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劇《少年邁克之煩惱》登陸上海,海爾兄弟持續關注兒童教育話題
3月15日晚,由“海爾京東自營旗艦店”獨家冠名,海爾兄弟出品,海渦劇坊、一小時戲劇工作室制作的多媒體互動兒童劇《少年邁克之煩惱》在上海虹橋藝術中心正式上演。
在演出開始前,出品方為到場觀眾設置了別開生面的互動環節,到場的小觀眾們紛紛在背景墻上按上彩色手印或簽下名字,為自己留下美好的觀劇記憶,并表達自己對于演出的期待。
與此同時,海爾兄弟人偶的驚喜現身,更令大朋友與小朋友們驚喜不已。看著1995版《海爾兄弟》動畫片長大的父母,與喜愛2018版《海爾兄弟宇宙大冒險》的孩子,有了海爾兄弟與喵星人這群共同的伙伴,兩代人的代際差異在這一刻消弭于無形,現場充滿笑語與掌聲。
精彩紛呈,再創兒童舞臺劇經典
延續了2018年首部喵MEW系列舞臺劇《喵之家》的熱度,《少年邁克之煩惱》在話題度和品質度上進一步提升。如果說上部作品的著眼點在于現階段我國家庭教育中的陪伴缺失,那么,《少年邁克之煩惱》的關注點則放在了“硬幣的另一面”,即“過度關注”造成的親子溝通危機。
“我警告,警告你,給我老實點!”,“社會可是很殘酷的,現在不努力,就是輸在起跑線上了!”在演出前半段,不乏這樣“振聾發聵”的臺詞,而孩子們在爆笑之余,紛紛向身邊的家長投去會心的一望,而在這樣的目光下,家長只能報以尷尬的微笑。
隨著劇情的深入,尷尬的微笑變成了深深的沉思。在“憂患意識”的推動下,喵爸杰森與喵媽凱瑟琳拼命給兒子“加碼”,一遇不同意見便態度急躁生硬,不僅在溝通過程中不講方式方法,同時更以“唯成績論”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甚至因為有了更優秀的“替代者”而拒絕與親生孩子相認。也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小主人公邁克被迫為了成績而“無所不用其極”,最終在“小撒旦”的引誘下求助于魔鏡,以變成壞孩子的代價成為了“天才少年”,不僅迷失了自我,更使家庭內部爭吵不斷。
慶幸的是,在海爾兄弟的幫助下,小主人公邁克最終勇敢地打碎了代表生硬灌輸式的教育思維的魔鏡,找回了真正的自我,而父母也反思了自己在教育理念上的不足,意識到良好交流方式應當建立在尊重與平等的基礎上,家長應當把對于孩子的愛轉化為動力而不是壓力,以開放式的思維引導孩子健康、智慧成長,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在優美的音樂中,萌喵一家盡釋前嫌,一起翩翩起舞,以歌聲表達對于重建和諧美好家庭氛圍的憧憬,演出在一片溫暖祥和之中畫上完美的句號。
立意深刻,倡導開放式創新教育理念
縱觀整場演出,《少年邁克之煩惱》比前作有了全方位提升,不僅劇本打磨更加精細,全景還原家庭教育現實,舞美呈現還特別引入3D Mapping投影技術,為觀眾奉獻了一場具有視聽與心靈雙重享受的原創舞臺劇精品。因此能夠在掌聲和尖叫之余,引發廣大家長的回味與深思。
在演出結束后,有家長表示,“杰森和凱瑟琳的臺詞簡直和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口頭語別無二致,之前從未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對,似乎傳統觀念中“玉不琢,不成器”式的“矯枉過正”是理所應當。但在看過《少年邁克之煩惱》后才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最大的問題,在于剝奪了孩子在溝通中的平等話語權和發展中的個性選擇權。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勇敢表達、大膽探索,個性發展。”總之,想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利于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家長自身更要不斷提升,與孩子共同成長。
實際上,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海爾兄弟IP一直倡導并踐行開放式教育理念,注重以積極、平等的方式與孩子建立心靈層面的良性溝通機制,用符合孩子習慣的科學方式去引導,讓孩子們能夠快樂成長,擁有健康的三觀、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首演結束后,主創團隊走下舞臺與小觀眾合影,現場一度被擠得水泄不通。我們不難看出,在兒童劇已經成為大眾文化消費剛性需求的大背景下,觀眾與市場已經具有了非常強大的甄別能力,大家更愿意為以《少年邁克之煩惱》為代表的真正具有原創精神的精品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