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學術發展 深化理論研究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評論周開幕
11月9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主辦的電影電視評論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隆重舉辦。開幕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祝東力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韓子勇、中國電視家協會主席胡占凡、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兼副主席張宏致辭。隨后,以“新時代中國影視學術發展與‘三大體系’建設”為主題的開幕學術論壇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多功能廳召開。
適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剛剛結束,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作為文化事業重要支柱的影視產業,近年來創作規模、藝術品質及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此次論壇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影視理論的創新發展,“中國學派”與中國影視學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與話語體系建設,新語境下影視民族化理論批評的發展,中國影視理論研究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與教育等四方面議題進行研討,以期持續加力電影產業升級換代,推動構建中國特色電影話語體系。
開幕論壇上,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談到,影視語言可以是世界的,但影視語法必須是中國的、民族的,中國影視民族化應當從理論構建、創新實踐和完善學科體系三方面著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談到,中國電影需要更高層次的升級換代,最終要在適當時間推進中國電影形成以電影版權經濟為核心的電影新經濟。與會學者認為,電影具有記錄時代的文獻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今天,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億多人民正上演著波瀾壯闊的活劇”,光榮與夢想、喜悅與憂傷都應當成為當今電影表達的題材,未來中國電影還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此次評論周為期5天,共設5個分論壇。除開幕論壇外,“中國特色影視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論壇、“新語境下中國影視民族化探索”論壇、“青年編劇的新挑戰與新機遇”論壇、“城市變遷與文化記憶”論壇等將于11月10日—13日陸續舉行。5天內,將有300余位業界專家學者和編劇導演、制作發行等一線行業專家蒞臨評論周,共同為中國影視業發展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