅劇《山海情》,“現實+年代”標簽在當下影視市場擁有著不錯反響,此類作品往往取材于現實,基于不同的時代背景,從多維度側面切至現實痛點,以血肉豐滿的故事為細小切口,展現時代風云的宏大敘事。
由網文作家我本瘋狂創作的掌閱IP《鐵骨錚錚》以改革開放和扶貧攻堅為時代背景,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描繪出了時代背景下中國鐵路建設者的真實人生與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光芒。
時代背景下,現實題材扎根“真實”的創作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脫貧攻堅也取得了勝利,從無到有的中國高鐵,更是成為了中國實力在全球矚目的形象名片。展現一線鐵路建設者時代風貌與真實故事的匠心之作,正是藝術創作的“富礦”。
《鐵骨錚錚》聚焦于我國高鐵建設領域,題材獨特、立意深刻,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基層創作出的作品。作者我本瘋狂是掌閱簽約作家,寧夏人,曾經在一線鐵路系統工作超過8年,在中國高鐵快速發展的10年參與了銀西高鐵的建設工作。作品中很多故事、人物都來源于現實,既保證了現實性、專業性,又增加了藝術性。
作品歷經三年的籌備和打磨,不僅紀念了作者本人在鐵路系統奉獻青春的點點滴滴,更是記錄了中國高鐵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弘揚了鐵路建設者的工匠精神。作家馬金蓮曾評價說,“《鐵骨錚錚》這部作品,語言舒展樸實,細節生動鮮活,情感飽滿真摯,整體厚重大氣。作品用熟練的文筆糅合扎實的行業知識,圍繞寧西高鐵銀吳標段建設項目這一重大事項,講述了高鐵行業鮮為人知的故事,溫度和深度并具。重點塑造了劉建、王忠國、周林生等鐵骨漢子的形象,帶讀者走近高鐵人,了解和感佩鐵路行業為國家建設做出的重大貢獻,是一部難得的現實題材佳作。”
塑造標簽人物,工匠精神鍛造人文關懷
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劉建為幫助身患癌癥的師父王忠國完成人生最后的愿望,犧牲小我,參與寧西高鐵銀吳標段建設的故事。王忠國是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大學生,高級工程師,西北鐵路建設領域的專家,銀吳項目部副經理兼總工程師,性格直率,愛崗敬業。年輕的時候為了家庭,調動工作,失去了參與京滬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機會,留下深深的遺憾。為此,他在臨退休前,為了造福家鄉,給自己留下滿意的作品,雖身患癌癥卻仍堅守施工一線,立志要將銀西高鐵銀吳標段建設成中國高鐵的標桿。緊扣社會脈搏,巨變時代成為創作沃土
小說中描述的銀西高鐵建設,不僅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西部鐵路建設史上的一件要事,更是寧夏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盛事和喜事,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西高鐵的建成,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革命老區振興,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在推動經濟命脈“輸血管”的建設過程中,無數人灑下鮮血與汗水,最終鑄就了平凡崗位的英雄夢。時代洪流中的感人故事,正是《鐵骨錚錚》的文本魅力。其人物刻畫具有鮮明的成長性,從穩重走向匠心,勇于創新鉆研不甘隨波逐流的個性,讓小說在塑造典型人物上受到關注。
《鐵骨錚錚》是掌閱2021年度現實主義系列推薦作品之一,在時代精神感召下,以“真實”為基底的現實題材創作成為重要的創作導向并形成了自身特色,創作者聚焦普通人生活,聚焦社會變革,聚焦時代發展,從而反映現實生活的廣度并體現時代精神的高度,讓故事具有貼近時代脈搏的人文關懷,這或許就是當代現實主義應承載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