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史詩般的實踐,必將催生史詩性巨作
來源:文匯報 |   2019年10月15日09:50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為文藝工作劃定了基本遵循、為文藝工作者標注了價值航標。

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五周年之際,理論界文藝評論界學者讀講話、悟精髓、談發展。

在此,本報刊發六位學者的所思所得,以饗讀者。

——編者

 

新指南引領新時代

■白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五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鼓舞與指引下,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造性與能動性得到了極大激發與充分調動,當代文學從文學創作到文學生產,從文學閱讀到文學傳播,都在不斷地發生著這樣那樣的積極變化,形成了前所少有的活躍而豐繁的局面。最為突出的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文藝家從事創作和文學藝術界開展工作的軸心與重心。“以人民為中心”,包含了“表現人民”“激勵人民”“服務人民”等諸多方面,這使文藝工作者充分認識到文藝與人民無處不在的密切關聯。五年來,作家藝術家們把深入生活、閱讀時代作為創作的必修課、文學的基本功,紛紛到基層兼職和掛職,深入了解和切實觸摸正在“進行時”的時代生活。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一批反映生活新變化、富有時代新氣息的優秀作品。報告文學有何建明的《浦東史詩》、紀紅建的《鄉村國是》、寧肯的《中關村筆記》、徐劍的《大國重器》等,長篇小說有關仁山的《金谷銀山》、陳毅達的《海邊春秋》、老藤的《戰國紅》、趙德發的《經山海》等。這些作品都跟改革開放40年的“新史詩”密切相關,是作家在創作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學新成果。

第二,“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進而構筑我們時代的文藝高峰,成為作家藝術家們的自覺追求。這些年,從創作者到評論者都在深入思考“有‘高原’缺‘高峰’”的現實問題,并在反思中不斷提高對于打造“精品”的意義的認識。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在近年的文學創作中,更多的作家都更為注重精雕細刻,更加追求精益求精,使作品盡可能接近“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標高。這在2018年的長篇小說創作中表現尤為突出。梁曉聲的《人世間》、陳彥的《主角》、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李洱的《應物兄》,同時獲得茅盾文學獎。

第三,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的文藝類型、新的文藝群體的高度重視以及殷切期望,給予網絡文學創作者從業者極大的鼓舞與巨大的激勵。這些年,網絡文學創作出現了多方面的明顯而積極的變化。一是網絡文學作家普遍增強了寫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貼近生活、貼近人民、貼近時代方面更為積極主動;一是網絡小說創作中,現實題材創作的勢頭不斷上揚,出現了一批題材重大、內容厚重、藝術講究的作品,如《復興之路》《浩蕩》《大國重工》《明月度關山》《海上升明月》《網絡英雄傳》等。在近幾年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作家協會舉辦的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優秀推介活動中,現實題材的優秀原創作品每年都占到所推作品的半數以上。現實題材創作的數量增多和質量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網絡小說“玄幻”類型一頭獨大的情形,使網絡文學從創作到傳播的發展與生態更加趨于平衡。

文藝代表著時代的風貌。廣大文藝工作者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增加“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必將帶來文藝創作的新成果與文學生產的新收獲,在筑就時代文藝高峰的大道上不斷闊步前進。

 

氣象一新的文藝評論

■王一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指出“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號召文藝批評自覺承擔文藝界“褒優貶劣、激濁揚清”的使命。中國文藝評論界如沐春風,氣象一新,呈現出新的精神面貌。

新面貌之一,文藝評論對文藝事業已變得不可缺少。文藝評論或文藝批評如同藝術家的文藝創作和公眾的文藝鑒賞一樣,都是整個文藝事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假如缺乏堅實有力的文藝評論,也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文藝創作和文藝鑒賞。中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文藝評論的活躍和發達。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文藝評論家煥發出文藝評論的創造性熱情;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紛紛加入到文藝評論的行業之中,共同推動文藝評論事業穩步發展。

新面貌之二,文藝批評的批評本質更加明確。“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把文藝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紅包厚度等于評論高度’。”人們清晰地認識到文藝批評的本質內涵就在于“批評”兩個字本身,它應當以“批評”本身為天職,執著地在文藝創作和文藝鑒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無情地揭露和批評。文藝批評只有堅持這種鐵面無私的或毫不留情的批評精神,才能夠真正幫助文藝創作和文藝鑒賞過程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從而為文藝事業的整體繁榮起到糾偏或添磚加瓦等作用。

新面貌之三,文藝評論展現批評和表揚雙重功能。文藝評論當然不能滿足于單純的“批評”,而是同時要有表揚或褒獎,也就是同時展現出有好說好和有劣說劣、幫助人們辨別香花和毒草、分清真高峰和假高峰等雙重功能。自覺體現“褒優貶劣、激濁揚清”的雙重功能,文藝評論才能對文藝事業起到“一面鏡子”“一劑良藥”等積極作用。

