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芝琳:在抗疫中接過歷史的接力棒
【青年學子說】
從影視作品到史學著作,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總讓少年時的我沉醉其中。對歷史的喜愛就像一顆種子,深埋在我心里。高一暑假,我讀到了《習近平的歷史觀》一文,這顆深埋在心里的種子迅速生根發芽。高考后,我如愿來到華中師范大學。在武漢求學,對于歷史專業的學子而言可謂是一大幸事。辛亥革命、“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八七會議、武漢會戰……近代歷史上的許多轉折與這座城市息息相關,無數仁人志士在這里留下過求索的足跡。
猶記得我參觀的第一座紀念館,就是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走進陳列室,一頁頁珍貴的手稿,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一件件桌椅板凳,讓我重溫了那一段慷慨激昂的歷史。回首我們黨的百年征程,八七會議無疑是“第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毛主席“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宛若一盞明燈,使共產黨人重整行裝,繼續奮斗。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的參觀經歷給了我親臨現場般的觸動,這之后我參觀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等革命遺址。追尋著前輩共產黨人的足跡,他們為革命事業奮斗的身影仿佛歷歷在目。相比于課本上的圖文記載,重新沉浸于歷史的場景,讓我漸漸讀懂了他們背后的初心與使命,那正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百年的風雨滄桑中,除了青史留名的領袖人物外,更有無數平凡的共產黨員用生命踐行使命。正是他們對初心的堅守,才使得黨永葆生命力與創造力,最終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這一段段紅色革命史不禁讓我想到我的父親——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共產黨員。作為交警,不管風吹日曬,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平凡的指揮崗位上。每遇洪澇災害,總是沖鋒陷陣在抗洪排澇的一線。“我是一名黨員,這是我應做的工作”,是他最平常不過的解釋。對他而言,做人民的好交警既是初心,亦是使命,需要一輩子去踐行。而這種奉獻與堅守,是對前輩共產黨人精神的傳承,使我明白共產黨員并非生而偉大,而是在平凡中閃耀光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歷史的接力棒代代相傳,必將遞交到我們手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荊楚大地,無數青年黨員挺身而出,成為抗擊疫情的中堅力量,彰顯新時代青年本色。我也有幸成為一名網絡宣傳志愿者,為抗疫送去點滴力量。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這座英雄的城市終于迎來了它的春天。
回溯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從20世紀到21世紀,黨的身影無處不在,而青年一代的奮斗從未止息,他們傳承著百年前的先輩精神,用愛國情懷譜寫了最美的青春華章。
作為青年黨員,生逢盛世,能夠共襄盛舉是我最大的際遇;作為一名學子,我將以傳承中國歷史,弘揚先輩精神為己任,在未來書寫好我們一代人的奮斗故事。
(作者:褚芝琳,系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7級基地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