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的情愫迎接文學創作的春天 ——青海省第五屆土族文學創作會議走筆
青海省第五屆土族文學創作會議舉行
盛夏七月,惠風和暢,綠意盎然。7月11日,由青海省作家協會主辦,互助縣文聯承辦,互助縣作協協辦的青海省第五屆土族文學創作會議在“彩虹的故鄉”互助縣隆重舉行。
青海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主席梅卓,青海省作協顧問、青海省散文報告文學學會會長祁建青,西寧市文聯副主席阿朝陽,互助縣政府副縣長梁巖涓等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省文學界的知名作家、學者和土族作家骨干60余人歡聚一堂,共同就新時期青海土族文學創作的現狀和發展的趨勢進行了研討。
研討會上,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主席梅卓首先肯定了近年來我省土族作家的創作成果,并指出在今后的創作中,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堅持”要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以明德引領風尚。切實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要用深厚的民族情感,強烈的民族自覺意識從豐富、熟知的生活礦藏中熔煉素材,用手中的筆,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青海省作協顧問、青海省散文報告文學學會會長祁建青先生從創作規模、創作理念和創作成果等方面用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土族文學創作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了專題發言。他指出,只有各民族的文學創作呈現勃勃生機,青海省文學事業才能走向繁榮發展之路。與會的專家、學者也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和見解,并就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對今后土族文學創作充滿了信心和決心。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土族作家植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土壤,通過對民族心理細微而準確的感受和把握,以土族特有的民風習俗和厚重的文化積淀為底色,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小說和散文等優秀文學作品。他們用這樣一種形式,反省多元文化背景下本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表達土族人民的喜怒哀樂,既揭示了一種深沉而厚重的人生主題,又極大地拓展了土族文化的內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土族作家植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土壤,通過對民族心理細微而準確的感受和把握,以土族特有的民風習俗和厚重的文化積淀為底色,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小說和散文等優秀文學作品。他們用這樣一種形式,反省多元文化背景下本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表達土族人民的喜怒哀樂,既揭示了一種深沉而厚重的人生主題,又極大地拓展了土族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梢哉f,這些作品既展示了土族生活風貌和民族的精神氣質,又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本民族的歷史進程和美好理想。
會議現場
會議期間,青海省作協還為互助縣領導和土族作家贈送了《青海湖》土族作家???。會后與會人員分赴納頓莊園民俗博物館、卓扎灘生態園等地開展了對土族民風民俗的采風活動。大家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加深了對土族文學創作歷史的了解,只有真正進入現實生活的腹地,體察人民群眾的心靈世界,才能在更深的層面上實現文學創作的新突破。今后將努力以真情實感觀照生活、反映現實,用手中的筆書寫新時代精彩的人民生活。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