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以來—— 少數民族文學翻譯工作穩步推進
近年來,中國作協始終將加強各民族文學交流、推動少數民族文學對外翻譯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和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對外翻譯工程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納入整體工作計劃。與此同時,《民族文學》通過創辦少數民族文字版,積極推進少數民族文學民譯漢和漢譯民的翻譯實踐。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以來,少數民族文學翻譯工作穩步推進,加強了各民族文學的溝通交流、增進了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互信理解。
自2013年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實施漢譯民專項,每年從上年度中國大陸公開發表的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文學作品中,精選出約450萬字漢語作品,翻譯成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五種民族語言,并出版《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粹》25卷。該專項至今已翻譯作品2700萬字,出版作品集150卷;民譯漢專項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的另一個專項,共出版少數民族文學翻譯作品64部。
少數民族文學對外翻譯工程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9年,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對外翻譯工程已資助130個項目,已出版97個。這些項目包括65位作家的89部作品,涉及18個少數民族和26個語種。這離不開少數民族文學對外譯介工作制度的完善。中國作協創研部在充分了解當前我國文學作品對外推介情況的基礎上,制訂了《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對外翻譯工程申請辦法》,并在2014年和2017年兩次修訂完善,使其更完備、更具操作性、更符合實際需要。2017年,中國作協創研部修訂翻譯工程的評審原則,專門制訂《中國作家協會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對外譯介資助工作實施細則》,并將從原先的定向征集改為通過《文藝報》和中國作家網發布通知公開征集,傳播力度、覆蓋人群明顯增加。對外譯介工作的制度更加完善,流程更加規范,保證了翻譯工程實施更加高效、更高質量。
隨著少數民族作家翻譯家隊伍不斷壯大,向世界積極推介少數民族優秀文學作品也成為中國作協對外交流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近7年來,中國作協多次組織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出訪、參加國際文學論壇、翻譯出版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加強少數民族對外文學交流。中國作協創研部創新工作思路,主動牽線搭橋,扎實推進宣傳工作,編寫宣傳用手冊,向各國漢學家、翻譯家以及國內外出版社等相關機構和個人介紹中國作協在對外譯介方面的舉措,為更好地開展對外翻譯工作助力。
作為國家級少數民族文學刊物,《民族文學》自創刊伊始便致力于推進少數民族文學交流。2012年,《民族文學》在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3種文版的基礎上又創辦哈薩克文和朝鮮文版。自2015年起,《民族文學》還不定期舉辦作家翻譯家見面交流會、作家翻譯家培訓班等活動,讓翻譯家們有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翻譯家的翻譯工作和提高翻譯的質量。2017年,《民族文學》與中譯出版公司策劃出版了“文學翻譯雙語讀本”,獲得“2017年中國文藝原創精品出版工程獎”。《民族文學》不但將中國作家的作品介紹到海外,也重視將外國文學作品介紹給少數民族讀者。自2014年刊物開創“世界眼光”欄目以來,共發表了海明威、卡夫卡、喬伊斯、福克納、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米沃什、門羅、帕慕克等數十位外國作家的作品,成為少數民族地區讀者了解世界文學的重要窗口。
中國文學的繁榮離不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蓬勃發展,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少數民族文學民譯漢、漢譯民的翻譯實踐和對外翻譯工作的展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翻譯工作在記載中國各民族獨有的民族文化、促進中國各民族的團結融合,向世界展示中國多民族的民族風貌、溝通世界各民族的民族心靈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這些年來的少數民族文學翻譯工作表明,少數民族文學翻譯工作一直穩步推進,正在迎來新的蓬勃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