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傳播 保護原創 推動出版行業高質量發展 兩會代表委員暢談出版業發展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表示,新時代出版行業必須提質增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融合催生精品,加強產權保護尊重原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文化內容。
以高質量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
2018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關于“書號調控”方面的變化給出版業帶來了很大挑戰。同一品種的重復出版、多品種低單品利潤的市場現象將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倡導提高單品出版質量和市場份額。
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委員說,新時代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提質增效。當前我國多數產品處于過剩狀況,這種現象也表現在文化領域。怎樣讓人民群眾用較低的價格獲得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是新時代新聞出版業應該思考的問題?,F在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已經突破了50萬種,總印數92.44億冊,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品種增長過快,平均印數持續下降。除了個別學術性強、讀者面小的出版物外,大眾讀物只有高質量才能有大印數,才能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委員表示,中國正在從出版大國走向出版強國。中國出版業的第一大趨勢是專業化,第二大趨勢是數字化、數據化,第三大趨勢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精神。中國實踐、中國道路、中國發展的成功,必將產生中國的故事、中國的經驗、中國的理論、中國的學術。這三個趨勢昭示出了中國出版高質量的方向。出版高質量的三個著力點分別是結構、機制和指標,其中結構是根本,機制是核心,指標是關鍵。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潘凱雄委員認為,出版業在質量方面已經有所調整,但從目前來看還有加大力度的空間。“無論是什么類型、哪種專業的出版,首先需要有一批政治強、專業精的領軍人物為保障,同時還要有一批從作者到編輯到設計到營銷的專業性人才去具體實施,離開這些最基礎的條件談所謂高質量發展,就會淪為一句空話?!贝送?,出版相關部門還必須對出版產業的基本內涵和外延作出明確限定,對其內部結構的構成重新進行科學和實事求是的統一規范,再依據新的規范進行統計與發布,相關比較也理應在同口徑下進行。
以媒體融合推動出版高效發展
2018年,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方興未艾,新零售概念連接起了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出版業積極主動地擁抱新技術,謀求跨界合作及融合轉型。面對媒體融合的大潮,一些代表委員也提出了出版融合發展的建議。
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孫寶林委員說,時代經典能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后還得以保存和傳播,要求高質量不僅體現在出版內容上,還要體現在印刷裝訂材料上。高質量發展與黨和國家大局、出版傳媒產業轉型息息相關,發展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了文化和文明的傳承。目前印刷行業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客戶訂單就是導向標,如何印制得更加精美、高效,如何利用大數據,這些都是印刷業關注的問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委員認為,隨著網絡等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涌現,因為其方便、快捷、即時的特點,相當一部分受眾傾向于接受電子媒介,這確實造成了紙質媒介的傳統出版業在傳播接受方面受影響。對此,出版行業要基于自身資源做細分;找準特色,分析自身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特色資源;進行平臺聯動,加強和新媒體的結合,充分運用好融媒體大發展的技術、文化環境;和受眾建立更加親密的聯系,把握受眾真正喜歡的形式和接受方式,密切地捕捉受眾的趣味。
以原創保護促進優質內容傳播
在呈現文化精品的同時,在法律法規上完善對著作權的保護是提高出版質量的必要前提。代表委員們認為,出版行業融合發展要把握導向,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在廣泛傳播的同時也要加強版權保護,牢牢抓住優質原創內容,推動高質量作品更多更廣泛地傳播。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曙光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已有七個年頭,今年他的議案之一聚焦于知識產權保護。龔曙光表示,出版行業的“盜版”行為目前依然形勢嚴峻,加強原創文學著作的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當前我國倡導建立創新型國家,知識產權實際上是最大的創新?!叭绻茖W家、文學創作者的原創成果得不到保護,創新的積極性就會被挫傷,這也將導致創新源動力的丟失?!彼ㄗh,要加快著作權法修法進程,重視互聯網領域著作權立法;強化文化法治保障,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鼓勵技術創新,促進技術手段在著作權保護中的應用;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尊重原創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