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中國新時代 促進網絡文學發展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文聯與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賀信,在文學界引起熱議??倳泴ξ膶W事業的支持與關注,大家表示由衷擁護。中國作協成立的70年,也是中國文學事業不斷發展的70年,是中國作家在黨的領導下,以高度歷史使命感,努力繁榮社會主義文學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70年。
中國文學事業發展的70年中,網絡文學無疑是年輕的“文學新兵”,卻也是當下備受關注的一支文學隊伍。短短20多年間,網絡文學從海外留學生和文學愛好者抒發個人情感、書寫幻想與情緒的“互聯網短章故事”,發展成為體量超級龐大、內容無比豐富、類型分類齊全、擁有數以億計的讀者、產生巨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文學樣態。有的學者甚至將中國的網絡文學、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并稱為當下的四大文化產業奇跡。
中國的網絡文學不是一個抽象地孤立于中國當代文學之外的文學形態,它是中國文學事業發展的一部分,既受惠于中國文學70年發展的整體繁榮態勢,受惠于中國社會主義文學體制,更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經濟日新月異、社會穩定的整體環境的文化產物。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中國的作家應該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民族的優秀作品。回顧網絡文學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考察網絡文學從“邊緣野生”的狀態,走入國家和文學體制重視扶持的狀態,進而飛速發展的路徑,也正是在“三個無愧于”的指導下,不斷提升類型品質,弘揚正能量,凈化不良因素的結果。中國的網絡文學,也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非常具有活力的一部分。它所表現出的文學特質,既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也有著中國當下文化語境的深刻烙印。
具體而言,中國的網絡文學表現了中國文學的創新力、想象力與文化的強大活力。某一段時間,有關“文學是否終結”“中國文學垃圾論”“中國文學衰竭論”等說法甚囂塵上。然而,對于一個仍然處于發展階段、人均收入不過中等、面臨整體轉型的文明古國而言,無論是文學的塑造民族國家敘事的文明功能,還是全民文學閱讀提高整體民族素質,抑或讀者對于文學的心靈訴求,都有一個巨大的潛在需求,而并非處于“飽和”的態勢。究其原因,表面上“文學沒人看了”的怪現狀,除了文化表意媒介的多樣化之外,乃是中國文學發展單一,缺乏文學創新力、活力和想象力的結果。長期以來,中國精英文學與類型文學,處于一種不對稱的“畸形”狀態。精英文學日益變得題材狹窄,現實應對能力差,創新力與活力不足,特別是文學想象力枯竭,令人擔憂。而類型文學領域則被港臺的武俠、言情,歐美的犯罪驚悚等文學所占領,缺乏本土的類型文學發育。網絡傳播媒介恰恰給予了中國的類型文學一個發展機遇。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都可以拿起筆來,表現自己對世界的想象,表達自我對歷史、未來的暢想。而數量更多的讀者也在網絡文學的發展之中,激活了文學的閱讀熱情。中國網絡文學在短短20多年,就出現了穿越、玄幻、校園、電競、武俠、都市、科幻等諸多成熟類型文學精品,而洪荒、廢土、奇幻、驚悚、巫醫、盜墓等亞類型也極大豐富了中國文學的表現力。傳統精英文學幾乎僅集中在都市與鄉土兩個領域,網絡文學的類型發展,吸收了國外的多類型文學的表現手法,比如,西方奇幻小說、日本的輕小說和動漫文化等,又對精英文學本身的時空領域拓展、表現主題的豐富,起到了極好的刺激作用。而網絡文學向游戲、影視等產業的高轉化率,也使得文學的產業化回報,反過來使得網絡作家能獲得可觀收入,也促進了文學事業的繁榮。
中國網絡文學也是中國文學擺脫西方文學發展邏輯的硬性植入,表現出具有主體性的中國文學主體性與文化自信的表現。經由現代主義發展到后現代主義,是西方文學呈現出來的文化路徑。而后現代文化本身,受到消費社會影響的同時,也表現出強烈的虛無主義與文化破壞性。中國網絡文學雖然也受到消費文化的影響,但也表現出根植于中國現實、中國文化傳統之上的文化主體性想象。網絡文學歷史文學一脈,既有純美的、有商業氣質的歷史文化景觀,也有弘揚民族國家敘事、展現中國民族精神的優秀作品,比如酒徒、天使奧斯卡、阿菩、月關、憤怒的香蕉等作家的歷史小說。網絡文學中的現實主義氣質也在不斷加強,既有反映當下日常生活、充滿煙火氣息的接地氣的優秀小說,也有反映大時代歷史變遷與中國奮斗精神的作品,如阿耐與何常在的小說。其他類型,比如玄幻小說類型的唐家三少與我吃西紅柿的作品,言情小說類型的騰萍、天下歸元、蔣勝男的作品,國術類小說,如夢入神機的龍蛇系列小說,及帶有奇幻想象氣質的作品,如九州系列作品,未來世界的科幻文,如煙雨江南的作品等,都極大豐富了中國文學表現領域,展現中國人在現代轉型過程之中對世界的熱情想象和構建。這里有對人性的美好信任、對愛情和友誼的歌頌,對中國社會現實問題的批判、對中國數十年改革開放歷史的總結,也有對民族國家自尊的堅守、對科技發展的反思、對宇宙萬物的個人化玄想。這個過程中,中國網絡文學不僅充分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傳統底蘊,又表現出強烈海納百川式的文化胸懷,古今中外文化因素,都以相互融合的姿態,呈現在中國網絡作家的筆下。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還指出,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能“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四個功能,也要有“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三個追求。近些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網絡文學的發展日益受到關注和支持。在發展會員、建立作家基地、資助扶持、研究項目立項、權威文學獎項吸納等方面,網絡文學都受到了廣泛重視。而且,在網絡文學的引導上,中國作協與研究專家一起,在網文經典化、網文產業化的持續發展、網文的現實主義類型培育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我們相信,在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功能”與“三個追求”的指引下,中國的網絡文學必定會迎來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