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抗擊疫情 文藝傳情
七批次、千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支前物資源源不斷,網紅“螺螄粉”牽手“熱干面”;在做好自身抗疫的同時,廣西對口支援十堰,“桂”人相助,共克“十”艱……
在這場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了一場主題藝術作品征集活動,廣大文藝工作者揮動手中的筆墨,“藝”心戰“疫”,一首首飽含真情的詩作,一幅幅溢滿溫情的書畫,一段段感人溫馨的視頻,匯聚成春天里最動人心弦的戰歌,描繪出萬眾一心戰勝疫情的最大同心圓。
“我不怕,因為有你在!”“愿你珍重再珍重,有人在平安等你歸來!”……由玉鐲兒作詞,廣西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趙琳與廣西音協副主席傅滔共同推出的新歌《平安歸來》,深情地向戰斗在疫情第一線的工作者們致敬,為奮斗在疫情最前線的醫護工作者送去愛的歌聲,送去最美好的祝福與期盼,希望他們——平安歸來!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是抗擊疫情的“主戰場”。戰“疫”打響后,不論離家遠近,醫護人員迅即回崗。艾滋病科護士長杜麗群主動請纓投身防控一線預檢分診工作,她寫下散文《臨危不懼 奮勇抗疫》:“為生命站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是我們醫護人員的堅定承諾!”
在桂工作20多年,河池市公安局民警張振剛終于在春節前回到老家陜西西安周至縣,準備陪家人過個團圓年。然而,抗擊疫情命令如山,催他緊急返崗。道路不通,航班取消,幾經輾轉,張振剛經歷了一次曲折奔波的艱難返崗之路。他用詩歌《一路歸來》描述了途中所見所感:“一道道堅毅的目光點亮希望/一個個偉岸的身影鑄就城墻/我想向他們敬個禮/卻身著便裝/我想伸出大拇指/又終覺膚淺……”2月19日至今,他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
“我要為你寫一首詩,書寫白衣飄飄的身影,歌唱凌寒怒放的花朵……”詩人、廣西文聯副主席石才夫將滿腔情感濃縮成詩歌《我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星火》。他說:“對抗疫情,我的‘武器’就是文字,希望我的每一個字都是星火,既能照亮黑暗,又能燃燒激情,既能鼓舞人,又能代為訴說老百姓的愿望,盡快戰勝疫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看抗疫“集結號”響起,目睹方方面面的人員臨危受命逆向而行,用血肉之軀筑起生命防線,河池市畫家袁俊袖禁不住一再淚水充盈。他撐起病痛的腰板,畫出心中悲壯的英雄《二〇二〇年的春節》,意猶未盡,又創作一幅《使命在召喚》,致敬奮戰在一線的英雄。
手機屏幕上,廣西第一批馳援武漢的醫生劉申容、李發娟脫下防護面罩后的深深勒痕清晰可見,令人生疼生敬。廣西藝術學院副教授黎冰穎以此創作《最美印痕》,刻畫出醫務人員的艱辛奉獻,留下白衣天使最美的容顏。
“當看到醫護人員紛紛奔赴疫情一線時,我就想創作一幅作品來表現這些偉大的逆行者。”廣西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副院長文海紅創作的中國畫《馳援湖北 馳援武漢》,以三位部隊軍醫為代表來表現廣大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大無畏精神,“作品以飛機和堆積如山的救援物資為畫面背景,來體現眾志成城的堅強力量,并運用中國畫工筆強調細致寫實傳神的特點,謳歌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英勇奮戰的精神。”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當看到解放軍的飛機緊急起飛時,全國人民放心了!”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油畫家韋軍深有感觸,以軍人為原型創作畫作《武漢!武漢!》,致敬解放軍戰士風雨兼程、英勇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前方在征戰,后方需守護。韋俊平的《銅墻鐵壁》、陳天立的《社區抗疫情》、鄧軍的《最大援助》、雷蕾的《堅守》等畫作,聚焦醫療戰線之外的“第二戰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圈,藝術性地再現了這些普通人普通卻又不平凡的艱辛與堅守。
疫情發生后,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克長鄉長發完全小學學生李阿妹收到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觀察、思考此次疫情,用一幅畫表達心中的感受。
“我看到鐘南山爺爺奔赴前線,看到醫護人員前赴后繼,看到大家捐款捐物,想到老師常說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斷,很多根筷子合起來就很難被折斷,想到我們不畏懼、不退縮的民族精神……”李阿妹的畫《疫魔當前,咱們不能退》雖顯稚嫩,卻不失真情。“班上同學都陸續上交了這份特殊的寒假作業,表達山區孩子對醫護人員的敬意和長大后報效祖國的決心。”李阿妹的班主任鄧秋聰說。
此次應征的數千幅繪畫類作品中,小朋友的作品是一大亮點。“孩子們用稚嫩的畫筆,情真意切地描繪了美好的期望,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令人感動,令人欣慰。”廣西美協主席石向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