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普作協舉行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
11月1日,第三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創作研究基地年會暨科幻作品學術論壇在京舉行。本次年會由中國科普作協、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科普作協科幻創作研究基地承辦。《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小說選刊》副主編李曉東、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廖紅,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林立,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顏實等出席活動。年會由科普作協副理事長、科幻創作基地主任王晉康主持,副主任王衛英作年度總結及未來發展規劃發言。
科幻創作研究基地榮譽主任劉慈欣認為,國內科幻繁榮狀態背后存在基礎薄弱的隱憂,科幻創作的作家群、讀者群和作品量有限,希望科幻創作基地未來致力于擴大科幻創作群體。董仁威、龔格爾、劉兵在“科幻影視、動漫等產業化發展”中談及科幻電影的意義在于持續保證最廣大的消費者對科幻泛類型的興趣,未來應關注科幻小說改編的潛力,同時正視科幻影視產品的責任感。張之路、李凌己就“科幻創作與教育”做了主題發言。他們認為,青少年是未來中國科幻閱讀和創作的重要群體,應盡早在孩子心中埋下文學與科幻的種子。孟慶樞、陳楸帆、姬少亭從“科幻譯介與海外發展”的角度介紹了中國科幻在海外的情況。施戰軍、姚海軍、李曉東就“科幻創作研究現狀與面臨問題”作了發言。施戰軍梳理了《人民文學》發表科幻作品的歷史,認為科幻文學應突破純文學的窄門,同時兼具科學之核、文化之核與生命之核。李曉東談及當下中國科幻研究現狀,認為連續性的深度學術研究有利于中國科幻良性發展。姚海軍則談及科幻創作在題材、主題等方面的現實狀況。
隨后,林立、王晉康、王泉根、喬世華、楊紅櫻為科幻創作基地“楊紅櫻工作室“揭牌。在科幻作品學術論壇上,與會代表對王晉康、劉慈欣、何夕、超俠等的作品展開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