新面貌之四,文藝批評有自身的時代標準。文藝批評的標準不僅是歷史地傳承的,而且也有其當代內涵。這要求既傳承馬恩以來的“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的統一等傳統,更注意適應當前新時代的新需要,綜合地“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這里將“人民的”觀點和“藝術的”觀點匯入馬恩的“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傳統之中,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觀在新時代的傳統連續性和時代變化性相互交融的新內涵,使得文藝批評的當代性面貌變得更鮮明和突出。

新面貌之五,文藝評論方式空前活躍。這特別表現在新媒體短評論的開放和活躍上。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研究“新的文藝形態”的號召,越來越多的文藝批評家和文藝媒體傾力構筑新媒體評論平臺,加快新媒體短評論的寫作,使得文藝評論一改“曲高和寡”的窘境而時時深入“尋常百姓家”。

固然,前進中的中國文藝評論事業也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在繼續前行中逐步加以發現并解決。

 

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之基

■范玉剛(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極大地振奮了文藝工作者勇攀時代藝術高峰的信心,凝聚了中國文明型崛起的磅礴之力,鍛造了立基于文藝高原的文藝精品的筋骨,促使新時代文藝以藝術高峰的不斷涌現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之基。

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只有那些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作品,才能標識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征程中的最高審美追求,才能更好展現新時代風貌并引領新時代風尚,真正筑就新時代文藝高峰。精神之宏大需要大作品的內在支撐,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也只是表面文章、過眼煙云。惟有文藝精品才能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五年來,文藝界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中廓清了浮躁之氣,糾偏了文藝過度娛樂化、商業化,在文藝創作的風清氣正中為新時代人民的美好生活奉獻了最好的精神食糧,在面向現實主義創作中收獲了一系列文藝精品,正在向著時代藝術高峰攀登。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力,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文藝要以繁榮興盛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之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精神之火的引導和照耀,文藝創作要自覺地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使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巍然聳立。要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時代精神和藝術溫情、人間之愛種在神州大地上,不斷傳承中華美學精神,提升中國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文藝向著世界文藝高峰的攀登還需努力。但有著文化自信的當代文化創造一定要有為世界人民供給主流文化產品的意識和自覺,要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旗幟高高飄揚在全球化舞臺上。因此,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上,作家藝術家應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鼓舞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向著人類文明躍升的方向前進。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勇立潮頭,自覺擔負起時代的使命。在實踐中,文藝發展既要頂天立地,生長出參天大樹;也要鋪天蓋地,在中華大地長滿豐盛的水草,使新時代的文藝發展呈現蓬勃之勢。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

 

唱響新時代的大風歌

■黃力之(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

從世界史來說,推動古老農業文明轉型為現代工業文明,創造出現代性世界的轉折點,當屬歐洲1860年代的工業革命。從此,人類歷史的奇跡不斷發生,以至于馬克思感嘆,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無疑,歐洲資本主義開創的現代性屬于文明史范疇,徹底影響了此后的全部世界歷史,20世紀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是從這條軌道上馳出的列車。

這個偉大的文明變革為什么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呢?這就要追溯文化的歷史性進步。大約從公元5世紀開始,歐洲進入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發生,歐洲的文化藝術出現繁榮昌盛。從但丁、達·芬奇到莎士比亞,再到歌德、席勒等等,這些文化藝術巨人,以其震撼心靈的作品,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開啟了人們的心靈,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接下來才有了自然科學思想和工業技術的發展。

置于大歷史觀的視野,中華民族的復興標志著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時代的到來。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自鴉片戰爭以后,循著文化與時代之關系的規律,中國的先進人物也是首先從文化藝術入手,為民族復興準備精神力量。五四新文化運動,高張了文學革命的大旗,使中國文學從語言文字、文學體裁、表現手法到思想內容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化,產生了魯迅的《狂人日記》、郭沫若的《鳳凰涅槃》等扛鼎之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發端于文藝領域的創新風潮對社會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全民族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引擎。”

從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唱響新時代的大風歌,是當代文藝的歷史使命。

 

向“高峰”不懈攀登

■毛時安(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有‘高原’缺‘高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對文藝創作狀況的整體評價和簡明的概括,也寄托著國家、人民對藝術家的期待。

