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以文化為內核,科技做外衣—— 中國戲劇穩步走向世界
來源:人民日報 | 梅生  2019年01月06日09:31

每個秋天,一年一度的烏鎮戲劇節都會如期而至。2018年戲劇節上,包括中國導演孟京輝根據老舍經典同名劇作全新創排的《茶館》、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莫洛奇尼科夫執導的反戰劇作《19.14》、日本導演鈴木忠志的《北國之春》等在內的17個國家與地區的29部特邀劇目、1800余場演出逐次亮相。戲劇獨有的現場魅力在江南水鄉集中展現,中國本土原創戲劇和國外著名戲劇作品在這里同場“競技”。

近年來,在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話劇、音樂劇、舞蹈劇場、實驗演出等多元戲劇形式均在中國迅速發展。同時,中國文化在全球的傳播范圍愈來愈廣,中國戲劇走出國門的頻次逐年增加。在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羅馬尼亞錫比烏國際戲劇節等著名國際戲劇節現場,中國戲劇的身影隨處可見。通過豐富多元的表現樣式,中國戲劇與世界戲劇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國外,尤其是西方觀眾將戲曲、雜耍等同于中國戲劇的刻板認知。

國外好戲“引進來”的啟示

近年來,名目繁多的戲劇節展在國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至今已經舉辦過20屆的上海國際藝術節“老而彌新”,中國國家話劇院國際戲劇季、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烏鎮戲劇節、林兆華戲劇邀請展、“柏林戲劇節在中國”等也已初具規模。

這些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藝術院團、地方政府、民間機構以及藝術家主辦或發起的藝術節、戲劇展,不僅將傳統戲劇大國的經典作品引進來,例如2011年首屆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便推出聞名遐邇的俄羅斯莫斯科藝術劇院制作演出的《櫻桃園》《白衛軍》和《活下去,并且要記住》三連演;也時常推介新晉戲劇國度的口碑之作,例如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先后上演波蘭著名導演克里斯蒂安·陸帕導演的《假面·瑪麗蓮》《伐木》《英雄廣場》等戲劇作品,令中國觀眾感受到東歐戲劇的魅力。

國外好戲頻繁亮相令戲劇人意識到我們在創作上的某些不足之處。雖然中國戲劇已經做到類型豐富,話劇、肢體劇、音樂劇、多媒體劇等形式一應俱全,但在題材選取、舞臺呈現、技術運用、導演手法等方面依然有些陳舊單一,許多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不僅文本偏離民眾生活,表現形式也有些沉悶乏味。

如果從眾多來華演出的國外優秀劇目中選出對中國創作者最具啟發意味的代表,或許是立陶宛“幻想現實主義”大師里馬斯·圖米納斯導演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與英國女導演凱蒂·米切爾執導的《影子(歐律狄刻說)》。這兩部作品分別是第五屆烏鎮戲劇節的開幕與閉幕大戲。《葉甫蓋尼·奧涅金》幾乎沒有借助任何技術外力,導演僅用一面可以輕微晃動的大鏡子,便將被譽為“19世紀俄羅斯生活百科全書”的俄國文豪普希金同名長篇詩體小說的精髓呈現于舞臺之上。整部戲劇既有殘酷而詩意的社會景觀,又見高貴、凜然、沉郁的民族性格,啟迪中國戲劇人可從我們豐饒的文化遺產中找尋創作的靈感。

《影子(歐律狄刻說)》則與《葉甫蓋尼·奧涅金》構成對比,凸顯出科技對戲劇做出的徹頭徹尾的改造。這部作品與凱蒂·米切爾此前曾執導的戲劇作品《朱麗小姐》一樣,利用同步完成拍攝、剪輯和放映的“即時攝影”手法,讓“一部電影”在舞臺上誕生。但在革新戲劇語言的道路上,《影子》要比舞美設計尚有戲劇場景之感的《朱麗小姐》進行得更為徹底:舞臺上暴露在觀眾眼前的一切,統統成為“電影片場”的道具。由此,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拓寬戲劇邊界這一課題,擺在中國戲劇人面前。

中國戲劇“走出去”的思考

事實上,當下中國戲劇人正有意識地利用科技手段創新講述中國文化與民族藝術,得到國際戲劇界的認可。這體現在國內文化機構邀請國外名導排演中國故事、中外優秀劇院攜手打造中國題材,以及中國藝術家運用集體智慧合力傳達中國聲音等層面。

此前曾亮相第二屆老舍藝術節的戲劇作品《酗酒者莫非》根據史鐵生作品《關于一部以電影作舞臺背景的戲劇之設想》改編,由陸帕執導。與這位波蘭導演來華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樣,《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屬于歐洲當代文學劇場,影像與心理兩個時空的結合方式帶出歐洲戲劇大師與中國當代文學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藝術節上登臺的戲劇《鑄劍》,文本取材自魯迅同名小說及中國民間傳說《干將莫邪》,由波蘭知名導演格熱戈日·亞日那與中國演員聯合創作完成。

早在2013年,由中國國家話劇院與蘇格蘭國家劇院聯合出品、田沁鑫擔任編劇與導演的話劇《青蛇》甫一首演便獲得良好口碑。該劇以青蛇的視角重新解讀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由德國舞美設計、英國燈光設計等國外創作人員用三面高墻、多臺投影等技術手段,營造出頗具江南風情與氣韻的舞臺氛圍。這部戲劇是外國藝術家利用當代技術,助力中國藝術家重塑中國故事的范例。

另一部由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上海戲劇學院出品的新版話劇《狂飆》,是2017年為紀念中國話劇110周年誕辰時,導演田沁鑫對2001年話劇《狂飆》首演版的重新創排。考慮到新版演員多為上海戲劇學院的在校學生,田沁鑫與視覺總監蕭麗河等悉數由中國創作人員構成的主創團隊運用8臺攝像機和即時攝影手法,即時捕捉劇中洋溢著的超越世俗的青春與熱情,展現出中國話劇先驅田漢激蕩奮進的創作歷程與鮮為人知的情感經歷,從而成就一部經典的“半電影化”戲劇(見圖)。

這些作品在國內演出收獲好評,登陸國際舞臺亦贏得諸多掌聲。2014年,美國最高藝術殿堂肯尼迪藝術中心首度舉辦世界戲劇藝術節,旨在展示最高水準的世界戲劇作品,《青蛇》連同其它18部國外作品應邀參加,在中國戲劇對外交流史上留下濃重一筆。同年,《青蛇》又應邀亮相愛丁堡藝術節,完成6場演出。當地主流媒體給予極高評價,其中英國演出界權威評論報紙《舞臺》以封面頭圖加兩版專稿的大篇幅,向世界觀眾介紹中國戲劇的美好與魅力。去年10月,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狂飆》應邀赴日本演出,再度贏得好評。

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國戲劇走出國門的鮮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鮮明承載的厚重中國文化與藝術傳統才是中國戲劇能在國外贏得贊譽、獲得尊重的根本原因。從1930年京劇大師梅蘭芳訪美、1980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經典話劇《茶館》巡演歐洲,到近幾年由陳佩斯、黃盈、趙淼等執導的《戲臺》《黃粱一夢》《羅剎國》等作品在國外引起的特別關注,都說明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才是中國戲劇茁壯的根基。這些都在提醒中國的戲劇創作者,中國戲劇未來若想在世界戲劇版圖上占據重要席位,理應深入民族藝術的核心地帶,創排出彰顯中國氣象和文化氣息,有格局、有品質的優秀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可观看|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五月|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77777综合| 国产综合内射日韩久|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狠狠激情五月综合婷婷俺|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无码人妻|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