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胥口書畫作品展暨胥口對外形象展示在京舉行
以30米長卷——《太湖春秋》為主要展覽作品,輔以53位蘇州胥口籍老中青書畫家精選作品百件的“太湖春秋 水墨江南”——中國書畫之鄉蘇州胥口書畫作品展暨胥口對外形象展示活動,6月1日在北京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舉辦開幕儀式。“來自最基層的胥口鎮的書畫藝術作品走進了中國最高層級文聯——中國文聯的展廳,這在中國文聯發展歷史上、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辦的展覽歷史上都是沒有過的。”中國藝術報社總編輯康偉如是說。
因伍子胥而得名的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地處太湖之濱,文化積淀深厚。倡“南北宗”論的明代“華亭畫派”創始人董其昌長眠于胥口漁洋山麓;這里也是明代故宮總設計師鬼斧神工以“蒯魯班稱之”的蒯祥的故鄉。1991年,胥口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之鄉”。2019年,胥口鎮成立了文聯,每年組織會員采風寫生,為畫家創作搜集素材提供了方便,也使胥口的美術創作隊伍更加具有凝聚力。
開幕式現場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胡孝漢出席了開幕式。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孟祥寧主持。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中國藝術報社副總編輯余寧,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副主席徐惠泉,蘇州市吳中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尤建豐,蘇州市美協副主席伍立峰等主承辦單位負責人、江蘇方面嘉賓,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各全國文藝家協會、各直屬單位負責人以及部分參展書畫家出席。
此次展覽以書畫的形式推介胥口之形象,宣傳胥口之魅力,展示胥口之風采,抒發了書畫家們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濃厚情懷。其中《太湖春秋》長卷由5位胥口籍書畫家歷時半年創作,描繪了太湖流域的優美風光,作品立意新穎、主題突出,展現了胥口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參展的中國畫作品融合了風景、人物、花鳥等不同類別形式,風情獨蘊、情感豐沛,與傳統主體文化精神一脈相承,將水墨的自覺和色彩的自覺融入了當今彩墨畫的發展之中,以“吳門畫派”的傳統筆墨與別具特色的圖式,詮釋太湖地區的自然景觀和胥口鎮風土人情。展出的書法作品“篆隸楷行草”五體兼具,還有篆刻作品印屏呈現,清雅古正、浪漫樸厚,風格迥異、形式多樣,充分展現了胥口鎮書畫藝術事業的發展潛力。
開幕式上,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胥口鎮對外形象展示片,了解胥口文化源流、經濟風采、民生幸福、未來規劃等。康偉、徐惠泉、尤建豐、吳婧、伍立峰、王國銀、蒯惠中分別致辭。康偉表示,中國書畫之鄉胥口有深厚的傳統、豐厚的底蘊、綿長的文脈。此次展覽全面呈現了胥口鎮的書畫創作水平,胥口書畫家們守正創新、求新求變,作品體現了強烈的時代特征。通過這個展覽,能強烈感受到濃郁的江南神韻,也能感受到胥口書畫家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徐惠泉表示,書畫家們以胥口自然人文為切口,用“吳門”精品力作,來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體現了藝術家們胸懷天下、觀照歷史,貼近時代、關注民生的藝術態度,和力求創新而不廢傳統、追求雅致而不忘務實的吳門地域文化性格。
尤建豐認為,此次書畫展的成功舉辦,既是胥口鎮書畫界的一件喜事,也是吳中區文藝界的一件大事。書畫家們一筆一畫地刻錄著吳中風貌的變遷,展示著吳中文化的豐碩成果,描繪了一幅幅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美好藍圖。
伍立峰說,胥口的書畫家們懷著滿腔熱情,以現實主義創作理念和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創作出的作品,不僅是對所熟悉和擅長的太湖題材的延伸和擴大,更是真誠地描繪社會巨大發展變化中的萬象更新、充滿活力的一幅幅時代畫卷。
開幕儀式上,胥口鎮同中國藝術報社、北京雅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泛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依托胥口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圍繞吳門書畫、香山幫古建營造技藝、竹笛藝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擦亮胥口“一支筆、一把斧、一支笛”的文化名片。此外,中國藝術報社胥口采風基地在現場也正式揭牌。胥口鎮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出更多優秀的文藝作品,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
與會嘉賓合影
蘇州胥口書畫作品展研討會同時舉行,向云駒、徐粵春、陳琦、楊維民、張瑞田、董濤、趙洪波、馮令剛、楊明剛、續鴻明、李文慧等專家、學者、書畫名家圍繞如何提升胥口鎮的影響力、品牌力,如何傳承和發揚書畫藝術,如何提高胥口鎮書畫家的水平等積極交流,獻言獻策。
本次展覽由中國藝術報社、蘇州市文聯、中共蘇州市吳中區委宣傳部主辦,蘇州市美協、蘇州市書協、蘇州市吳中區文聯、中共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委員會、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人民政府、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文聯、《藝術交流》雜志承辦。展覽將展至6月4日。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