“高原”不是平原,更不是洼地。雖然高峰尚未完全露頭,但高原已有春色撩人。文藝界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優秀作品,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上海文藝百花吐艷春色爛漫。近年來更是為新時代奉獻了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滬劇《敦煌女兒》《挑山女人》,話劇《追夢云天》,音樂劇《國之當歌》,民樂《海上生民樂》,芭蕾舞劇《花樣年華》《簡·愛》,交響合唱《啟航》,雜技《戰上海》,舞臺劇《最后一頭戰象》,電影《攀登者》,電視劇《焦裕祿》《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等一批力作。廣大藝術家正以老一輩藝術家秦怡、牛犇藝術獻身人民的崇高理想為標桿,為時代奉獻自己的精心之作。不少一度瀕臨危機的民族文藝樣式,正在得到有力的保護和傳承。上海的戲曲、音樂、舞蹈、繪畫、電影、電視劇大踏步走出去,為歐亞美非的主流文化所接受。

但從更高層面上看,確實我們還缺少能代表時代水準、代表國家文化藝術形象的高峰性的作品和藝術家。我們要從兩方面解決這一問題。各級政府要大力營造藝術家展開翅膀自由翱翔的寬松的創作環境,鼓勵他們解放思想,潛心創作。作家藝術家要不斷提高藝術能力。首先是提高觀察、認識、把握生活的能力,其次是藝術表達的能力。要敢冒風險,有“狠勁”。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一個時代的藝術繁榮和高度,最終取決于作品自身的品質的完美和品相的壯闊,取決于有沒有與大時代相呼應的猶如紀念碑式的文學藝術史詩。“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也“不乏史詩般的實踐”,對于一個作家和藝術家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生逢其時,我們當不負時代和人民的期待。

從高原到高峰,我們必須克服文化焦慮癥、精品焦慮癥,進取心結合平常心。我們文藝創作的高峰也許還沒有出現,但趨勢肯定是有的。就像沒有青藏高原就沒有喜馬拉雅山,高原為高峰奠定了厚實的基礎。我們確確實實看到了作家藝術家像當年攀登珠峰的登山英雄那樣,不畏艱難,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藝術高峰,向著未來,不懈攀登的身影和足跡。

 

精細化治理激發文藝創新活力

■徐清泉(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總體架構中,文化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文藝生產消費創新發展,在國家繁榮發展的進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精神引領作用。文藝生產消費的與時俱進和能級提升,對于文化治理的整體構成而言,則承擔著文化發展時代風向標和文化創新核心能效值的關鍵作用。近兩年來不時涌現出的一些佳作精品,以及由之引發的觀影收視熱潮,從一個側面充分證明了精細化治理所能激發出的文藝創新活力。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就在新中國70華誕之際,《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主旋律電影聯手成就“最強國慶檔”。三部電影從題材素材到故事橋段,既能找得到源自生活和基于真實的“源頭活水”,又能看得出絕不簡單照搬事件本身的藝術性挖掘提升,超凡脫俗的電影制作科技更使得作品熠熠生輝。算上此前面世的《紅海行動》《戰狼2》《流浪地球》,再加上新近徹底碾壓動畫片單片票房紀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些電影無一不是在作品生產的精工細作方面抵近了極致。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生產和文藝創新,最容不得心氣浮躁、偷工減料和敷衍大眾,因為文藝具有怡情修心、聚氣鼓勁的精神引領和價值認同作用。受此屬性影響,正確地處理好思想性、藝術性、審美性,同娛樂性、消遣性、商品性之間的關系,是每個文藝工作者理當認真思考拿捏的重要問題。在市場經濟浪潮蕩滌沖擊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所有空間角落的大背景下,一時間一些文藝生產者免不了會迷失自我,被商品經濟大潮所裹挾綁架,這也就為某些文藝作品生產的粗放式經營埋下了包袱,進而在影視供給領域才會出現寡淡無味的“快餐消費”,以及諸如“手撕鬼子”之類的爛片劣作。顯然到了當下,以往那種甘愿為低內涵和假大空影視作品交付“智商稅”的受眾,正日漸減少并不斷分流。前一陣子收視率爆表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及《都挺好》等,不啻是給那些缺乏社會擔當的極少數文藝供給者上了一課:一方面讓一批在衛視頻道半死不活播映的平庸之作遭遇了斷崖式“掉粉”,這使得平庸者活生生地領略到了何謂“沒有比較便沒有傷害”;另一方面也以其富有文化內涵的精良制作和最接地氣的編排表演等,實現了口碑獎杯和經濟回報的全面完勝。這事實上驗證了當今這樣一個文藝生產消費互動互促邏輯,那就是文藝受眾群體成長是與文藝精細化發展相伴而行、相輔相成的,當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能夠回歸文藝本真追求,并潛心執著地為大眾奉獻良心之作時,大眾就注定不會辜負他們。因為文藝創作最不能缺失的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了av第四综合无码久久|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色欲人妻综合AAAAAAAA网|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伊色综合久久之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不卡区|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