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研究賦能產業發展 為中國科幻夯實“基建”
原標題:理論研究賦能產業發展 吳巖教授三大著作為中國科幻夯實“基建”
近年來,我國科幻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這與科幻理論研究的“筑基”作用息息相關。
早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時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現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就明確指出,要大力扶持科幻,重視科幻作家,重視科幻理論的研究。特別是在科幻理論領域,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學術方法論與文化創意教研室主任吳巖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科幻的理論研究和科幻研究人才建設,他的三部科幻理論代表作《中國科幻小說沉思錄》(接力出版社出版)、《科幻文學論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和《中國科幻文論精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就持續為中國科幻產業夯實“基建”。
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科幻文學論綱》)
集作家、編劇策展人、科幻理論研究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吳巖在學術領域涉獵很廣。特別是在科幻領域,他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國內首創科幻文學課程,并在2003年與王泉根等在國內首創科幻文學碩士方向,2015年又建立起博士研究方向。。在他看來,科幻本身的理論建設和基礎教育方面的開發,應該是科幻產業長期發展的基礎。多年以來,吳巖一直在科幻理論研究方面深耕不綴。他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北京教育科學規劃和國家出版總署重點圖書等科研項目;主編過“科幻文學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科幻新概念理論叢書”、“國外科幻理論名著叢書”、“世界著名科學家科幻系列叢書“、”地平線未來叢書”、“新空間科幻電影譯叢“等叢書。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科幻文論精選》
在不斷深入研究的過程中,吳巖教授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理論成果在相關著作中充分體現出來。特別是《中國科幻小說沉思錄》、《科幻文學論綱》和《中國科幻文論精選》三部著作,堪稱吳巖教授科幻理論研究的代表作。以《中國科幻文論精選》(與姜振宇合作)來說,它精選中國科幻文學與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歷史價值的31篇文獻,基本涵蓋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與文化思考。這些思考涉及文類的觀念、創作的流派、理論問題的爭論,以及具有典范意義的作家自述。本書對中國科幻創作理念的生成和發展、重要問題的思考和爭論脈絡、流派的誕生和延續等進行了很好梳理。可以說,這既是一本讀懂中國百余年科幻發展史的教學課本,也是觀察中國科幻思想發展的理論讀本和學習讀本。
接力出版社出版《中國科幻小說沉思錄》
除了“撰史”之外,吳巖教授三部著作更注重“啟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吳巖曾指出:科幻理論研究的本質,就是在于從更高層次提取意義。因為只有在博大的照看之下才能精深,也只有精深之后,才能發現小中的大。因為長期從事管理學和教育工作,吳巖教授會更多考察實際發生的情況而不是根據某個大框架去應對現實。久而久之,他發現從已經發生的事件、從已經創作的文本、從已經走過的道路中提取模式,更具有恰切性,也更具有創新性,這種做法也被他轉移到科幻文學研究中。
在吳巖教授看來,無論是科幻文學創作者、科幻產業從業人還是廣大科幻愛好者,借助體系化的科幻理論著作,都能從中汲取營養,啟迪心靈。因此,他的理論研究與中國科幻產業的結合也更為緊密。自2017年開始,吳巖教授就從更廣闊的視角研究與觀察科學與科幻,并帶領團隊逐年發布《中國科幻產業報告》,為中國科幻產業問診、把脈。近年來,他也參與多部科幻類影視作品的策劃和創作,并主持組織多位科幻作家和編劇開發科幻影視劇。
吳巖教授一直認為,科幻產業的持續發展壯大,需要國家、知識精英、普通讀者三個因素的同向而行,而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最好時期。他期待大家共同努力,發展好這個領域。他指出:無論是產業還是事業,科幻都關乎個體和社會的未來,希望更多年輕人投入這個領域,施展聰明才智,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