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將保護誰的權益
今年是《著作權法》頒布30周年。4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進行審議,并于4月30日公開征求意見,標志著《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工作進入“倒計時”。
那么,關于《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有哪些建議?
重點回應社會關注的問題
“與前兩次不同的是,前兩次是被動修訂,這一次是主動修訂,修訂稿回應了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努力適應時代和技術進步,平衡權利與權力的使用,修訂幅度和力度均較大,應當給予積極的評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認為,此次《著作權法》修訂的亮點很多,比如對“作品”的界定,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更改為“視聽作品”;對著作權集體管理作了科學、明確的界定,澄清了以往的一些誤解,明確了其職能,以及著作權行政部門的監管職責。
閻曉宏說,新聞出版行業非常關注的兩個問題得到了積極回應:一是將時事新聞修改為單純事實消息,有利于加強新聞作品的保護;對出版單位享有的鄰接權予以關注和明確,增加了“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該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殿利也表示,此次修正案草案很好地回應了時代訴求和社會公眾關切,尤其是作品類型的變化及法定賠償標準的提高這兩方面內容的修訂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于殿利說:“對于出版企業來說,‘視聽作品’的新規定,有利于出版企業目前正在經歷的媒體融合和業務轉型;著作權保護力度的加大,必將有利于守法出版企業的業務發展,促進行業的良性循環。”
作為一名作家,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蔣勝男尤為關注《著作權法》修訂,因為她明白創作者的處境。“創作者一旦涉及侵權,在面對強勢平臺方、影視方時,往往維權艱難,稍有延宕,更是對作者的精神折磨,長此以往非常容易令其泯滅創作熱情。”蔣勝男建議:為促進文藝創作健康有序發展,著作權制式合同應盡快推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廖華歌表示:“《著作權法》的修訂,對于促進文化藝術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讓侵權人付出高昂代價,從而促發國人版權意識的覺醒,可以營造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
記者了解到,在征求各方意見準備修訂《著作權法》的過程中,采納了全國人大代表、電影導演賈樟柯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的《關于在著作權法中給予視聽作品導演和編劇作者權及收益權》的建議。賈樟柯表示:“這更加堅定了我聚焦民生、傳達民意的信念,我要盡心盡力為民履職。”
解決版權管理低效無序問題
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起步至今已歷經20年,但目前包括權利人、使用者在內的社會各方面質疑不斷,亟須加以規范和調整。
此次全國兩會上,民進中央提出了《關于加強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的提案》,建議盡快完善中國特色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加強頂層設計和行政監管,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服務,加大對侵權盜版的打擊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建議在《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中能夠明確“法定許可”的適用條件,建立著作權“法定許可”獲酬保障機制。魏玉山說:“使用者應當向集體管理組織備案使用者信息和作品使用情況,使用作品時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和作品出處,并向權利人或集體管理組織付酬,同時也要明確使用者不履行法定付酬義務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作為最適合集體管理的音樂版權領域,集體管理相關制度的完善對于推動行業發展非常重要。橫向對比世界各發達音樂市場的集體管理制度,唯有開放競爭機制,才能從監管源頭解決單一集體管理制度下的版權管理低效、無序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則是從更具體的音樂版權領域提出建議。
馬一德在《關于促進我國數字音樂發展,開放著作權集體管理競爭的建議》中建議,國內音樂集體管理組織應當積極發揮制度優勢,吸引更多海外著作權人將其作品通過集體管理的方式進行對內授權使用。同時,應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并立足我國數字音樂快速發展的實際,以數字音樂領域為試點,推動設立新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吸納行業各環節主體共同參與數字音樂版權保護與管理。
保障各方版權人平等權益
《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將保護誰的權益?于殿利說:“《著作權法》的核心問題,實際上是尋求在保護著作權與作品流通傳播之間的平衡。在整個《著作權法》大框架下的出版業同樣如此,作譯者的權利必須得到保護,守法、優秀的出版企業必須得到保護,只有這樣,優秀智力成果才能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文化產業才能得到更大發展,社會文化才會更加繁榮。出版企業必須嚴格依照《著作權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辦事,在法律規定的界限內保護著作權、促進傳播。”
現如今,國內大部分作家在簽訂合同時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相對于傳統作家與正規出版社簽訂合同而言,這塊“痛點”尤為體現在網文作家身上,各網站平臺與網文作者簽訂的合同越來越苛刻,引起網文作者們的普遍不滿。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外文采編部主任顧犇提出了《關于加強對網絡文學網站的監管,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提案》,建議國家版權局對平臺與作者的各類合同合規性進行審查。“網文高速發展的過程也伴隨很多問題,各類版權糾紛不斷,嚴重影響了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顧犇說,現在幾乎是所有網絡文學網站與作者簽訂的合同都是全版權合同,并且要求版權轉讓的期限為作品發布后50年或作者死后50年,不允許作者有任何保留。
作為一名出版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定承對《著作權法》的修訂充滿期待:“對版權的尊重,讓我們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無數世界頂尖創作者的作品被授權到中國,世界各國出版社與國內出版社建立了緊密而信任的聯系,讓我們從一個出版小國成為享譽世界的出版大國,出版的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修訂之后的《著作權法》,能讓違法行為付出慘重代價,讓維權工作更加暢通便利,讓創作者更有激情和信心。”
相信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會給《著作權法》修訂帶來助力。“總體來看,此次修訂,必將更加激勵社會主義文化創新,增強文化自信,開啟新時代著作權領域的新征程。”閻曉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